科研产出
海拔和播期对水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和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影响不显著。海拔和播期两因子互作对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播始历期、株高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海拔条件下Y58S的最适播期也存在差异,当海拔为1429和1532 m时,4月14日和24日播种,Y58S的理论产量高于4月4日和5月4日,而在海拔1631和1663 m时,Y58S的理论产量随播种时期的延迟而降低,4月4日则最适合播种。结果显示海拔、播期和二者的互作对水稻Y58S的生物学性状和理论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低海拔地区适当地延期播种和高海拔地区提前播种有利于其增产。
关键词: Y58S 光温敏核不育系 海拔 播期 生物学性状 产量
不同海拔下云南田麦产量构成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点云南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和产量构成。[方法]11个试点分别为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玉溪、弥渡、保山、楚雄、昆明、大理、丽江,10份小麦新品种分别为云选二号、宜麦一号、7181-1、昆麦二号、楚麦23-240、凤03-321、1069、044-6、青春55、云选11-12。[结果]海拔2 400 m的丽江各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可作为品种产量潜力测试地。海拔基本相同的试点,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等各性状与海拔均没有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常呈"W"和"V"型变化。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与海拔均不呈相关关系,各性状的极值均不在同一海拔,各海拔点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不同海拔地区生产的东方百合种球西伯利亚冷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种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种球进行(-1±0.5)℃低温处理,比较其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种海拔百合种球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芽生长点均不断伸长,产自云南香格里拉的百合种球和产自浙江嘉兴的百合种球分别于冷藏69、86 d解除休眠。贮藏期间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则刚好相反,即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透性均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经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种植后其出苗时间、心叶展开时间、现蕾时间、开花时间和吐粉时间都相应缩短,株高变矮,但对百合叶片数量和花蕾数量影响不大。
海拔及细胞质背景对水稻测交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度是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而海拔是导致环境温度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水稻的雄配子即花粉粒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研究用来自云南2 670 m海拔的粳稻地方品种小麻谷与具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后代品系南34正反交产生的F1,然后将其分布种植在海拔高低相差达1 800 m的4个海拔点并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杂交产生了8个测交群体,用SSR标记检测发现海拔因素和细胞质背景都对测交群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海拔产生的正反交群体(合系42A//小麻谷/南34)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正交组合F1(小麻谷×南34)在1 86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1 6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反交组合F1产生的群体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随产生群体海拔(400 m海拔除外)的升高而降低。利用Nei′s遗传距离评价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正反交组合F1产生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测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4个海拔产生的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总体趋势是随海拔差异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证实了环境温度差异及细胞质背景导致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影响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滇东红壤地区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玉米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建立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段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玉米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划分土壤养分的等级。滇东红壤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的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和低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为极高、高和中等。不同海拔高度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值不同,特别是中海拔段有效磷的各个等级数值与高、低海拔段有显著差异。
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不同桑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国蚕业 》 2011
摘要: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海拔1 280 m)、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海拔1 640 m)、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海拔2 200 m)3个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品种桑树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冷泉镇竹木孔村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峰值出现在12:00,而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桑树的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在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试验区,不同的桑树品种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大小差异不明显;在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试验区,农桑12号和农桑8号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2个桑品种;而在海拔2 200 m的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试验区,不同桑品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大小差异明显,为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农桑12号>湖桑32号;同一品种桑树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段,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试验区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试验区,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试验区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小。
不同海拔条件下两种耐冷型粳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性(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耐冷性粳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耐冷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云南高原粳稻优质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强耐冷型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生态类型的代表点,比较分析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结果]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的变化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结论]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云南粳型特色软米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系)种植在4个不同海拔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食味品质性状的表型值、AMMI分析的前两位主成分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品种(系)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3项指标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的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3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显著。综合考虑3项指标的表现,5个软米品种(系)食味品质稳定性依次为银光>云粳20号>云粳优4号>YH6>H559。影响食味品质稳定性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是海拔和日平均气温。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水平、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银光和云粳20号可作为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稳定性的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