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不同水肥供应量及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蔬菜生产中水肥过量供应造成水肥利用率过低且污染环境的问题,以菠菜为材料,研究使用太阳辐射量灌溉控制仪进行水肥管理时,不同水肥供应量对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生产优质叶菜类蔬菜的水肥供应方式及供应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使用太阳辐射量灌溉控制仪进行水肥管理,当太阳辐射量累积值达到设定阈值时会进行定量灌溉,通过该仪器设置4个处理(W1处理低水肥、W2处理中水肥、W3处理高水肥、W4处理中水无肥)和对照W5处理(传统栽培)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量及水肥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W5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都低于W2处理和W3处理,硝酸盐量、栽培后土壤中NO3--N量和土壤EC值在所有处理中最高。W1处理和W4处理的株高及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其中W4处理的硝酸盐量、栽培后土壤中NO3--N量和土壤EC值在所有处理中最低。W2处理和W3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都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W2处理和W3处理之间的株高和产量差异不显著,而W3处理的水肥供应量是W2处理的1.4倍,且W3处理叶片内硝酸盐量是W2处理的1.4倍且差异显著。【结论】使用太阳辐射量灌溉控制仪进行菠菜栽培时,水肥供应方案以W2处理为宜。

关键词: 菠菜 水肥供应量 灌溉方式 水肥一体化 硝酸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优质稻标准样品数据采集方法及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采集优质稻标准样品数据的方法,构建云南省优质稻品种的标准样品数据库,为优质稻品种真实性鉴定及提纯复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云恢290、滇屯502的原种及生产用种为研究材料,采用品种农艺性状调查、SSR分子标记构建指纹图谱、稻米品质检测等技术全面系统地描述优质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结果】利用12对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核心标记采集原种及生产用种的指纹图谱,结果云恢290和滇屯502的生产用种和原种的扩增产物均无差异,可用于云恢290和滇屯502的指纹图谱描述。采用12个核心标记对原种及生产用种随机抽取48个单株进行基因型一致性鉴定,云恢290原种、生产用种在12个标记中扩增产物大小一致,无异型株;滇屯502原种扩增产物整齐一致,无异型株,其生产用种有2个标记出现异带,有2个异型株。采用DUS测试方法采集17个DUS测试性状、4张植株部位图片,根据国家优质稻标准采集11个品质性状。【结论】以品种指纹图谱、DUS测试性状、植株部位图片、品质性状及商品信息5个要素作为数据库基础数据,借助计算机编程软件构建优质稻标准样品数据库。优质稻标准样品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从基因水平、品种特征特性及外观对品种进行系统描述。

关键词: 优质水稻 指纹图谱 表型性状 商品信息 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江普通野生稻后代镉分布特点及镉积累动态变化规律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籽粒镉含量低和高株系间镉吸收及分布差异的分析,探讨渗入系低镉株系籽粒镉低积累的原因.采用大田试验,对2份低镉株系、2份高镉株系各器官中镉含量、总积累量、亚细胞镉分布及生育期各器官镉积累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株系不同器官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谷壳>籽粒.高镉株系(GJ11、GJ110)根、谷壳、籽粒Cd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镉株系,高镉株系根部镉质量分数分别为24.2、22.4 mg·kg?1,几乎是低镉株系(GJ71、GJ91)的2倍.高镉株系(GJ11、GJ110)根与籽粒的镉含量比值分别是43.21和32.94,均低于低镉株系(GJ71、GJ91)的67.5和471.所有株系根部镉动态变化趋势一致,镉积累量均上升.然而,高镉株系与低镉株系茎和叶部镉积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差异,并且在灌浆期后发生分化.所有株系分蘖期和灌浆期各器官镉含量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细胞壁Cd含量占总量的39.47%—60.39%.研究表明,高镉株系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到籽粒的能力均高于低镉株系,低镉株系间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同样存在差异,其中GJ91能将地上部的镉大量分配并储存在茎叶内,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亚细胞分布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胁迫对滇水金凤花部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滇水金凤花器官对铜(Cu)的反应,以其幼苗为材料,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铜胁迫下花部形态、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膜渗透性和金属含量相关指标参数.结果表明:随铜浓度增加,各花部器官逐渐变小,相对含水量不断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Na+和Fe3+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MDA含量、相对电导率、Cu2+、Zn2+和Ca2+含量呈上升趋势.SOD活性随铜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显著(P<0.05),P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铜浓度与相对电导率、POD、MDA、Cu2+、Zn2+和Ca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滇水金凤花部器官抗氧化酶系统对减轻其铜胁迫伤害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可作为评价铜胁迫对滇水金凤花器官影响的重要指标,同时高浓度铜胁迫会使滇水金凤的花器官发生畸变,影响观赏性.

