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西中蜂与云南中蜂杂交子代形态学测定及杂交优势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广西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以及分类地位,探究与云南中华蜜蜂杂交后代的形态差异及杂交优势。采集6群广西中华蜜蜂、6群蒙自中华蜜蜂及2群杂交子代,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40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中蜂个体偏小,第3、4背板较小,翅型偏小,蜡镜和毒囊较小,吻长也短;体色较浅,第2、3、4背板和喙、小盾片的颜色较浅;与蒙自蜜蜂进行对比,浦北县中蜂的个体稍小,体色较浅;子代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个体比2个亲本较大,颜色居于两者亲本之间;与省内几个地区相比,广西浦北县的中华蜜蜂单独分为一个类群。
关键词: 广西 云南 中华蜜蜂 形态学 杂交优势 主因素分析 区辨分析 聚类分析
HPLC同时鉴别与评价多种石斛
《亚太传统医药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准确、高效、方便的同时鉴别及评价多种石斛的方法。方法:以常见的六种石斛为研究对象,应用HPLC全轮廓指纹图谱技术,建立适合于大多数石斛的共有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石斛进行鉴别研究,对部分功能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种石斛图谱相似度介于0.747~0.933之间,标定出2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3个峰,分别为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聚类分析结果能对石斛做出有效鉴别,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能将全部石斛鉴别开;定量结果表明四类功能性成分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和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综合评价石斛质量的主要指标。结论: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计量学可实现石斛种类的准确鉴别和质量评价。
关键词: 石斛鉴别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多样性及其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多元判别法鉴别中国魔芋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我国分布和引种栽培的17个魔芋种为材料,测定魔芋地下茎的4个指标、叶片的11个指标、花器官的16个指标和果实的2个指标,以这33个定性分级性状为变量,通过二元形态赋值,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聚类,结合魔芋种关键特征图片,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对魔芋种进行鉴别。台湾魔芋地下茎芽点围绕芽窝呈螺旋形分布,桂平魔芋和红河魔芋地下茎伸长,但桂平魔芋地下茎呈链子状,红河魔芋地下茎呈圆筒形。疣柄魔芋叶柄和花柄表面具有疣粒。密毛魔芋附属器上长满密毛。白魔芋和西盟魔芋雄蕊和雌蕊之间有中性物质,但白魔芋雄蕊区长度近似于附属器长度,而西盟魔芋雄蕊区长度明显比附属器的长度长。东亚魔芋佛焰苞内部中下部有薄层。东京魔芋雄蕊区域长度约是雌蕊区域长度的2倍。米勒魔芋附属器长度与雌雄蕊长度和近似,花魔芋附属器长度约是雌雄蕊长度的2倍以上。南蛇棒附属器表面密布颗粒状物质,勐海魔芋附属器表面具明显条形皱褶,田阳魔芋附属器密布圆圈状褶皱。滇魔芋附属器与胎座连接处有缩短的末端。结果表明,17个魔芋种能够用多元判别法对魔芋品种进行有效鉴别。
云南花生收获指数与主要性状的相关与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云南花生资源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云南68份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经田间种植获得相关农艺性状,应用DPS7.05软件进行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偏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出仁率偏低,属小粒花生类型,平均荚果收获指数0.31,籽仁收获指数0.18;其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与单株荚果数、荚果产量、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密切相关,籽仁收获指数还与籽仁产量、出仁率、百仁重密切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参试68份花生品种和高世代材料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荚果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较高;第2类群单株结果数较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高。【结论】云南花生通过适当控制单株生长、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生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而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有助于提高花生的收获指数。在育种策略上可以采用云南花生品种间杂交,也可通过云南花生与北方大花生种质材料杂交,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
高海拔地区珠子参居群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中国现代中药 》 2018
摘要:目的:珠子参是自然分布狭窄的珍稀植物,为了探讨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机制。方法:选择野外自然分布的20个居群珠子参为研究对象,测定珠子参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海拔间的相关性。结果:20个居群珠子参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CAT、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可分为3个类群,POD和SOD活性在各类居群间无显著差异,第Ⅰ类居群的CAT活性分别是第Ⅱ、Ⅲ类居群的1.45倍和1.74倍,其中第Ⅰ类显著大于第Ⅲ类。第Ⅰ类居群的三种酶活性与海拔高度呈二次函数关系,r分别为0.639 6、0.597 1和0.634 4;第Ⅱ类居群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第Ⅲ类居群的CAT和SOD活性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77 9和0.526 2,POD活性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r为0.524 4。珠子参各类居群的MDA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第Ⅲ类居群的MDA含量分别是第Ⅰ、Ⅱ类的2.28倍和1.52倍,三者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3类珠子参居群植株对由海拔引起的生态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研究各类居群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特性,可为珠子参的引种驯化和栽培的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云南红花地方种质资源品质特性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红花优异资源的特征特性,为红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筛选出的40份云南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PSS 18. 0软件对1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红花数量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18个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密切相关性。其中,类群Ⅳ为矮秆、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类群Ⅴ为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 746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果球大小,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大小和第一分枝高度。品质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 4747%,品质性状中不同主成分间在油酸、含油率、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二主成分分别反映油酸含量和含油率;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红花单株生产力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植株高度,其次是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着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选择。云南地方红花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各具特点;第Ⅳ、Ⅴ类群为有增产潜力、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目标亲本材料利用。品质特性:第Ⅰ、Ⅱ类群为含油率高、亚油酸高、蛋白质高,是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红花品质选育的优质亲本材料。
关键词: 红花 地方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红花种质资源色价及主要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筛选出来的69份无刺红花资源为材料,利用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其花瓣色价、单株果球数、单株果球种子数、果球直径、百粒重、单株种子产量、单株花瓣产量7个性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9份材料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红花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果球数;对红花花瓣色价进行分析,将69份红花资源分为3类,色价在6.3~14.1之间,其中色价极高型材料有14份,平均值达到12.38。对7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可以将69份红花资源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变化丰富,其中组Ⅳ综合表现最好,是选育高色价、高产红花的优良材料。69份红花资源在色价和产量指标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遗传较丰富,但色价高的资源材料相对较少。红花种质资源色价及主要产量性状的综合分析,可为红花资源的有效利用及选育高色价、高产红花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红花 色价 产量指标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野生茄资源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野生茄资源的遗传背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本研究利用9个形态性状和8对SSR引物对从云南省搜集的43份野生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89%~95.64%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横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38~1.993之间。3个质量性状中,果实颜色主要为绿色和绿紫色,果实形状主要为圆球形和卵圆形,而果肉颜色主要是白色和绿白色。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3个,累计贡献率为69.453%,其中果实特征占主要成分。8对SSR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27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41 1,多样性指数为0.385 0。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48处,43份野生茄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7份野茄材料,其余36份为第二类群。以上结果可为野生茄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生茄 形态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26个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质膜渗透性、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束缚水相对含量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83. 153 0%; 26个参试材料可分为4类,Ⅰ、Ⅱ、Ⅲ、Ⅳ类种质材料分别有6、16、3、1份,抗旱性强弱表现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筛选出生长期抗旱性较强的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有云割F_211-159、云割F_211-23、云割F_211-78、云割F_211-160、云割F_211-260、云割F_211-156等。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