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杀螨剂的交互抗性和相对适合度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杀螨剂的交互抗性和相对适合度。[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室内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杀螨剂的敏感性,并在室内组建了二斑叶螨敏感和抗丁醚脲品系种群生命表,比较了其相对适合度。[结果]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乙螨唑、甲维·丁醚脲、哒螨灵、苯丁锡、溴虫腈、辛硫磷等杀螨剂产生较强的交互抗性,对乙唑螨腈和联苯肼酯无交互抗性。与敏感品系相比,抗丁醚脲品系的卵期显著缩短、若螨期和产卵量前期显著延长,其他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抗丁醚脲品系的每雌产卵量显著下降18.38%,致使种群趋势指数和净生殖率明显低于敏感品系,相对适合度为0.95。[结论]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多种杀螨剂产生较强的交互抗性,且存在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 μm,大小为(25~50)μm×(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nakanishikii(GU058002)、P.rufipes(AJ296545)、Aecidium deutziae(KU309317)和 P.coronata(DQ354526)等柄锈菌属锈菌聚为 1组,遗传关系近;而2种甘蔗锈病菌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首次发现引起甘蔗黄锈病的屈恩柄锈菌,并证实引起褐锈病的黑顶柄锈菌是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的主要病原.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鉴定 黑顶柄锈菌 屈恩柄锈菌 系统进化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元谋干热河谷2000—2020年生态环境变化现状,对该区域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为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期Landsat TM/OIL影像数据计算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4个指标来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体系,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2000,2010和2020年元谋干热河谷的RSEI均值分别为0.628,0.609和0.684,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在2000—2020年这20 a间,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面积占29.58%,主要分布河谷两侧;生态恶化面积占21.45%,主要散布在农耕区和居民区周围。(3)对影响元谋干热河谷RSEI的10个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绿度指标和土地利用对RSEI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结论]多因子交互结果显示,元谋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均有协同增强的作用;绿度指标和土地利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因此,在探究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落实植被保护及修复政策及措施。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元谋干热河谷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为葡萄根结线虫病抗性种质筛选、抗病品种布局、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葡萄扦插幼苗人工接种2龄幼虫法,测定了20份葡萄种质材料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指标(根结指数、卵粒指数、病情指数及繁殖系数),其中以红地球为对照材料,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运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份葡萄种质材料的根结指数(2.95~15.97)、卵粒指数(0.77~10.14)和病情指数(46.70~93.30)均低于对照红地球,除沙巴珍珠的繁殖系数高于对照红地球外,其余18份材料的繁殖系数(0.06~0.92)均低于对照红地球;沙巴珍珠和黑比诺的4项抗性评价指标均较高,除根结指数外,其余3项抗病指标均与对照红地球无显著差异(P>0.05),为高感品种,其余品种不同抗性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不一致。以4项抗性评价指标为参数,经系统聚类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2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分为三大类,其中,金手指、藤稔、黄金玫瑰、红宝石、美人指、美丽无核、女巫指、康能、玫瑰香、夏黑、希姆劳特11个品种为中抗材料;龙眼、紫甜无核、克伦生、奇妙、巨峰、维多利亚6个品种为感病材料;沙巴珍珠、黑比诺和红地球3个品种为高感材料。【结论】供试的20份葡萄种质材料中,有11个中抗品种,6个感病品种,3个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抗性最强的是希姆劳特,抗性最弱的是沙巴珍珠。


几种杀虫剂对热带雨林生态区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灭杀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用于云南热带雨林生态区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剂,通过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蚁巢田间灭除效果试验测定.结果表明,20%多杀霉素悬浮剂(SC)、30%螺虫·噻虫嗪悬浮剂(SC)、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和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GR)对红火蚁蚁巢处理效果较好,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在95%和90%以上.其中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1%联苯·噻虫嗪GR可作为红火蚁巢点处置的首选药剂;0.05%茚虫威饵剂(EB)速效性差,但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上升到86.8%.1.8%阿维菌素乳油(EC)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3%和81%.这2种药剂可与前5种药剂交替使用.


