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矾根主要品种的叶色表型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关键词: 矾根 叶色表型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多重比较分析 品种选育


云南野生川梨资源表型变异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云南川梨砧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筛选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方法]以滇中南梨主产区为主线,采用实地调查,测定14个采样点共132份川梨野生资源样本,对叶片和果实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132份川梨表型性状变异较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222 % ~37.589 %,最大的为果实形状;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658 % ~43.725 %,最大为单果重.5个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132份野生川梨划分为2大类,10个亚类,各亚类之间的性状差异显著.[结论]云南野生川梨砧木资源存在极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筛选出果实形状、果棱有无、叶尖形状、叶片横径、果实横径等5个性状作为川梨果实和叶片性状划分的重要指标.


当归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评价
《中成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当归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其质量。方法当归3%甲酸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shield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的醋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3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824~0.989;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云南单独聚为一类,结果与相似度评价一致;主成分分析确定6、7、13、17、18号色谱峰为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当归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HPLC


云南蚕区58个家蚕品种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调查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南蚕区家蚕品种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进行抗性分类,为抗病育种、抗病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58个家蚕品种对其进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调查,3龄起蚕添食相同浓度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接种后第7天,镜检确定感染数,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采用聚类分析K-Mean法获得4个抗性分类,10品种和14品种为高抗品种,高感品种有23个.采用系统聚类法谱系图获得2大类,4个小分类,高抗品种5个,高感品种10个.[结论]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CPV的抗性能力分为4个水平,根据系统聚类法,高抗品种占9%,高感品种占17%,中感品种占34%,中抗品种占40%.


白及属不同种质资源材料的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采用形态学标记研究不同来源的白及种质资源材料,以明确种间的形态差异,为分类及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借助生物统计学知识,探究了巢氏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在评价不同来源白及种质资源材料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及属种质资源的一些形态特征无论在种间还是种内都存在明显的分化和交叉;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株高与花枝长、叶宽与唇瓣长、花瓣长与萼片长、花瓣宽与萼片宽之间的关联系数互为最大;种质资源材料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白及属相同的种存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资源具有最大的灰色关联关系,这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为0.678 1处可将白及属种质资源分为6类,即白及(浙江)、白及(贵州)和白及(湖北)为I类,黄花白及(浙江)、黄花白及(贵州)、黄花白及(湖北)为II类,黄花白及(丽江古城)和黄花白及(丽江玉龙)为III类,黄花白及(迪庆香格里拉)和黄花白及(迪庆维西)为IV类,小白及(丽江古城)和小白及(丽江玉龙)为V类,小白及(迪庆香格里拉)和小白及(迪庆维西)为VI类.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结合,可为深入研究该物种的分类、鉴别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可为深入开展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及物种间DNA条形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在NC297烟叶品质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烟区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省昆明、红河和文山3个市(州)31个种植区域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按烟叶品质划分其种植区域.结果 表明:B2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3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6.190、1.797和1.236,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60%;C3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4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5.125、1.863、1.277和1.172,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648%.经聚类分析,31个种植区域的B2F和C3F烟叶样品可分为5类,第1类综合品质好,包括砚山干河、广南莲城和西畴西洒等13个种植区域;第2类综合品质较好,包括砚山盘龙、砚山者腊和马关大栗树等10个种植区域;第3类综合品质中等,包括宜良马街、嵩明嵩阳和泸西中枢等11个种植区域;第4类综合品质稍差,包括泸西金马、嵩明杨林和石林鹿阜等8个种植区域;第5类综合品质差,包括蒙自西北勒、泸西永宁和蒙自老寨等6个种植区域.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将NC297烟叶品质的差异在31个种植区域中划分出来.
关键词: 烤烟 NC297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区域划分


11份甘蔗种质蔗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1份甘蔗种质(ROC22号、YT93–159、DZ09–78、YZ12–1202、YZ11–1122、YZ05–51、YZ11–2629、YZ12–1252、YZ12–1185、YZ12–1301、YZ11–1204)中的铁(Fe)、锌(Zn)、硒(Se)进行检测,通过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发现,甘蔗蔗汁中Fe、Zn和Se平均含量差异较大,且变异广泛,变异系数为21.89%~41.45%;Fe、Zn和Se元素广义遗传力较高,分别达到0.94、0.99和0.94。基于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甘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1份甘蔗种质可以聚为3类,分别为富Fe种质、富Zn种质和普通种质,其中,富Fe种质包括ROC22号、YZ12–1301和YZ12–1252,蔗汁中的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质,平均含量达5.30 mg/kg;富Zn种质包括YZ05–51、YT93–159和YZ11–118,蔗汁中的Zn含量达到3.00 mg/kg;第3类为普通种质,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对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发现,各类种质被正确分类的概率均为100%,聚类结果可靠,各个种质均被正确分类。
关键词: 甘蔗 蔗汁 铁 锌 硒 方差分析 广义遗传力 聚类分析


基于热图和聚类分析的马铃薯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马铃薯块茎的营养品质,助力马铃薯主食化的发展,本研究以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彩色二倍体资源作为亲本筛选的杂交后代为实验材料,测定7种矿质元素含量,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热图(Heatmap)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26份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筛选出优异基因型,为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杂交亲本.结果表明,26份资源可聚类成6大类,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可作为杂交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Zn元素与P、Mg、Ca元素,Ca元素与Mg、P元素之间同时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富含多种矿质元素,非常适合作为品质育种的杂交亲本,同时将Zn元素含量作为育种的目的性状是提升马铃薯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


引进美国甘蔗种质工艺品质演进分析及发掘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主要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PPC)对引进美国甘蔗种质主要工艺品质性状进行世代演进和种质评价分析.根据育成或改良年代(10~20 a为时间界点)把引进的58份美国甘蔗种质划分4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对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甘蔗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方差、投影寻踪分类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其世代演进特征和筛选工艺品质优异种质资源用于杂交育种.方差分析表明,世代内和世代间各种质资源工艺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异系数在2%~20%之间,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简纯度3个品质性状还存在世代和月份间的显著交互作用.投影寻踪分类法评价分析表明,不同世代美国甘蔗种质资源投影值差异显著,其中以第1代最低,依次增加,第4代最高;投影方向以甘蔗蔗糖分最高,依次为蔗汁蔗糖分和甘蔗锤度,简纯度和纤维分最低.根据投影值大小的聚类分析表明,58份种质可以划分为4类.筛选了主要工艺品质性状优良的甘蔗种质18份(第Ⅱ类)用于杂交育种,其中来自第4代的材料有6份,占第4代材料总数的46.15%;来自第3代的材料有10份,占总数的37.07%;来自第2代的材料有1份,占总数18.18%;第一代材料未筛选出品质优良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美国甘蔗种质资源主要工艺品质改良显著,随着世代演进而显著提升.表现优异外引种质以第4代所占比重最高,依次递减,第一代最少,优异种质多来源于演进次数最多的世代;投影寻踪分类法可作为甘蔗改良效果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的另一途径.
关键词: 美国 甘蔗种质 世代演进 投影寻踪分类法 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