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温胁迫下粳稻近等基因系形态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间的关联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稻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7群体105个家系及亲本为材料,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进行形态性状与糙米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白邑冷水胁迫下该群体8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与昆明自然低温下相近,但主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3个耐冷指标性状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自然低温下有29对形态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0.209*~-0.992**),而冷水胁迫下仅有23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0.228*~-0.895**),2种鉴定所得孕穗期耐冷性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总黄酮和生物碱在该群体家系间变异较大。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实粒数和结实率对总黄酮作用较大,而秕粒数和结实率对生物碱影响明显。


云南蚕区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和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保存的鲁桑、白桑、广东桑、鸡桑、长果桑、长穗桑6个桑种的33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桑叶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筛选药食用途桑树品种的育种材料。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93.94%的检测样品的桑叶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10.00~35.00 mg/g之间,96.97%的检测样品的桑枝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2.00~15.00 mg/g之间,大多数桑树种质资源的桑枝总黄酮含量低于桑叶总黄酮含量。不同桑树种质资源间的桑叶、桑枝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基于6个桑种间以及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的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供试的33份桑树种质资源中,白桑种地方品种苍溪桑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35.27 mg/g,长穗桑种地方品种普洱8的桑枝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19.49 mg/g,这2个地方品种适合作为育种素材用于培育药食用途的桑树新品种。


不同蜂胶制品的品质和黄酮含量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分析了同一品牌不同蜂胶制品的品质,并参照蜂胶国标对蜂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使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了提纯蜂胶、蜂胶胶囊、毛胶、蜂胶片、蜂胶液中的黄酮含量。由于不同蜂胶制品的加工工艺不同,其黄酮类物质含量有所差异。提纯蜂胶是由毛胶提纯而来,未加入任何添加剂,黄酮含量为较高(45.56%);蜂胶胶囊中的添加辅料较少,黄酮含量也相对较高(27.78%);而毛胶含的杂质较多,黄酮含量稍低(14.25%);而蜂胶片、蜂胶液制品中的辅料相对较多,故黄酮含量相对低(分别为8.91%、3.99%)。
关键词: 蜂胶制品 黄酮类物质 分光光度比色法 黄酮含量 感官


超声提取云南甜荞籽粒总黄酮工艺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甜荞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荞麦总黄酮,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为云南荞麦黄酮功能性成分的工业化提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温度、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对荞麦总黄酮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云南甜荞籽粒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醇提法对云南甜荞籽粒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超声提取甜荞籽粒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70℃、料液比1∶50(g/mL)、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150W;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该条件下,荞麦总黄酮的得率为0.562%,是不经超声处理的乙醇浸提法的1.45倍。


石榴花蜂蜜中黄酮含量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3
摘要:[目的]分析石榴花蜂蜜中黄酮含量。[方法]以丙酮为萃取剂,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11年和2012年采集的24个云南蒙自石榴花蜂蜜样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2011年石榴花蜂蜜黄酮平均含量(2.36±1.36)mg/100g,显著高于2012年平均含量(1.71±0.53)mg/100g。各年不同生产批次蜂蜜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榴不同花期生产的蜂蜜中黄酮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盛花期蜂蜜黄酮含量最高,末花期次之,初花期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特色蜂蜜——石榴花蜂蜜的开发利用、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高代糙米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大小依次为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总黄酮;2)受体糙米的功能成分含量较低,回交高代3种功能成分含量比受体有提高,供体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回交高代,粳稻糙米回交高代的γ–氨基丁酸含量大于其对应的供体,供体与对应的回交高代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双峰分布且遗传稳定,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关键词: 水稻 微核心种质 回交高代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遗传变异 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