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1个单粒花生脂肪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80份不同花生品种籽仁,依托德国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MPA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构建了单粒花生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芥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首次构建了单粒花生一烯酸、棕榈一烯酸、山嵛酸、豆蔻酸、α-亚麻酸及长链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经OPUS 7.5软件自动优化,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豆蔻酸、长链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均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维数分别为10、10、8、10、5、10、10,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98、0.97、0.87、0.88、0.93、0.98,根均方差(RMSECV)分别为2.87%、2.18%、0.461%、0.133%、0.00416%、0.741%、0.19%;芥酸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维数为9,R~2为0.92;RMSECV为0.00628%;棕榈一烯酸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维数为10,R~2为0.80,RMSECV为0.00602%;花生一烯酸和α-亚麻酸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均为“矢量归一化”,维数分别为8、10,R~2分别为0.88、0.77,RMSECV分别为0.0731%、0.026%。经检验各项指标真实值和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偏差在0.12%~2.50%之间。11个花生籽仁脂肪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花生遗传育种和加工中的品质快速筛选和鉴评。
关键词: 花生 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 α-亚麻酸 油酸 亚油酸


番茄新品种'云番茄68'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番茄68’是以自交系F1152为母本,自交系17-1为父本配制的番茄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无限生长类型,羽叶覆盖度好。主茎第1花序生长节位5~7,单式花序,单节花序数5~7。果实红色,微扁圆,果棱浅,单果质量180~200 g;果实整齐度好,耐储性好。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中抗南方根结线虫。适宜在云南干热区冬季露地和早春大棚种植。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主要病毒检测及番茄斑萎病毒鉴定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高原条件下的蔬菜主要病毒种类,对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进行了病毒病调查,采集典型病毒病症状样品进行ELISA检测,明确病毒种类;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对主要病毒进行鉴定分析.ELISA检测结果表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温室及大棚栽培的番茄、辣椒和莴苣上的主要病毒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及凤果花叶病毒(pepino mosaic virus,PepMV).其中TSWV检出率最高,为45%.进一步对检出TSWV的蔬菜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中含有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应用TSWV-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TSWV与云南TSWV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的主要病毒种类.综合抗体检测、病毒粒体形态观察与分类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主要病毒为TSWV.这也是TSWV在西藏的首次报道,为了解TSWV的发生分布及其防控提供了依据.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分析及交配型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毒性频率及交配型分布,利用2007—2013年分离自云南省不同稻区的112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23个持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和持有Pi57(t)的水稻渗入系IL-E145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分离自粳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z-t、Pi5、Pi9、Pi20和Pi57(t)这5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4.29%、5.36%、5.51%、5.36%和0;分离自籼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k-h、Piz、Pita、Piz-5、Pita-2、Pi5、Pi7和Pi9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8.25%、9.13%、9.64%、7.50%、15.72%、0、13.05%和0;分离自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菌株对持有Pik-h、Pib、Pish、Pi1、Pi5、Pi9、Pi11和Pi57(t)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6.67%、3.33%、13.79%、13.33%、7.69%、6.67%、0和3.23%;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陆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100.00%,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43.33%和56.67%;粳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91.84%,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69.39%和22.45%;籼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87.88%,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18.18%和69.70%,表明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的育性均比较高,但交配型分布极不平衡。


不同灌溉方式对生菜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滇中地区生菜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对微喷灌、不覆膜滴灌和覆膜滴灌的响应规律,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生菜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蒸发蒸腾量及日蒸发蒸腾强度而言,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2020年分别为82.1、60.2和52.0 mm;2021年分别为88.4、77.2和72.8 mm.生菜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在各生育阶段,不同年景生菜作物系数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生菜水分利用效率,2020年分别为45.65、42.01和41.58 kg·m-3,2021年分别为50.33、45.86和36.82 kg·m-3.


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度量、机理及影响因素 -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当代经济管理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问题研究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高质量对外开放战略制定意义重大.从农业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演进、升级度量、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具有高前向参与度、低生产跨境次数和购买者驱动的特征;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通过反映增加值获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或综合能力的指标度量;进口学习、投资溢出、标准转移及企业网络能力的知识溢出效应是实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渠道,表现为加工与生产专业化两条升级路径;一国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及生产性服务投入、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营商环境等都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作用.针对当前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揭示升级的复杂性机理、多元化路径、异质性影响及生产性服务效应的展望.


基于转录组序列的非洲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CodonW 1.4.2 和在线软件CUSP分析非洲菊转录组 13769 条编码序列的密码子碱基组成、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和密码子偏好性,并通过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和PR2-plot分析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非洲菊编码基因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整体偏弱,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为突变,同时确定 UUG、UUU、UAU、AUU、UGU、GUU、AGA、GGU、UCU、UCA、CCA、ACC、GCU等 13 个最优密码子,最优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非洲菊密码子进化特征和遗传转化中最优密码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咖啡果皮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性质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与大豆、菊粉、大枣、燕麦、芹菜5种市售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系统分析了6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粒径、单糖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PSDF的粒径分布较宽,均一性弱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共检测出10种单糖组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相似的光谱分布,但特征波段的强度略有不同,且微观结构也有差异。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6种样品结晶度不同,CPSDF结晶度最小(38.84%),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其他5种样品。CPSDF的持油性为(2.18±0.03)mg/g,与其余5种膳食纤维样品无显著差异;CPSDF的溶解性为90.9%,低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样品;CPSDF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5种样品,吸附量为7.93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育种潜力评价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以5个分别来自Suwan、Reid和非Reid三个杂种优势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共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宣威市、嵩明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分析研究新选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YML12、YML11、YML20、YML05、YML07为综合性状配合力比较优良的自交系,较易组配出优良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杂交组合YML05×T1、YML12×T1、YML07×T1具有较高的产量对照优势,可进一步研究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单倍体诱导育种选系时先自交1~2代再诱导,可淘汰一些不利基因,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良DH系,但不同育种材料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对照优势 育种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