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云光 8号高产制种 ,应以稳定父母本播始历期为基础 ,缩短母本抽穗历期为原则 ,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期 ;立足秧田攻蘖 ,插足基本苗 ,加强肥水病虫管理 ,构建高产群体结构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种子质量管理。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子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 RAPD对稻瘟病菌 631 5组合的 42个子囊孢子菌株及亲本菌株 94- 84c( MAT1 -1 ) ,95- 2 3- 4a( MAT1 - 2 )进行分析。通过对 1 2 0个引物及 2 80种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发现 OPA-1 5,OPT- 4,OPT- 6,OPT- 8等 41个 ( 34.2 % )单引物及 OPA- 1 1 /OPT- 6,OPT- 2 0 /OPA- 2 0等 63种双引物组合 ( 2 2 .5% )能在 2个亲本菌株之间扩增出有多态性的带型 ,扩增片段的大小主要分布在 0 .5~ 3.5kb的范围内。 3个标记与一个无毒基因位点 Avr- Xiu连锁 ,其中 OPT- 686 0 与AVR- XIU的遗传距离为 1 .4c M,可作为染色体步行的起点。
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抗逆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差异较大。综合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相对集中以滇西南最大 ,生态多样性起了决定性作用 ;籽粒和米质性状则相对分散 ,它是生态驯化和人工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4 )云南紫香软米资源的系统发生规律与生态环境的驯化、少数民族利用习惯密切相关。 (5 )云南初级核心稻种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原则、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相当可靠的


土壤氮磷钾肥量比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有机质含量高达 5 8.2g/kg的土壤上进行烤烟施肥量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氮磷钾肥量比明显影响烟株长势 ,肥料用量与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和叶面积系数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而与节距和展开度呈直线型变化。施肥量比对烤烟叶片厚度、光泽、颜色、油润度等外观品质有明显影响 ,以增施钾肥提高烟叶商品性的作用最大。烤烟经济产量和产值均以N∶P2 O5∶K2 O =1∶1∶3处理为最高 ,较对照净增产值 35 6 3.5元 /hm2 ,为其它施肥处理的2 .1 2~ 2 9.1倍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模型Yij=μi+ βiIj+δij来分析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在多个环境下产量的稳定性 ,其中Yij表示第i个品种在第j个环境下产量的模拟值 ,μi表示第i个品种在所有环境下产量的平均值 ,βi 表示第i个品种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δij是第i个品种的产量对第j个环境指数的回归离差 ,Ij 表示第j个环境的环境指数。用来自一套由 11个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组成的多点试验的产量数据 ,分析每一个品种产量的稳定性。这批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表现在产量对环境指数的线性回归 ,其中有 2个品种 (Q - 11,Q - 45 )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b)与b =1的差异显著 ;4个品种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离差均方值 (Sd2 )接近于 0 ,而其他品种产量的Sd2 和Sd2 =0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产量稳定性 环境指数 回归系数 回归离差


黄花蒿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农药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黄花蒿精油对米象、玉米象、绿豆象和蚕豆象等 4种仓库害虫具有很强的熏杀活性 ,其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菜青虫、大菜粉蝶、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部分水稻栽培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及利用评价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采集、分离自云南省 5个稻作区的 89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及本实验分离的 2 80多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 ,共 10 8个生理小种 ,接种于当地 10个主栽水稻品种上。根据不同菌株在各个水稻品种上的毒力频率及品种两两配合后的联合致病系数 ,明确云粳 34号、云粳 42号、腾糯 2号、楚粳 17号抗瘟性较强。在 10 8个生理小种中 ,其毒力频率分别仅为 1 93%、2 75 %、9 43%和 16 76 % ,仍可在本省继续推广种植或作抗源使用 ;而合系 35、鹤 16、楚粳 3号、楚粳 14号、云粳 9号、云粳 136号的毒力频率值分别为 2 3 99%、2 5 88%、42 32 %、86 35 %、5 7 84%和 41 0 8% ,已不能在云南单一大面积推广种植。试验表明 ,在利用分生孢子菌株作抗性分析 ,同时辅助于子囊孢子 ,将可提高抗性分析的准确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水稻品种 毒力频率 联合致病系数


