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医学 》 2024
摘要:为探明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检测碳源、氮源、温度、光照及pH值对其菌丝生长与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在以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产孢,葡萄糖为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果糖为最佳产孢碳源.除尿素外,该菌在以牛肉膏、蛋白胨、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磷酸铵、硝酸铵、甲硫氨酸和硫酸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产孢,牛肉膏为最佳氮源.病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3~29℃,最佳温度为27℃;产孢适宜温度为25~27℃,最佳温度同样为27℃.光照促进病原菌的生长与产孢,栽种常绿阔叶树可抑制其繁殖.该菌在pH值为4~12时均能生长,pH值为4~11时能产孢,最适生长的pH值为6,最适产孢的pH值为7.采用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曹氏甲托可以控制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起的草果病害.研究结果为草果栽种常绿阔叶树和施用尿素可抑制病原菌生长与产孢提供了理论依据.


间作崖州硬皮豆对荔枝园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Yazhou’)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和荔枝园未间作两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了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析。在荔枝园间作‘崖州’皮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3.9%,23.9%,41.7%和60.4%,说明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荔枝间作‘崖州’硬皮豆模式能够提高分解有机质的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且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Bathyarchaeia是该模式下独有的相对丰度大于1%的微生物群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值、全钾、全氮和有机质是该模式下影响土壤微生物门水平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所述,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会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促进有机物分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对荔枝园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 荔枝 间作 ‘崖州’硬皮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滇黄精刺盘孢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控药剂筛选
《云南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滇黄精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kingianum)是云南滇黄精种植区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基于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测试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 H和温度下菌丝生长情况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滇黄精刺盘孢菌在PDA、PSA、NA等8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淀粉、蛋白胨作为唯一碳源、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适宜p H、温度分别为5.0和28℃;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45%咪鲜胺、430 g/L戊唑醇、250 g/L吡唑醚菌酯、37%苯醚甲环唑、80%代森锰锌和500 g/L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其中,45%咪鲜胺水乳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1103×10-6)。本研究结果可为滇黄精根腐病持续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滇黄精 滇黄精刺盘孢菌 生长率法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双江县红火蚁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介绍双江县红火蚁自2014年入侵以来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根据历年疫情监测数据分析了双江县红火蚁的发生和防治现状,并针对红火蚁的重点发生区域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双江县2镇4乡2个农场除大文乡、邦丙乡外均发现红火蚁,其中勐库镇、勐勐镇和沙河乡重度发生,在农田、林地、村庄普遍发生,农田田埂、沟渠和交通沿线蚁巢密度高。通过总结防控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江县红火蚁综合防控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阻截红火蚁传播、扩散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外源褪黑素对青皮核桃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大麻’青皮核桃为研究对象,探究褪黑素(Melatonin, MT)结合自发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处理对青皮核桃贮藏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对照组采用蒸馏水处理,结合MAP置于4℃低温贮藏。结果表明:MT有效抑制果实裂果率、软褐率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增强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促进核仁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延缓核仁酸价上升,保性持良好贮藏品质。在贮藏期90 d时,0.5 mmol/L MT处理的果实裂果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分别为42%、0.35μmol/g、56.0%,均显著低于0.25mmol/L MT处理的果实(P<0.05);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分别为501.25 mg/100 g和3.30μmol/g,均显著高于0.25 mmol/L MT处理(P<0.05)。综上所述:MT处理可通过调节采后青皮核桃的活性氧代谢来延缓其衰老进程,且0.5 mmol/L MT的效果更佳。该研究结果可为MT应用和青皮核桃采后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石斛属花香物质的合成及相关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部分兰科石斛属植物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全球大约有1 200~1 500种石斛属植物,在我国分布的有76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和台湾等地,其中云南最多,有62个种。