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对策
《辽宁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文中从政府和农场主两个视觉分析了云南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云南家庭农场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其经营劳动力主要依靠农场主自有的家庭成员,数量呈飞跃式发展,经营总收入也明显地增长,但由于受云南省各级政府的财力所限,资金投入不大、相关配套及扶持政策不到位、农场主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且任重道远。为此,从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场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云南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兰台世界 》 2018
摘要: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由于社会分工的细致,在专业职能活动中形成了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就是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


蓝莓新品种“云引-灿烂”的选育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云引-灿烂"是兔眼蓝莓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单果质量2.12g,果实圆形至扁圆形,果形指数0.8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总糖(以还原糖计)含量8.80%,总酸(以柠檬酸计)含量0.36%。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栒子新品种‘雪山彩衣’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栒子新品种‘雪山彩衣’是从小叶栒子野生种群中通过单株选择育成。叶片厚革质,正面有光泽;花蕾淡红,花瓣白色;果实近球形,红色。观果期较长,抗旱,耐寒,耐贫瘠,匍匐性好,病虫害极少,容易繁殖。生态适应性广,是优秀的木本地被植物,也可盆栽观赏。


等高横向聚土垄作对早春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低纬高原山区早春马铃薯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生产率、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降水与土壤耕作层湿润深度等变化情况对马铃薯产量差异的影响。【方法】以当地马铃薯品种合作88号为材料,试验设置3个处理:T_1处理,等高横向聚土单垄地膜覆盖种植;T_2处理,等高横向平作半膜覆盖种植;T_3处理,以当地顺坡面平作半膜覆盖种植方式为对照(CK)。【结果】T_1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湿润深度和水分生产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3.8%~54.8%、2.2~58.1 cm和6.43~11.46kg/m~3。T_1处理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19.6%~22.3%。T_1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82.6%~101.3%和130.8%~172.4%。【结论】T_1和T_2处理,尤其是T_1处理可明显促进早春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经济、生产效益最佳。


云南秋播早熟鲜食蚕豆膜侧高效栽培模式
《辽宁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2014年度数据显示:云南省蚕豆种植面积为23万hm~2,占全国生产面积的33. 2%[1];产量为48. 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4. 25%;产值1. 1亿美元,占全国总产值的37. 9%。单产为2 100 kg/hm~2,略高于全国平均单产。云南省为西南秋蚕豆种植区[2],传统种植方式较为粗放,以撒播、水稻—蚕豆免耕直播、烤烟/玉米—蚕豆套作为主,种植密度大,以干籽粒收获为主,较小部分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