云南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种业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境内山脉蜿蜒纵横、地形错综复杂 ,海拨差异显著 (最低 76 .4m,最高6 740 m) ,小气候多样 ,雨量充沛 ,土壤类型繁多 ,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 ,因此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 ,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 1 979~ 1 988年从云南省 1 7个地、州的 84个县 (市 )调查蔬菜种质资源 2 2 34份 ,收集资源材料 2 1 98份 ,制腊标本 1 5 0份 ,拍摄照片 1 0 0 0多张。所收集材料 1 980~ 1 993年在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试验地种植 ,按全国统一标准鉴定 ,结合调查材料整理得不重复资源材料 1 1 1 8份 ,1 2 0种 (变种、变型 ) ,归类为 2 9科 97属 ,已妥善保存并繁种入国家种质库 6 1 9份。在资源材料的鉴定整理过程中同时进行其分布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为名优 * *珍稀 )。1 栽培种禾本科 中甸白色糯玉米* 、思茅紫色糯玉米 * *、富民象牙茭 *、鸡足山香竹 * *、思茅甜竹* 。泽泻科 呈贡老鹳嘴慈菇 *。沙草科 华坪荸荠 * 。天南星科 芋头花* 、保山槽子芋 * 、弥度大芋头 *。香蒲科 建水草芽 * 。百合科 根韭菜 *、通海蒜苔 *、安宁弯葱 *、勐腊香蒜 *、开远头 *。薯蓣科 普洱紫山药* * 、大理脚板薯 * 。荷科 昭通荷 * 、罗平黄姜 * 。睡莲科 澄江红花藕 *、昆明芡实 *。十字花科 三月萝卜* 、东川四季萝卜* 、芝麻叶大头菜* 、牛助巴青菜 * 、包包青菜* 、粉杆青菜* 、昆明大种花椰菜 * 、玉溪小种花椰菜* 、建水细叶青花菜 * 、东川苤蓝* 、黑二缨大白菜 * * 、大理豆叶绿白菜 * 、大理芝麻菜* 、荠菜* 。豆科 大理荷包豆* 、玉溪绿壳刀豆* 、昭通黑籽菜豆 *、软荚雀蛋豆 *、昆明泥鳅豆 *、白花芸豆 *、大白芸豆 *、红花芸豆 *、金边豇豆* * 、紫扁豆 * 、绿皮蚕豆 * 、臭菜* 。楝科 红油香椿 *伞形花科 蒙自香芹* 、刺芫荽* 。旋花科 黄心甘薯* 、红心甘薯* 。唇形科 昭通毛菇 *、薄荷 *、香香菜 *。茄科 昆明紫长茄* 、东川竹丝茄 * 、建水白团茄 *、大理紫团茄 *、丽江白长茄 *、昆明绿壳皱皮辣* 、建水白壳皱皮辣 * 、建水黄壳皱皮辣 * * 、建水樱桃辣* 、保山羊角辣 * 、大米辣 *、大树辣 * *、涮辣 * *、邱北辣椒 *、孟连黑皮辣* 。葫芦科 昆明寸金黄瓜 *、照通大黄瓜 *、版纳黄瓜 * *、盈江长南瓜 *、晋宁癞瓜 *、昆明柿饼瓜 * 、易门姜柄瓜* 、个旧丫瓜 * 、西双版纳粉皮冬瓜 * 、孟连香冬瓜* * 、祥云大冬瓜 * 、昆明马尾丝瓜* 、玉溪糯米香丝瓜 * 、玉溪大白苦瓜 *、辣椒瓜 *。菊科 苦麻叶莴笋* 、藜蒿* 。三白草科 哲耳根 *。水鳖科 海菜* 。大戟科 小甜菜 * 。五加科 树头菜 *。蓼科 香蓼 * 。鸭石草科 竹叶菜 *。锦葵科 冬寒菜 * 。2 野生种泽泻科 野慈菇沙草科 野荸荠天南星科 野芋、元江弯根 (近缘种 )。百合科 野蒜、野葱、野韭菜、宽叶韭 (近缘种 )、卵叶韭 (近缘种 )、短葶韭 (近缘种 )、太白韭 (近缘种 )、剑川韭 (近缘种 )、大花韭 (近缘种 )、青甘韭 (近缘种 )、多星韭 (近缘种 )。荷科 野姜、山姜 (近缘种 )、版纳姜(近缘种 )。苋科 野苋菜豆科 野大豆、野绿豆、野饭豆、野豇豆、野菜豆、野扁豆、野黎豆。菱科 野菱伞形花科 野胡萝卜茄科 小米辣 (我国唯一野生辣椒 )、野番茄、野茄、蒜芥茄 (近缘种 )、刺苞剌 (近缘种 )、刺天茄 (近缘种 )、红茄 (近缘种 )、雪山茄(近缘种 )、黄果茄 (近缘种 )。葫芦科 野黄瓜、野苦瓜、老鼠瓜 (蛇瓜近缘种 )。3 蔬菜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均匀分布 栽培面积较大 ,种质资源丰富的辣椒、茄子、芋头、豆类、瓜类、萝卜、大白菜、甘蓝、番茄等我省各地均有分布。区域分布 栽培的名优蔬菜主要分布在我省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的大中城市郊区 ,如昆明、玉溪、通海、易门、建水、个旧、昭通、会泽、大理、丽江、保山、腾冲等县 (市 ) ;耐湿热的珍稀蔬菜、栽培蔬菜的野生类型及近缘种主要分部在我省南部、西南部湿热地区 :西双版纳、思茅、盈江、瑞丽、潞西、元江等县 (市 ) ;喜冷凉气候 ,冬性强高抗抽苔的珍稀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温带高原地的中旬县和德钦县。垂直分布 我省蔬菜种质资源中 ,垂直分布比较突出的是辣椒 ,在海拔 1 40 0 m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果型小、果肉薄、辣味强的指形椒、长角椒、短锥椒和簇生椒 ;在海拔 1 40 0~ 2 0 0 0 m的地区主要分布果肉厚及辣叶中等的长角椒、指形椒、短锥椒和灯笼椒 ;在海拔 2 0 0 0 m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果肉厚、辣味弱的灯笼椒、长角椒和短锥椒云南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分布@孟金贵$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昆明65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