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水稻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用KPR和R2 培养基进行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日本晴、楚粳 8号、云粳 9号、大白谷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先后获得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 ,除日本晴外 ,其余品种均为首次报道。品种间绿苗再生率有显著差异 ,日本晴最高 ,大白谷最低。同一品种不同的愈伤组织间 ,分化率有很大差异 ,有的愈伤组织极易分化出绿苗 ,有的不能再生出绿苗 ,说明分化前的预培养非常重要。N6分化培养基的再生绿苗率极显著地高于MS。配方为N6+葡萄糖 2 0 g/L +蔗糖 30 g/L +IAA0 2mg/L + 6 BA0 5mg/L +Agarose 110 g/L的培养基 ,分化率最高 ,按初次接种的愈伤组织块计 ,每块平均再生绿苗 1 4苗。酶解原生质体量的多少 ,与愈伤组织在N6+ 1mg/L 2 ,4 D的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悬浮时间较长则易于获得较多的原生质体。日本晴的再生植株中 ,有两株从移栽到抽穗仅 4 5d ,有可能是极早熟的变异株 ,有些植株的粒型和稃毛也有明显变异 ,对鉴定和利用变异的植株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CSCD
摘要:通过水仙组织培养已建立起 2类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一类是适合于基因枪转化的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另一类是适合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外植体直接诱导生长系统 .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以培养基MS + 0 .1~0 .3mg/L 2 ,4-D + 0 .2~ 0 .5mg/LNAA为宜 ;外植体在培养基MS + 4mg/LKT + 0 .1mg/LNAA中直接诱导生长 ,可获得较高的成苗率 .
烤烟矿质营养分布的因子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烤烟的B营养及B K交互作用 ,进行了烤烟生长期间不同施K、施B肥的盆栽试验。在两个生育期测定根、叶不同部位 1 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四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总方差的 92 1 % ,1 0种矿质元素划分为有确切意义的公因子—微量元素营养因子、常量元素营养因子、磷因子和硼因子。矿质营养分布方式主要受植株部位、施K量及两者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根部有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分布 ,叶部有较高的常量元素浓度分布。多施K肥可适当提高烟叶含K量 ,也可抑制叶片中的Ca、Mg、S含量 ,减小P营养。K充足时 ,多施B肥有可能增加根部微量元素营养。高B、高K会影响植株对P、B的吸收。
转查耳酮合酶基因矮牵牛共抑制的研究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查耳酮合酶是花色素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 将查耳酮合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 A, chsA)导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后, 转基因植株的外源与内源chsA基因一起发生共抑制, 导致花色改变. 将b-葡糖苷酸酶基因(uidA)连在chsA基因下游形成融合基因, 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途径转化矮牵牛. 利用GUS组织染色检测到共抑制的发生具有发育特异性, 在花组织发育时期开始发生, 发生的起始需要内源基因与外源基因的相互作用. RNA原位杂交实验表明, 共抑制的发生没有组织特异性, 且初步表明共抑制发生后, RNA可能是在细胞质中发生降解的.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A2交配型菌株 4 1株 ,发生频率为 16 2 %,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 ,其余 7个产区均有分布。 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 ,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