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不同基质配比对维西糯山药零余子繁殖种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药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于维西糯山药零余子繁殖种栽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法:以维西糯山药零余子为繁育材料,以草炭、椰糠、松针腐殖质、沙壤土等为配制育苗基质原料,通过大棚育苗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维西糯山药零余子繁殖山药种栽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配比用于糯山药零余子育苗促进了糯山药种栽的生长,明显提高了零余子出苗率,增加了山药块茎长、块茎上、中、下部直径及鲜、干质量,其中,T4[V(草炭)∶V(椰糠)∶V(松针腐殖质)∶V(沙壤土)=0∶3∶3∶3]处理的山药块茎长、块茎上、中、下部直径及鲜、干质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了95.78%、34.07%、59.15%、27.87%、41.51%和 39.47%(P<0.05);不同基质配比提升了糯山药种栽的品质,T4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糯山药种栽皂苷、淀粉、灰分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98%、12.22%、13.52%(P<0.05),粘液蛋白较CK提高3.33%,各处理的含水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各基质配比对糯山药零余子繁殖种栽形态特征、产量和相关品质的提升效果,本试验条件下,以T4处理用于糯山药零余子繁殖种栽为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维西糯山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维西糯山药 零余子 育苗 基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RISPR/Cas9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对DNA序列进行改造的遗传操作技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精准编辑技术是一个操作方便、应用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的CRISPR/Cas9不同,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不需要DNA模板的情况下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CRISPR/Cas9介导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并深入分析了基因精准编辑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CRISPR/Cas9 单碱基编辑系统 引导编辑系统 双碱基编辑系统 转座子编辑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东试早柚为母本创制柑橘三倍体种质资源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三倍体植物由于减数分离紊乱,难以形成可育的雌雄配子,属于天然的不育类型,配置以2x×4x多个杂交组合,旨在创制柑橘三倍体种质,丰富柑橘无核材料。【方法】以单胚性二倍体品种东试早柚为母本与四倍体柑橘材料ZP(纸皮,四倍体甜橙)、PT(四倍体葡萄柚)、NH(四倍体,诺瓦橘柚+HB柚体细胞杂种)为父本进行倍性杂交,授粉后85 d和100 d采摘幼果并对未成熟种子实施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后用流式细胞仪和InDel标记对其倍性及遗传来源进行鉴定。【结果】从3个倍性杂交组合的168株再生植株中,通过倍性检测获得三倍体幼苗128株且均为双亲杂交后代,其中东试早柚×ZP共计60株、东试早柚×PT共计60株、东试早柚×NH共计8株。【结论】通过倍性杂交高效创制三倍体柑橘新种质,为柑橘早熟无核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柑橘 东试早柚 胚挽救 倍性育种 InDe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SPME-GC-MS的不同品种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析云南优良茶树品种的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和成分特点,该研究选择云抗10号、清水3号、紫娟和勐海大叶种的一芽二三叶经晒青、渥堆发酵制成的普洱熟茶,进行了感官审评,并基于HS-SPME-GC-MS检测,利用方差分析、热图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品种间的成分异同.云抗10号主要呈现陈香,清水3号为陈香甜香,紫娟为甜香花香,勐海大叶种为陈香花果香木香.共鉴定出82个挥发性成分,从云抗10号、清水3号、紫娟和勐海大叶种中分别鉴定出68、56、54和54个挥发性成分.紫娟香气成分中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其他三个品种都是甲氧基苯类占比最高.不同品种间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基于OPLS-DA模型筛选出 13 个标志差异性香气成分,其中甲氧基苯类是陈香的重要标志性成分,β-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是紫娟花香甜香的重要贡献者.综上,4 个品种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各具特色,筛选出的 13 个香气成分在各品种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其品质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茶树品种 香气成分 陈香 甜香 花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魔芋在我国种植量巨大,资源丰富,它含有大量葡甘聚糖,营养物质多元,可食用、入药、生产日用,综合利用价值高,是一种新型保健材料.魔芋生产用量大,选择经济又适用的贮藏方式可降低贮藏过程中的魔芋腐烂坏种率,减少经济损失.魔芋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后,被大量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医药、印染等各行业,既增加了魔芋附加值,又带动了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魔芋贮藏技术和魔芋粉、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低聚糖等魔芋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对不同规模魔芋种植量适合的贮藏技术及魔芋在不同加工阶段所采用的生产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魔芋贮藏加工研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魔芋 贮藏 加工 葡甘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内生细菌Sz-2的特性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抑菌效果;并测定其体外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 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布置盆栽试验,设 4 个处理:无抗生菌对照和接种病原菌TR4、Sz-2+TR4、Sz-2,测定香蕉叶片和球茎的发病指数以及促生效果.[结果]光叶紫花苕根内分离得到的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平板径向抑菌率达 74.3%.菌株Sz-2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形态呈浅白色、放射状,接触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硝酸还原反应、纤维二糖、柠檬酸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酪素水解等均为阳性,吲哚反应、淀粉水解、产H2S反应、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反应为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z-2 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盆栽结果显示,接种拮抗菌Sz-2 后的香蕉球茎和叶片枯萎病发生较轻,球茎纵切面和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生长健康,对球茎和叶片的防效达 69.66%和 84.60%;香蕉茎粗、单株鲜重和株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6.01 mm、83.3 g和 11.82 cm.