水稻化感抗(耐)稗草相关转录因子OsMYB57的靶蛋白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水稻化感抗(耐)稗草的转录调控机制,为遗传修饰改良水稻化感性状做铺垫,也为杂草的防控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SMART技术,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在Y2H菌株中构建水稻受稗草胁迫的酵母cDNA文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NdeⅠ构建OsMYB57 C端缺失的pGBK-OsMYB57诱饵载体,按照YeastmakerTM Yeast Transformation System 2操作检测诱饵自激活活性;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OsMYB57互作蛋白,将所得互作蛋白的编码序列构建至pGAD载体,并与诱饵载体共转化Y2HGold菌株验证蛋白互作,再以BiFC技术进一步验证蛋白间的互作.[结果]酵母cDNA文库库容量为1.36×107 CFU/mL,插入片段在250~2000 bp,平均长度大于1000 bp,重组率为100%,库容量大且质量良好;筛选出4个有注释的互作蛋白,分别是16号RZFP34、50号4HTR、51号BM1PD和74号GTP1;回转验证及BiFC结果显示RZFP34、4HTR、BMIPD、GTP1与OsMYB57在植物细胞中相互作用,其中RZFP34是一个E3亚型泛素连接酶,在植物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且水稻OsRZFP34基因启动子区含有与水稻化感调控有关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等激素响应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域相关元件.[结论]RZFP34通过与OsMYB57互作参与水稻化感转录调控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 水稻;稗草;互作;化感抗(耐)性;OsMYB57;酵母双杂交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多花黄精多糖部分酸水解产物PMP-HPLC指纹图谱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多花黄精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多糖的差异.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法,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对其单糖组成、总多糖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相似度评价(SA)、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多花黄精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均含有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13批多花黄精药材相似度在0.781~0.945之间,总多糖含量为7.18%~16.27%,HCA和PCA将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分为2类,采集于湖南省慈利县的样本单独为一支.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药材多糖指纹差异较大,为保障黄精药材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有必要建立多花黄精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柱前衍生化 多花黄精 多糖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云南葡萄砧木选择及利用状况调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云南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在不同生态和土壤条件下适宜抗性砧木品种的选择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云南葡萄嫁接苗的推广和砧木利用状况,并对主栽品种进行了适宜砧木的筛选和嫁接苗的生长发育调查.结果表明,'水晶'和'茉莉香'适宜嫁接'法国野','阳光玫瑰'适宜用'云葡1号'云葡2号'MB19'LV15'LV15-3'LV28-1'作砧木,'红地球'和'矢富罗莎'嫁接在'瑞必尔'上表现较好,'夏黑'可作'无核白鸡心'的砧木等.一些常用砧木如'贝达'Ru140'101-14MG'1103P'110R'8B'等在云南表现不良,建议不再推广使用.


绿肥生产利用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绿肥作物及其不同翻压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云南高原红壤持续高产稳产制定简易高效的绿肥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9年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在云南高原红壤上进行了绿肥生产利用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冬闲–玉米(CK)、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玉米(EV)、光叶紫花苕子根茬还田–玉米(RV)?5个处理.每年玉米收获测产后,采集0—20?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状.[结果]与对照相比,绿肥翻压土壤容重降低了7.20%~10.46%,有机质增加了3.92%~14.03%.在绿肥种植4年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断增大,以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V、EV和RV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21%、14.66%和13.76%?(P?0.05),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处理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了8.23%,其他处理无显著变化,其中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和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5.31%和40.18%,其他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与初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比,绿肥–玉米系统土壤碱解氮在前5年有所降低,但在第6和第7年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收获玉米带走而降低.[结论]几种绿肥还田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红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容重,但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因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同.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可增加红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保证玉米高产;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增加红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但玉米增产不同程度地消耗了红壤的速效磷;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增加红壤速效钾,消耗红壤速效磷;种植光叶紫花苕子刈割并移走茎叶,会消耗红壤速效钾.
关键词: 绿肥;光叶紫花苕子;肥田萝卜;红壤;玉米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云南省杂交籼稻区试优质品种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杂交水稻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对2019—2020年云南省区域试验中米质达到农业部优质等级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在10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试验点、品种与试验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轴IPCA1和IPCA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个参试品种中,绿两优808、广8优03、广8优7185、泸优臻占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合在全省籼稻区推广种植;内6优粤丝、E两优156虽然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仅适合在特定稻作区种植。在10个试验点中,以华坪、景洪、罗平和文山对品种分辨力较强,蒙自、普洱、保山和芒市对品种分辨力一般,而云县和水富对品种分辨力较弱。垩白度和碱消值是限制优质杂交籼稻米质提升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