关键词: 滇水金凤;铜胁迫;花器官;生理生化;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南省2016-2020年审定的18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分析,为云南省鲜食玉米优良品种筛选、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云甜玉10号产量最高,但是抗病性较差,需尽早预防病害。广良甜27号、金穗甜11号和双甜318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适中,口感风味较佳,抗病性方面优势明显。2个甜玉米品种(云甜玉9号、美玉甜007)和2个糯玉米品种(大玉糯1号、甜糯302)的产量较高,其他性状适中,但是抗病性稍欠缺,需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和地区种植,并预防病害。

关键词: 云南省 鲜食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苗龄云南松异速生长及其表型可塑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苗龄植物各性状间的异速生长能客观反映其生长关系随植物发育的变化,探究苗龄差异对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及表型可塑性,为云南松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各苗龄云南松生物量和针叶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同苗龄云南松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均有显著差异,均随着苗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在苗龄为2、3 a时有较高的变异度;在各苗龄器官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分析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异速生长模式,个体大小和苗龄同时影响异速生长斜率的变化趋势,其中叶受苗龄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显著,斜率为递增趋势,而在苗龄为3 a时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且显著大于1.0,表明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茎与根的异速生长关系呈比例稳定生长,异速生长轨迹未发生改变,发现不同苗龄苗木器官间存在趋同进化;由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发现,3年生苗木各器官间针叶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这时资源分配上向针叶倾斜;由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发现,4年生苗木显著小于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针叶长的生长速率,即2年生苗木、3年生苗木有较大的针叶长.[结论]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有较高的变异度,苗龄对茎与根的生长关系影响不显著,存在趋同进化;苗龄会对云南松根、茎、叶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叶与根,茎及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叶生物量和针叶长较为敏感,在苗龄为3 a时有较大的叶生物量和针叶长,因而3年生云南松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 云南松;苗龄;异速生长关系;表型可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烘焙程度对小粒咖啡5-羟甲基糠醛生成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液液-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烘焙咖啡中5-羟甲基糠醛定量测定方法.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3.0 g氯化钠+1.0 g乙酸钠为盐析剂,50 mg C18粉+20 mg N-丙基乙二胺+200 mg无水硫镁酸为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剂.以Shiseido CAPCELL PAK MG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i.d.,5.0μm)为分析柱,实现5-HMF的分离,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优化条件下,5-HMF在0.5~50.0 mg/L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3 m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5-HMF的加标回收率为85.50%~105.5%,相对标准偏差为4.28%~7.59%(n=5).采用本方法测定了烘焙小粒咖啡中5-HMF含量.结果表明: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烘焙程度,对小粒咖啡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影响非常明显.

关键词: 小粒咖啡;烘焙程度;美拉德反应;5-羟甲基糠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南宁甘蔗赤条病调查及分子检测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在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发现‘桂糖58’和‘柳城05-136’疑似感染甘蔗赤条病,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58’发病率为29%~52.33%,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9.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33.67%,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9.89%;‘柳城05-136’发病率为2%~27.67%,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22%,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67%。PCR检测分析表明:有19份样品扩增出550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5%,测序序列与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证实检测样品为A.avenae subsp.avenae感染引起的甘蔗赤条病。本研究结果表明,‘桂糖58’为高感品种,‘柳城05-136’为感病品种,今后应积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治该细菌病害扩展蔓延,确保我国蔗糖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西 甘蔗赤条病 发病率 PCR检测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茎基腐病 病原菌鉴定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中草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以氯、氮掺杂碳点(Cl/N-CDs)为荧光探针,基于Cl/N-CDs和绿原酸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Cl/N-CDs的荧光,建立了绿原酸荧光检测新方法.方法 以氯化胆碱与尿素形成的低共熔溶剂及柠檬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完成碳点制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对其光学性能、形貌及相关基团进行表征.结果 绿原酸在0.47~62.70μg/mL对Cl/N-CDs的荧光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检测,其检出限可达到36ng/mL.在绿原酸不同提取方法中,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剂时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效率最高.结论 以低共熔溶剂作为碳点制备原料和绿原酸提取溶剂,可实现绿原酸的提取和检测的双重作用,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绿原酸;金银花;氯、氮掺杂碳点;荧光探针;低共熔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