[结论]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之其解磷、解钾和产铁载体功能,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可结合绿肥研制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功能型绿肥,为香蕉促生抗病菌株的进一步田间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效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促生功能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SH-1464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活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植物根际促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系统抗性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目的】为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高效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烟草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利用PVK培养基筛选具强溶无机磷活性的菌株,结合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株溶磷活性;利用Salkowski's比色液检测菌株产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活性;以菌株溶磷量和IAA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得到菌株溶磷活性和产IAA的最佳发酵方案;基于种子促发芽及幼苗促生长试验验证菌株的促生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得到127个不同分类的菌株,10个菌株具溶无机磷的能力,其中菌株SH-1464溶磷活性最强,溶磷圈直径为16.11mm,溶磷量为119.22mg/L;Salkowski's比色结果表明,菌株具有极强的产IAA活性,为39.88 μg/mL。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H-1464溶磷的最佳碳源为10 g/L葡萄糖,最佳氮源为0.5 g/L蛋白胨,最佳无机磷源及其添加量为2.5 g/L磷酸三钙,最佳初始pH值为7.5,温度30℃,转速200 r/min;菌株SH-1464产IAA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糖10 g/L,酵母粉5 g/L,NH_4NO_3 10 g/L,氯化钾2.5 g/L,L-色氨酸0.1g/L,pH 6.5,温度30℃,转速180 r/min。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前后菌株溶磷量及IAA产量对比试验可知,优化后菌株的溶磷量为225.9 mg/L,提升84.5%;IAA产量为75.3μg/mL,提升88.8%。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H-1464处理下番茄种子的发芽率提高84.5%,株高提高55.1%,茎围提高32.5%,根长、根重分别提高16.4%和149%,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172.2%和203.6%。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H-1464为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enBank登录号为ON417365,保藏号为CCTCCM 2022924);此外,菌株还具有产蛋白酶、产纤维素酶、固氮、分泌铁载体的能力。【结论】菌株SH-1464具有强溶无机磷、固氮、分泌IAA、产蛋白酶、产纤维素酶及分泌铁载体等能力,可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对番茄幼苗株高、茎围、根长、根重、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等农艺性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作为高效微生物资源在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展现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拟蕈状芽孢杆菌 无机磷 吲哚乙酸(IAA) 发酵条件优化 微生物肥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囊菌侵染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球囊菌侵染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存活率、免疫基因、发育基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纯化培养的球囊菌孢子接种6日龄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球囊菌侵染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免疫基因、发育基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d接种球囊菌孢子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存活率无显著影响(χ2=0.133,P=0.715).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与后肠球囊菌孢子含量在接种球囊菌孢子4d时分别显著高于接种8d时(P<0.05).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球囊菌孢子4d,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免疫相关基因abaecin、apidaecin、defensin-1、defensin-2、hymenoptaecin、GNBP-1和IMD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接种球囊菌孢子8d,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接种球囊菌孢子4d和8d,发育相关基因VGMC、usp、kr-h1、AMHex10869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球囊菌孢子4d,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肠道菌群Lactobacillus Firm-4与肠道菌总量U16S rRNA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接种球囊菌孢子8d后,肠道菌群Lactobacillus Firm-5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肠道菌总量U16S rRNA的含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球囊菌侵染不影响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存活率,但会引起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免疫应激反应,影响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肠道菌群的稳定及肠道核心菌群的含量.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球囊菌 免疫基因 发育基因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七彩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及其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花生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阐明豆血红蛋白在花生与根瘤菌互作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区七彩花生根瘤中分离到的29株慢生根瘤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各菌株对云南七彩花生生物量和植株全氮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植物生物量、根瘤菌固氮能力与豆血红蛋白总量和根瘤鲜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各根瘤菌菌株后植株生物量、株高均明显提高,总体上不同根瘤菌之间的固氮能力差异不显著,其中来自七彩花生种植地的根瘤菌固氮效果高于其他来源的根瘤菌.豆血红蛋白总量、根瘤鲜质量均与花生生物量和植株氮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豆血红蛋白总量的解释力更高.去除根瘤质量的影响后,花生生物量、植株氮总量与豆血红蛋白含量仍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豆血红蛋白是影响花生根瘤固氮能力的关键因素,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的重要指标.此外,本研究表明,作为云南省的乡土品种,七彩花生可以通过豆血红蛋白的增减来调节对不同固氮能力根瘤菌的资源投入,实现其与根瘤菌共生关系间的奖惩机制.

关键词: 云南七彩花生 根瘤菌 固氮 豆血红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 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酸木瓜籽油 制油工艺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