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环境因子对烟粉虱子代发育历期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度、湿度、光周期和寄主植物是影响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因子对烟粉虱子代发育历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温度、寄主对烟粉虱的子代发育历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湿度、光周期的影响显著(P<0.05)。各因子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温度(F=427.1,P=0.000)>寄主(F=265.8,P=0.000)>湿度(F=28.8,P=0.010)>光周期(F=17.8,P=0.020)。(2)各因子配对分析结果表明:23℃条件下的子代历期要长于25℃、27℃、29℃,4个温度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甘蓝寄主上烟粉虱子代发育历期最短;与番茄和一品红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低湿利于缩短烟粉虱子代发育历期,RH 50%条件下的子代历期要短于其它3个湿度,与RH7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RH 60%、RH 8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光周期12∶12时,发育历期短于其它3个光周期,与14∶1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12∶12与10∶14、16∶8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3)当寄主为甘蓝、温度29℃、湿度50%、光周期12∶12时,发育历期最短,此环境因子组合可用于指导室内饲养烟粉虱。

关键词: 烟粉虱 子代发育历期 正交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栽培与野生巨大口蘑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测量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纯锗伽马能谱仪测量云南栽培与野生巨大口蘑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26Ra、214Bi、214Pb的活度浓度。结果显示,137Cs、40K、226Ra、214Bi、214Pb活度浓度最高值以干质量计,在2011年样品菌盖中分别为小于6.1、821、小于66、140、145 Bq/kg,在菌柄中分别为6.7、926、小于50、16、27 Bq/kg;在2012年样品菌盖中分别为13、3 323、79、82、85 Bq/kg,在菌柄中分别为6.6、1 194、127、31、39 Bq/kg;在2013年样品菌盖中分别为11、1 417、92、14、32 Bq/kg,在菌柄中分别为7.9、1 139、小于58、19、27 Bq/kg。样品中137Cs活度浓度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及欧洲与日本等受放射性污染地区真菌的活度浓度,40K、226Ra、214Bi、214Pb活度浓度处于正常水平。表明产于云南的巨大口蘑未受到137Cs放射性污染,食用无核辐射安全风险。

关键词: 食用菌 高纯锗伽马能谱仪 放射性活度 137C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云7、云8原蚕生产性能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近年来草坝原蚕区云7、云8原蚕出现生产性能退化,为提高云7、云8原蚕生产性能,研究结合云7、云8在云南地区的养殖表现,分析了草坝地区云7、云8发生严重退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有效方法,即通过提纯复壮选育工作、保持改良种性以提高原种抗性,加强原蚕的饲育管理水平,提高原蚕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 蚕品种云7 蚕品种云8 原蚕 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模式及氮、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5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及不同施氮、磷肥用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群体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四种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均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LER大于1,尤其在2∶2间作模式下,其LER为1.40,间作体系总产量及总净产值最高,间作优势最显著。在不同氮、磷肥水平下,玉米花生2∶2间作模式的LER为1.49~2.53,尤其在低氮、高磷水平下间作优势最高。在2∶2间作模式下,不同施氮、磷水平各花生品种产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而玉米产量及间作体系总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本试验范围内,间作产量优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大幅度减少,施磷水平处于高水平(180kg/hm2)时,间作体系总产量最高。说明玉米花生间作选用2∶2模式,减量施氮,增施磷肥,并选用适宜的耐荫花生品种,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线莲标准化栽培

农村实用技术 2015

摘要: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一般生长在湿度70%左右,温度25℃的亚热带,适宜在雨水充沛、三分阳七分阴的天然阔叶林腐殖层中生长。金线莲含黄酮类、多糖类以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清热凉利湿,抗衰老、调节人体机能免疫系统的作用。可平衡阴阳,扶正固体,生津养颜,调和气血,益寿延年之功效,素有"金草"、"神药"等美称。1种植大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产量的效应研究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研究甘蔗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关系,获得施肥量与产量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均对云蔗06-407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氮、磷、钾肥在较低施用水平比较高施用水平对于甘蔗产量具有更明显的增产作用,各因子对甘蔗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施肥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昭通苹果银叶病的调查与田间防治试验

现代园艺 2015

摘要:云南昭通是我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由于老果园改造,修枝整形,造成树体出现伤口,银叶病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在云南昭通初步调查2个品种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银叶病在2个品种之间的发病率有明细差别,红富士的要高于2001富士的发病率。在苹果生长季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苹果银叶病在4月和9月发病率比6月的高,说明银叶病在春秋季节发病率较为严重。在4月上旬用树体打孔法注入营养液与多菌灵,同时树体打孔注入大蒜,9月下旬调查银叶病恢复情况,发现其发病率从5.2%降到2%,说明树体打孔注药法治理苹果银叶病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银叶病 调查 蒜泥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新品种云桑3号的选育与性状特点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较严重的桑树病害,选育对桑褐斑病抵抗能力强、桑叶产量高、叶质优的桑树新品种对稳定云南蚕区的蚕桑生产有重要意义。1990年以丰产、优质和对桑褐斑病有较强抵抗力的桑树品种资源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组合女桑×云桑798,进一步从该杂交组合中选拔出叶面积大、叶肉厚、节间密、发芽率高、生长势强、对桑褐斑病有较强抵抗力的桑树优良单株进行嫁接扩繁及定向培育,经小区栽植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叶质的养蚕鉴定试验,2013年正式定名为云桑3号。目前该品种在云南省主要蚕区栽植面积已超过2 000 hm~2,其主要特点是:叶质优良,养蚕成绩好,产叶量超过对照桑品种农桑14号4.9%、湖桑32号26.5%;相同栽培环境及病害发生条件下对桑褐斑病的抵抗能力和耐干旱能力均超过对照桑品种。新品种适合在云南省海拔500~2 000 m的桑园栽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3号 杂交 单株选拔 抗病能力 桑叶产量 桑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银花尺蠖及棉铃虫的一种病原真菌鉴定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摘要:目的:明确金银花上的棉铃虫、金银花尺蠖2种害虫的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为寻找对药材鳞翅目害虫有高毒力的病原真菌提供材料。方法:通过分生孢子分离、培养,从受真菌侵染死亡的金银花鳞翅目害虫体表分离获得昆虫病原真菌,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12份受真菌感染死亡的幼虫体表分离到12株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依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征将其鉴定为莱氏野村菌Nomurea rileyi。结论:莱氏野村菌为金银花尺蠖及棉铃虫两种金银花鳞翅目害虫的一种病原真菌,因其能够在某些鳞翅目害虫间形成流行病,对防治药材害虫具有应用潜力。

关键词: 金银花 金银花尺蠖 棉铃虫 莱氏野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胚性愈伤高效诱导系列研究II.基础培养基对甘蔗胚性愈伤发生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甘蔗栽培品种ROC22、桂11、云蔗06-40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培养基、氮素铵硝比和碳源对甘蔗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培养基对甘蔗胚性愈伤诱导差异显著,MK培养基为最佳基础培养基,而氮素铵硝比和碳源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从基础培养基角度优化了甘蔗胚性愈伤直接诱导体系。同时,由于MK为原创培养基,本研究可丰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选择。

关键词: 甘蔗 胚性愈伤 基础培养基 氮素铵硝比 碳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