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香蕉系统获得抗性相关基因对外源水杨酸的响应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生产受多种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影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叶斑病和黑星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鞘腐病,以及非生物胁迫寒害等,是阻碍香蕉绿色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为探索香蕉生产上多种病害和寒害逆境的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机理出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外源水杨酸对香蕉系统抗性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外源水杨酸能诱导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香蕉植株内水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巴西蕉’中S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1.5倍以上,而‘农科1号’中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30倍以上;PAL基因在施用SA的‘巴西蕉’和‘农科1号’中整体表现出显著上调的趋势,在SA处理的‘农科1号’中,最高显著上调表达12.5倍,最低显著上调表达1.4倍,而在‘巴西蕉’中,最高显著上调表达3.1倍,最低显著上调表达1.7倍,SK和PAL 2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农科1号’中的上调幅度远远高于感病品种‘巴西蕉’;SA对CS和ICS基因的诱导上调幅度低于3倍,但在抗病品种‘农科1号’中的上调幅度仍高于感病品种‘巴西蕉’。信号传导途径转录因子NPR1和TGA、PR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并且‘农科1号’比‘巴西蕉’诱导效果更明显。通过测定水杨酸处理的香蕉抗病相关基因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tropical race 4, TR4)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TR4接种3 d可抑制‘巴西蕉’中多数PAL、NPR1和PR1基因的表达,但不会抑制‘农科1号’中多数PAL、NPR1和PR1基因的表达;在SA和TR4双重作用时,2个香蕉品种中的PAL、NPR1和PR1抗病相关基因被强烈诱导上调表达,PAL和POD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强。表明外源水杨酸具有诱导香蕉系统抗性抵御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潜在作用。本研究为香蕉生产上综合防控各种病害及提高香蕉抗逆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香蕉 诱导抗性 抗性基因 生物与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位波动和氮浓度变化对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及水位波动对土壤剖面中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洱海近岸农田原状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模拟常规氮浓度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位波动(SND)和持续淹水(SNF),以及无氮浓度的浅层地下水位波动(0ND)后土壤剖面氮浓度和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探讨了土壤因子与功能基因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NF、SND和0ND处理较试验前土壤剖面中溶解性总氮(TDN)浓度分别降低了 44%、21%和30%,NO3--N浓度分别降低了 55%、28%和38%.同时,0ND和SNF处理较SND处理土壤剖面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分别降低20%和1%,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则分别增加68%和7%,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分别降低34%和增加23%,土壤含水率(MC)、NH4+-N、NO3--N和 TDN均为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土壤剖面持续淹水会显著降低溶解性氮浓度,浅层地下水波动及水中氮浓度引起的土壤剖面干湿交替和氮浓度变化是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 氮转化功能基因 土壤剖面 干湿交替 浅层地下水位波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火蚁入侵云南10年的发生状况与防控策略探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在云南已发生10年了,本文基于2013年12月至2022年6月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统计报表统计数据,分析了红火蚁在云南的分布情况、发生现状,总结了防控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云南省红火蚁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 现状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杧在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云南省元谋县引入澳杧种植,以元谋本地主栽品种三年杧为对照,2019—2020年连续两年对其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物候期进行观测,并总结了相应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澳杧表现良好,树体长势强,抗性和适应性较好,产量稳定,平地种植株行距(4 m×5 m)~(5 m×5 m),丰产期每667 m~2产量500~900 kg;澳杧果实品质和单果质量都优于三年杧,果形饱满,果大核小,果肉细腻,外形、品质俱佳,无特殊栽培技术措施,适宜推广种植。

关键词: 元谋县 澳杧 三年杧 干热河谷 株产 单果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芽类魔芋新品种‘兴迈4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兴迈4号'是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的珠芽类魔芋混合群体材料中通过系统育种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球茎表面黄褐色,肉质浅黄色.叶柄光滑,底色为绿色或深绿色,具条纹和不规则斑块.生育期157~185 d,平均商品芋产量55.8 t·hm-2,葡甘聚糖含量(以干基计)65.9%,粘度高于15 000 mPa·s.田间软腐病发病率为0.78%.适宜在云南较低海拔区域高温高湿环境下种植.

关键词: 魔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漆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技术从苦荞中克隆出2条漆酶(laccase)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2个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结构域、二级和三级蛋白结构,进行蛋白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tLAC-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695bp,编码564个氨基酸,FtLAC-2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707bp,编码568个氨基酸。FtLAC-1和FtLAC-2蛋白预测分子量分别为61.41和62.47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9.45和9.41,为亲水性蛋白,2个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高。qRT-PCR分析出其在苦荞不同组织器官存在差异性表达。结论为进一步探索FtLAC-1和FtLAC-2在苦荞薄果壳形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苦荞 漆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产量与种袋营养变化关系

