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蒜芥茄响应大丽轮枝菌侵染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轮枝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该病发生普遍,常造成茄子大幅度减产,是危害茄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蒜芥茄是栽培茄子的野生近缘种,对黄萎病具有抗性.为了揭示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响应大丽轮枝菌侵染的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串联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了蒜芥茄接种大丽轮枝菌0、12和48 h后四种主要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蒜芥茄接种大丽轮枝菌后,其根部主要激素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生长素类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接种后12 h达到峰值,其中吲哚甲酸(ICA)含量变化最明显,其在0~12 h阶段内急速增加;在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中,顺式玉米素(cZ)和反式玉米素(tZ)含量在病原菌接种后先增加再降低,而异戊烯腺嘌吟(IP)和二氢玉米素(DZ)含量持续降低;水杨酸含量则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且在接种病原菌后48 h内持续降低;茉莉酸类激素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2)转录组测序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蒜芥茄根部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四大类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02个,其中在0~12 h阶段有4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6个上调表达基因,27个下调表达基因;在12~48 h阶段有5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4个上调表达基因,下调表达15个基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在蒜芥茄抗黄萎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后期深入分析并挖掘野生茄黄萎病抗性基因奠定了方向和基础.
关键词: 蒜芥茄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内源激素 差异表达基因


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DEA-Malmquist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坚持开发式帮扶,提升脱贫群体内生发展能力,评估区域内生发展能力,对增强区域脱贫稳定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云南省16个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度评估.基于云南省2018—2019年脱贫村全样本数据,选取12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投入因子,在对投入指标降维的基础上,应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云南省脱贫村的内生发展能力,并运用Moran's I指数揭示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较高,但越晚出列的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越弱;怒江州和昭通市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高,提升空间较大,是稳定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攻坚的重点区域;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集聚性增强且区域差异性缩小.进而建议着重关注昭通市、怒江州等内生发展能力较弱的州(市),同时不能放松对内生发展能力较强州(市)中分散脱贫村的帮扶,还要提升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是增强区域自我发展动力,稳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 脱贫村 内生发展能力 DEA-Malmquist方法 莫兰指数 空间分异


甘蔗种质资源蔗糖分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高糖种质发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糖种质是甘蔗高糖育种取得成功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变异的评估是提高遗传改良效率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92份国内外甘蔗品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1年新植2年宿根)系统的田间试验,对蔗糖分的方差和遗传参数(遗传方差、广义遗传力、变异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种质间蔗糖分性状差异极显著,但与年份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3年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85).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尽管具有较大的极差(平均为10.66%),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平均为10.13%),这可能与参试种质大部分为不同时期育成的商业品种有关.变异系数进一步分析显示,不管是新植还是宿根试验,11月的变异系数均大于之后的各月份.相关性分析显示,11月与总平均蔗糖分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0.001).表明11月或更早时间可能更有利于蔗糖分的选择.基于3年蔗糖分数据,发掘出平均蔗糖分超过16.00%的高糖种质32份提供杂交利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高糖育种亲本基因库.此外,本研究还就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糖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两种有机肥对云南元谋紫甘蓝光合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有机肥对云南元谋坝区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f.rubr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选用羊粪有机肥(OF)和氨基酸有机肥(AAF),分别设置3个施肥量水平(5、10、20 t·hm-2)和空白对照CK(不施肥料)共7个处理,分析两种有机肥施肥量对紫甘蓝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和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种有机肥不同用量处理下紫甘蓝各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提高,其中以OF20或AAF10处理下紫甘蓝光合作用较强.紫甘蓝产量在AAF20处理下最高,为64.33 t·hm-2;AAF10处理次之,但其经济效益最高,且较OF5处理高9.99%;同时AAF10处理下紫甘蓝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均较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0%~23.28%、2.86%~36.61%和0.24%~34.04%;有机肥的施用对紫甘蓝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提出施用10 t·hm-2的氨基酸有机肥可实现紫甘蓝优质高产目标,可为有机肥在紫甘蓝种植中的应用提供推广依据.
关键词: 紫甘蓝 羊粪有机肥 氨基酸有机肥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云南新平腌菜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云南传统新平腌菜最佳发酵时间.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新平腌菜进行感官评价和质构测定,并按国标法测定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随着发酵进行,感官方面,新平腌菜色泽和质地得分逐渐上升,6d后趋于平稳,香气和滋味得分先升高,7d后开始下降;质构方面,菜柄的咀嚼性从发酵第7天开始趋于稳定;发酵7 d时pH值为4.67,之后下降并稳定在4.3左右;发酵20 h时出现亚硝峰,2 d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到1~3 mg/kg.结论:综合考虑感官、质构、pH值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发酵7d左右的新平腌菜品质最佳.
关键词: 新平腌菜;芥菜;感官品质;质构;亚硝酸盐


