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红色砂梨2个品种着色过程中的外观变化及其解剖学结构观察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色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品种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为试材,以套袋处理(果袋类型、去袋方式和去袋时间组合成10个不同的套袋处理)为手段研究了果实着色过程中外观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色砂梨的着色需要有高强度的光照。生长过程中套有不透光袋的果实临近成熟时,只有完全曝光才能大量合成花青苷,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大约2周)果实着色面积、着色程度即可优于对照(不套袋处理)。红色砂梨着色是从果实向阳的一侧先开始,且以果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至采收时果实阳面红色能够均匀分布,但整个果面色泽很难一致。解剖结构分析表明果面呈红色是因为果皮中紧邻表皮层的3~4层细胞存在红色细胞(含有花青苷),在果实着色过程中这些红色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同时细胞内色素浓度不断增大。云红梨1号合成花青苷的能力明显优于美人酥,果实着色更鲜艳。解剖学观察发现云红梨1号的表皮细胞层也含有红色细胞。

关键词: 红色砂梨 套袋 着色 色泽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杂交后代ISSR鉴定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筛选出的5对ISSR引物,对由东方百合优良品种‘Sorbonne’、‘Tiber’和‘Cobra’为亲本的4对杂交组合获得的40个杂交后代指纹进行了分析,利用NTSYSpc软件UPGMA聚类构建的遗传关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其亲缘关系。其中,编号为P23和P21的引物是本试验中鉴定的分辨率较高的ISSR引物。

关键词: 百合 杂交后代 ISSR 分子鉴定

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及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基地勐海茶树分圃的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4份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中国茶树品种的改良和产品多样化的开发。

关键词: 茶树种质 高茶多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纬高原和高纬平原粳稻主要耐冷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个来自云南低纬高原的粳稻品种和3个来自日本、韩国高纬平原地区的粳稻品种,以及应用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30个F1为试验材料,利用加性-显性-母体效应(ADM)遗传模型,在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对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穗抽出度和抽穗天数等4个主要耐冷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耐冷相关性状中,单株结实率和特定结实率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不存在母体效应;单株结实率和特定结实率以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分别为63.5%和56.5%。单株结实率与特定结实率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加性和显性效应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介于0.717~1.000;单株结实率与穗抽出度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加性和显性效应相关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介于0.161~0.975。穗抽出度的变异系数变幅最大,穗抽出度也是耐冷性鉴定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状。穗抽出度和抽穗天数以广义遗传率为最大,分别为59.6%和81.4%。抽穗天数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受环境的影响最小。低温胁迫是选择培育耐冷性品种的必要条件,一品稻(Ilpumbyeo)×昆明小白谷是培育强耐冷性粳稻新品种的最优组合。

关键词: 粳稻 耐冷性 遗传分析 纬度 海拔 结实率 穗抽出度 抽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差减链式反应构建白菜基因组代表性文库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多态性比例高的基因组代表性文库是提高芯片和测序基础上的标记技术效率的关键。通过差减链式(differen-tial subtractive chain,DSC)反应,去除同一物种内的不同栽培种群间不具多态性的片段,能够提高基因组代表性文库中多态性片段的比例。研究利用白菜类作物(Brassica campestris)8个栽培种群的材料构建testerDNA样品,利用水菜(B.campestris ssp. nipposinica)DNA作为driver样品。这两个DNA样品经EcoRⅠ/MseⅠ酶切,酶切产物连接不同的接头。3遍DSC反应后,将反应产物连接到pDONR201载体中,构建基因组复杂性降低文库。分2批随机取其中20个单克隆和95个单克隆,分别进行Southern斑点杂交,结果分别显示9个和98个多态性片段,其比例分别为45%和61%,较之前关于多态性芯片技术的相关研究中15%~17%的多态性克隆比例大大提高。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差减链式反应 基因组复杂性降低文库 多态性比例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110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条件下种植,对各品种稻米的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和外观品质(粒长、粒宽、垩白率、百粒重)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为抗旱育种和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粒宽和百粒重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在旱地种植亲本和各品系的粒长、粒宽和百粒重的均值均小于水田种植,而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均大于水田种植;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谱中冷胶黏度(CPV)、消碱值(SBV)、回复值(CSV)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PAT)、峰值时间(PET)、最高黏度(PKV)、热浆黏度(HPV)、崩解值(BDV)影响较小。对不同品质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田种植条件下有21对品质性状呈显著相关,在旱地种植条件下14对品质性状呈显著相关,其中在2种栽培条件下均表现为显著相关的品质性状有12对。

关键词: 水稻 水、旱种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黄花蒿 地膜栽培 露地栽培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蚕雄蛹中睾酮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家蚕雄蛹中睾酮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雄蚕蛹粉用甲醇提取,乙腈萃取,正己烷脱脂,C18柱固相萃取净化后,经HypersilODSC18(4.6mm×250mm,5μm)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V/V)。检出限、回收率分别为0.01mg/kg和87.86%,相对标准偏差3.21%。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蚕蛹 睾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海拔 株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云南花魔芋的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分离物的检测及分子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