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在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调节机制和基因工程方面等取得了较大进展,对近年来报道的石斛属26种植物中17种主要赋香成分和植物花香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与基因调节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植物花香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居群(Ⅰ~Ⅵ)的38份药用野生稻进行白叶枯病菌CX28-3和PXO99的抗性评价,以PXO99人工接种处理筛选到的药用野生稻36号(抗病)与37号(感病)植株为对象,于0、24、48 h取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预测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结果】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2个菌株(CX28-3和PXO99)表现为不同的抗病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其中抗病率最高的是V居群、为93.50%,最低的是III居群、为62.50%。38份药用野生稻对CX28-3菌株感病的植株有5份,感病率为13.15%;对PXO99菌株的感病率为42.10%,表明PXO99的致病力强。此外,抗2个菌株的药用野生稻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66.67%,37号材料对2个菌株均表现为中感,36号材料对2个菌株都表现为抗。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75 65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PXO99处理后共包含45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解剖实体、绑定、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病和感病野生稻材料共显著富集到19个KEGG通路,其中与抗病相关的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上升,进一步明确抗病药用野生稻36号的抗病性受白叶枯病菌激发显著。筛选到共同DEGs 256个,11个基因可能与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密切相关;Unigene1184、Unigene15669、CL1239、CL1421、CL4899、CL660、CL7463 7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上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下调表达;Unigene18206、CL210、CL3554、CL9248 5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上调表达。【结论】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CX-28和PXO99菌株表现出不同的白叶枯病抗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利用RNA-seq技术获得与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PXO99)抗性相关基因11个,可为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抗病相关基因


云南省蒙自地区4种桑葚的酿酒特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挖掘不同桑葚品种酿酒品质特征和风味口感,对4个品种桑葚酿制桑葚酒进行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测定分析,以感官评分为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对不同桑葚酒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品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白(ZJ)桑葚酒酒精度偏低,为5.53%vol,黑美人(HM)桑葚酒挥发酸含量偏高,为2.78 g/L;云桑2号(Y2)桑葚酒总多酚含量(1 319.11 mg/L)、总黄酮含量(669.2 mg/L)、总花色苷含量(438.35 mg/L)均最高,ZJ生物碱含量(66.73 mg/L)最高。抗氧化能力方面,红粉佳人(HF)桑葚酒的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均在95%以上,但总抗氧化能力Y2最强,为3 421.62 mg/L。感官评分方面,HM色泽微红透亮、颜色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ZJ口感适宜,香气协调饱满,口感和香气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结合品质分析,确定云桑2号、黑美人、珍珠白为最佳桑葚酿酒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香味和酒精含量具有一定关联,适量的酒精有利于促进果香味形成,但过量容易掩盖其香味特征;多数香气成分与SO2、总酸呈正相关,与干浸出物、总糖呈负相关;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与酒体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总抗氧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样品多样性分析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9.28%、9.51%、0.88%和0.33%;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牧草绿肥的占比依次为55.18%、19.72%、11.92%、11.24%和1.94%;样本涵盖了78个科,241个属,391个种,其中,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葫芦科的样本数目居前4位;在州(市)级别上,样本数排前3名的地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分别占总样本数的9.87%、9.67%和8.50%;从云南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的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这些群体提供的样本数量较多;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种植区中,滇中高原盆地的粮、烟、油、菜、果、桑区收集的样本数量最多,共3415份,占总数的40.58%。整个省内,随海拔升高,农作物样本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海拔区间,各州(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表现各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昆明市在不同海拔区间的优势度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地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Brillouin丰富度指数在6个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海拔1000~1500m和3000m以上区间内,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创新种质和开发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耀堂仙桃蛋黄果在云南孟连引种试种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解蛋黄果优良品种耀堂仙桃在云南孟连的生产状况及适应性,对 2020 年引种于云南孟连县勐马镇的耀堂仙桃蛋黄果生长表现进行现场调查,测定蛋黄果生长指标、果实品质性状,并与同地块种植的本地圆果型蛋黄果同龄植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耀堂仙桃蛋黄果在孟连适应性强,树体生长快,平均株高达 199.3 cm、冠幅 2.5 m×2.5 m、主干高度 30.1 cm、干周 23.4 cm、结果枝长度 32.3 cm、结果枝条粗度 3.1 cm;投产早,2.5 年生苗定植第三年就可大量挂果,平均单株产量达 12.8 kg,是本地圆果型蛋黄果产量的 3 倍;果实品质佳,可食率、蛋白质、抗坏血酸、总糖含量均高于本地圆果型蛋黄果,外观鲜亮,商品性好;一年可多次成花结果,主要以 3-4 月成花的小果为主,此时期成花的果在 11 月上旬至翌年 1 月上旬上市,刚好能够弥补冬季水果销售空挡期,价格可达 14~25 元/kg;抗寒、抗旱,耐贫瘠,粗放管理仍可正常挂果.调查分析认为,蛋黄果优良品种耀堂仙桃完全适宜在云南孟连推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