不同质地土壤化肥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化肥减施和土壤质地对烤烟产质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选择云南曲靖烟区3种质地(砂土、黏土、重壤土)土壤,采用大田试验,设置6个处理:常规施肥[T1(CK)]、减施化肥10%(T2)、减施化肥20%(T3)、有机肥替代10%化肥(T4)、有机肥替代20%化肥(T5)及不施肥(T6).[结果]曲靖烟区砂土上,与T1(CK)相比,T2、T3可显著提高烟叶等级结构、产量、产值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增加中上部烟叶钾含量,降低总糖、还原糖,对烟叶总氮、烟碱、水溶性氯含量无显著影响,且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黏土上,T2、T5烟株长势与T1(CK)相近,但T2和T5的烟叶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较T1(CK)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重壤土上,与T1(CK)相比,T2、T3、T5对烟株生长无影响,但可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及中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对烟叶总氮、烟碱、钾和水溶性氯含量无显著影响,T2、T3的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在相同氮磷钾施肥量下,不同质地土壤上烟株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率从高到低为砂土>重壤土>黏土,而钾素利用率为重壤土>黏土>砂土.[结论]在当前烟农氮磷钾用量基础上,砂壤土上直减化肥氮磷钾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为10%;黏壤上直减化肥氮磷钾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为10%~20%;重壤土上化肥氮磷钾直减潜力10%,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为10%~20%.


不同梯度氮磷钾施用量对云南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施用不同梯度氮磷钾推荐用量下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从云南省澄江县烟区采集不同推荐施肥用量处理中的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总DNA并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烟田中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域有7个优势种群,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些优势群落占所有有效序列的90%以上.相对于不同氮、钾梯度施用量,不同磷梯度的养分用量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在磷施用量为67.5 kg/hm2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3个α多样性指数最低即OUT=1494(P=0.067),Shannon=5.98(P=0.016)和Simpson=0.9891(P=0.043).通过不同养分互作条件下优势种群变形菌门α多样性的比较发现,在N=90 kg/hm2的处理中,磷钾不同养分梯度组合可显著改变土壤优势种群变形菌门的多样性,其中当磷的施用量为45 kg/hm2,钾的施用量为405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分别为4.640(P=0.049)和0.967(P=0.053),其中当磷的施用量为22.5 kg/hm2,钾的施用量为270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4.87(P=0.049)和0.976(P=0.053).在P=45 kg/hm2的处理中,不同氮、钾组合梯度下,未发现显著改变土壤优势种群变形菌门的α多样性指数的效应,但是当氮和钾(N2K3)施用量分别为90和405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640(P=0.370)和0.967(P=0.444),相对低于其他处理组.[结论]不同施肥制度能够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不同温度和饥饿胁迫下琥珀蚕AaHsp90基因的表达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高温、低温和饥饿胁迫对琥珀蚕热激蛋白AaHsp90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琥珀蚕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对5龄第3天琥珀蚕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4℃低温和饥饿胁迫处理,以26℃正常饲养组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AaHsp9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时间范围内,38℃高温处理后,中肠、脂肪体和血淋AaHsp90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明显增加,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急剧减弱的趋势。4℃低温处理对琥珀蚕幼虫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Aahsp90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饥饿处理组中,琥珀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AaHsp90基因在饥饿12 h和18 h呈现上调表达趋势,而在饥饿24 h时,AaHsp90基因的表达量急剧降低。综上可知,高温和饥饿胁迫能诱导琥珀蚕Aahsp90基因的表达,而低温胁迫主要抑制AaHsp90基因的表达,提示AaHsp90蛋白在琥珀蚕幼虫适应高温和饥饿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琥珀蚕 热激蛋白90 温度胁迫 饥饿胁迫 表达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