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云南蔷薇属部分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保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4个云南蔷薇属种质资源(包括7个栽培品种和7个野生种)进行白粉病抗性的离体鉴定和田间鉴定,其中免疫品种(种)2个,中抗品种(种)8个,中感品种1个,高感品种(种)3个。白粉病离体鉴定与田间鉴定两种方法的抗性评价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作为白粉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关键词: 月季 白粉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大理茶 种质资源 现状调查 保护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山羊草间杂交及抗条锈病新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粗山羊草是小麦野生近缘属种,是D基因组的供体,蕴含大量的抗病资源,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选取条锈病免疫材料Y206和高度感病材料Y121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和抗病性鉴定.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Schmal]Y206中鉴定出1个显性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暂定名为YrY206.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该抗病基因标记定位,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到Wmc11a、Xgwm71c、Xgwm161和xgwm183标记,与该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0cM、3.3cM、1.5cM和9.3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YrY206被定位在3DS染色体上,可能是一个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

关键词: 粗山羊草 杂交 小麦条锈病 基因定位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瑞丽柠檬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危害的调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瑞丽柠檬病害种类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柠檬生产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病害12种,细菌病害1种,类病毒病害1种,病毒病害1种,苔藓2种,地衣2种,生理性病害3种。对瑞丽地区春、夏、秋、冬4季调查结果,柠檬生产中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是疮痂病、流胶病、煤烟病、裂皮病和溃疡病,其中疮痂病发生最为普遍而严重;此研究为柠檬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瑞丽 柠檬 病害 种类及危害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白菜的不同生育期,采用多种杀菌剂和不同的防治方法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和10%氰霜唑能有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其防治效果优于其他化学药剂。在播种前用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再用50%氟啶胺悬浮剂300倍液对苗床土壤和大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70%,比清水对照增产42.32%。

关键词: 大白菜根肿病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病原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et Schrenk)。

关键词: 滇龙胆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小丛壳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花非洲菊多倍体诱变初报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非洲菊‘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2n=2x=50)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对其组培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导,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02%、0·05%、0·10%和24、36、48h。试验结果表明,以0·10%的秋水仙素处理48h诱导效果最佳,‘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的丛生芽变异率分别为16%和10%。总体上看,非洲菊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较低。经气孔鉴定、染色体计数和形态学观察,变异材料染色体数加倍(2n=4x=100)。与二倍体相比,变异材料气孔面积增大,花序变大,叶色变深,叶尖变钝圆,叶片质感变厚,花梗直径变粗,花梗基部花青素着色变深。最终分别获得稳定的‘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多倍体植株200余株和300余株。

关键词: 非洲菊 多倍体 倍性鉴定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品质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云南粳稻和6个韩国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主要品质及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和韩国粳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以消减值最大.云南粳稻的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韩国粳稻,而其他品质指标则相反.随海拔升高,云南粳稻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精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及韩国粳稻的粒长、粒宽、精白度、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而云南粳稻的垩白率、蛋白质含量、热浆黏度和峰值时间及韩国粳稻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明显升高,但韩国粳稻的垩白率无明显变化.云南粳稻的最高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及韩国粳稻的糊化温度随海拔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云南粳稻的消减值及韩国粳稻的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则表现相反趋势.

关键词: 粳稻 生态条件 品质性状 淀粉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报春花新品种‘红霞’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春花新品种‘红霞’是从云南野生‘霞红灯台报春’后代群体中单株选择培育而成,花序较大,开花整齐度高,适合早春温室盆栽观赏。

关键词: 报春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1—2002年滇超2号、滇超4号、云粳436、云光8号、云光9号五个中国和Hwadong、Nongan、Jinmi、Sangju、Singeumo五个韩国粳稻(Oryzasativa)品种为材料,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2.46t·hm-2和4.04t·hm-2,达极显著水平。亚热带生态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多的颖花量,每平方米比温带生态条件下多19200朵,同时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两种生态条件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温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因而,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的途径是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增加结实率;而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稳定结实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大力增加有效穗。

关键词: 环境 粳稻品种 产量潜力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