食用菌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麦粒含量分别为0、25%、50%、75% 和100%,其余为木屑,命名为M0、M1、M2、M3和M4)和不同种袋放置数量(8、12、14和16)处理组合20个,栽培3个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AASJNLM1-31、YAASJNLM6-6和YAASJNLM6-20,测定产量;测定菌株YAASJNLM1-31接种前和采收后种袋基质的总干重、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探索种袋栽培条件下种袋基质消耗、有机碳消耗和总氮消耗与羊肚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菌株YAASJNLM1-31,种袋配方为M1时,种袋放置数量为16时的产量较高;种袋配方为M4时,种袋放置数量为12、14和16时的产量较高;种袋放置数量为14和16时,配方M1~M4的产量较高.对于菌株YAASJNLM6-6,种袋放置数量为8时,配方M2~M4的产量较高;种袋放置数量为12时,配方M1~M4的产量较高;种袋放置数量为14时,配方M2、M3的产量较高.对于菌株YAASJNLM6-20,种袋放置数量为8时,配方M1~M4产量较高.对于菌株YAASJNLM1-31,不同处理种袋基质消耗比例(40.81% ~64.75%)差别较大,纯木屑配方、纯麦粒配方种袋基质消耗比例分别为40.81% ~41.73%、49.65% ~50.44%;种袋基质有机碳消耗和总氮消耗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优化羊肚菌种袋栽培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种袋;配方;产量;碳氮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为探明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建立一种红糖及赤砂糖快速鉴别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方法.方法 以3种红糖和3种赤砂糖为研究对象,采用GC-IMS测定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红糖和赤砂糖中共鉴定出65种已知物质,包括17种醛类、11种吡嗪类、7种醇类、9种酯类、6种酸类、10种酮类以及其他5种化合物,其中2,6-二甲基吡嗪-D、2,5-二甲基吡嗪、2-甲基丙酸、2-甲基丁酸在红糖和赤砂糖中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说明GC-IMS技术能够将红糖和赤砂糖进行区分.结论 本研究通过GC-IMS技术建立了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为红糖和赤砂糖鉴定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红糖 赤砂糖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5个主要甘蔗品种蔗叶的营养成分分析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分析蔗叶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蔗叶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选取云南5个主要的甘蔗品种ROC 22、粤糖93-159、柳城05-136、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剥叶模式下的非功能蔗叶,经干燥预处理后,对样品的水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蛋白质(CP)、粗脂肪(EE)、抗营养因子、pH值、发热量、纤维分和有机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蔗叶平均含水量为72.38%,干重水分在6.98%~7.16%,ROC 22与粤糖93-159蔗叶含水量显著低于云蔗05-51、云蔗08-1609和柳城05-136 (P<0.05)。不同品种甘蔗叶片经过预处理后,干叶干物质(DM)含量在92.84%~93.02%。5个甘蔗品种伸长中期的蔗叶WSC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云蔗05-01、云蔗08-1609、ROC 22、柳城05-136和粤糖93-159;CP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ROC 22、云蔗05-51、云蔗08-1609、柳城05-136和粤糖93-159。粤糖93-159和柳城05-136蔗叶中EE含量最低,云蔗05-51最高。5个甘蔗品种蔗叶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的是云蔗05-51,最高是ROC 22;ROC 22与云蔗08-1609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在46.90%及以上,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P<0.05)。云蔗05-51的蔗叶纤维素含量最低,柳城05-136的蔗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低,粤糖93-159的蔗叶半纤维素含量最高,ROC22的蔗叶木质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最高。云蔗05-51蔗叶的发热量最低,ROC 22最高。蔗叶中乙酸和乳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16%~1.38%、0.85%~0.99%,含有少量丙酸和丁酸,5个甘蔗品种蔗叶中平均有机酸含量为2.28%。蔗叶pH值呈弱酸性,范围在5.58~5.69。研究表明,伸长中期蔗叶的基本成分因品种不同而差异显著,基本成分与蔗梢相近,可直接作为青贮饲草原料。

关键词: 甘蔗 蔗叶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薯种质资源主要矿物质元素差异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优选含量丰富的品种,为木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采用马弗炉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分别对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物质元素Cr、Cu、Se含量均低于1 mg/kg(干重),Ca、Fe、K、Mg、Mn、Na、Zn含量分别为66.39~1609.81 mg/kg、4.35~38.93 mg/kg、1954.56~8762.78 mg/kg、149.04~1143.73 mg/kg、4.48~37.40 mg/kg、36.80~530.40 mg/kg、6.35~24.83 mg/kg.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并推荐极高品系作为基础亲本材料.在相关性分析中,灰分与Fe、Mg、Na、Zn含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Ca含量与K、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Mg、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Mg、Na、Zn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g含量与N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含量与Mn、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与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Fe含量与Mg、Na含量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Ca含量与K、Mn的吸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a、K、Mn与Fe、Mg、Na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2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1.707%.聚类分析可将113个木薯种质资源分为3类,根据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可将不同木薯品种分为Na、Mg、Zn、Fe含量较高和Mn、Ca、K、Zn含量较高两大类,主成分综合评价中'274'50'571'521'417'等木薯种质资源得分较高.

关键词: 木薯 矿物质元素 灰分 含量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