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元谋干热河谷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 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 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60 cm 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40 cm 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60 cm 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60 cm 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冲沟 侵蚀劣地 平沟建园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4个主栽食用玫瑰品种产量评价及营养成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云南4种主栽食用玫瑰在产量及营养成分,为今后云南食用玫瑰的生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滇红玫瑰(Rosa dianhong)、墨红玫瑰(R.crimson glory)、千叶玫瑰(R.centifolia)和大马士革玫瑰(R.damascena)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云南4个产地的4种食用玫瑰品种进行产量性状比较分析,并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蛋白质、总糖、维生素C、7种矿质元素、16种氨基酸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种食用玫瑰间在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墨红玫瑰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墨红玫瑰以花径最大、单朵鲜重最重和花期最长等因素达到1.25 kg/m~2的最高产量,其次是滇红玫瑰,产量达1.12 kg/m~2。同时,4种玫瑰的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蛋白质、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依次是14.43~21.43、9.67~35.67和0.119~0.221 g/kg;矿质元素总含量为:大马士革玫瑰>千叶玫瑰>墨红玫瑰>滇红玫瑰;氨基酸总量为:滇红玫瑰1.34%、墨红玫瑰1.33%、千叶玫瑰1.79%、大马士革玫瑰1.43%。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4种玫瑰均拥有较好的蛋白质组成比例。【结论】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墨红玫瑰和滇红玫瑰产量较高,适宜种植的地区可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食用玫瑰 产量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生规律及抗性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昆明地区园林应用的抗黑斑病庭院月季品种,并研究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田间鉴定法对46个外引月季品种7—10月黑斑病发生的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结合月季的类型、花色、花香型、叶色和叶光泽度等指标分析月季表型与黑斑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昆明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病情况比较严重,7月底—9月中旬病情指数呈上升趋势,9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9月中旬以后病情指数下降。月季黑斑病病情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加重,并且在气温20.10~23.30℃之间发病较快。丰花月季、白色系月季、微香型月季及叶表面光泽度强的月季品种抗病性较强。46个外引月季品种中,有10个高抗品种,7个中抗品种,6个低抗品种,没有对黑斑病免疫的品种。【结论】月季黑斑病在高湿环境中发展迅速,其发病与湿度和温度变化均有一定关系。筛选出粉色绝代佳人、塞维利亚加、肖蒙花园节、藤本塞维利亚、委拉斯克斯、黄色龙沙宝石、可爱粉美地兰、樱桃伯尼卡、冰美地兰和魔法美地兰等10个对黑斑病高抗的庭院月季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昆明等滇中地区庭院月季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月季 黑斑病 引种栽培 抗病性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茶碱代谢关键转录因子基因的筛选鉴定

茶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茶是我国特异的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富含苦茶碱(1,3,7,9-四甲基尿酸).苦茶碱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抑郁等多种生理活性,其合成关键基因(苦茶碱合成酶基因)已经得到克隆和研究,但是苦茶碱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挖掘与苦茶碱代谢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高苦茶碱(GKC)、低苦茶碱(LKC)茶树品种以及常规茶树品种(YK10)为研究对象,通过HPLC和RNA-seq分别就样品的嘌呤生物碱含量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GKC和LKC的苦茶碱含量分别为21.82 mg·g-1和14.70 mg·g-1,而YK10中检测不到苦茶碱,另外,GKC和LKC的咖啡碱含量均低于15.00 mg·g-1;通过RNA-seq方法,获得了3948个GKC vs YK10和LKC vs YK10共同的且表达趋势一致的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是分属29个家族的96个转录因子,通过分析最终确定30个候选转录因子,尤其是属于NAC和HD-ZIP转录因子家族的CSS0012182、CSS0013789、CSS0041233、novel.16084和CSS0014547等转录因子可能是参与苦茶碱代谢调控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苦茶;苦茶碱;RNA测序;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薯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品种(系)筛选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关键词: 木薯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特征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不同蚕豆种质资源的绿豆象抗性,初步鉴定并筛选出抗虫材料.[方法]采用仓储条件下人工接种绿豆象饱和侵染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74份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总体表现为感(S)和高感(HS)材料占比极大,分别为30.9%和64.9%,而高抗(HR)和抗(R)性材料占比极小,分别为3.1%和1.1%;不同粒色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有显著差异,青色、混合色和深色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4.8%和96.6 mg、8.7%和91.1 mg、2.4%和120.2 mg;大粒、中粒和小粒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2.5%和154.7 mg、3.8%和109.7 mg、8.1%和56.7 mg;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表现为国内种质与国外种质绿豆象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国内各省间蚕豆种质中绿豆象抗性有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较高的有重庆、湖南、浙江、安徽和江西,而来自云南、四川、陕西和贵州等省份种质的绿豆象抗性则相对较低.蚕豆资源对绿豆象综合抗性表现为混合色优于青色和深色种质,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随百粒重的增加而降低,小粒种质的绿豆象综合抗性显著高于中粒和大粒种质.[结论]对蚕豆的绿豆象抗性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为抗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潜在抗源和理论依据,但有关蚕豆抗绿豆象的内在机制和相关基因的发掘则需更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蚕豆 绿豆象 抗虫性筛选 抗虫资源 抗性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海拔及利用模式下草地土壤质量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云南不同海拔高度与利用模式间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肥力综合评定,从而针对性地对该地人工草地土壤进行改良,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选取两个海拔高度(2 000 m和2 400 m),每个海拔高度均以放牧和轮作的人工草地不同利用模式为处理,综合分析了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各理化指标,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分析不同海拔及利用模式下草地土壤质量差异。【结果】2 000 m海拔处放牧草地土壤容重、pH和全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轮作草地,2 400 m海拔处轮作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放牧草地;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定,轮作区土壤肥力系数高于放牧区,高海拔地区土壤肥力系数高于低海拔地区,土壤肥力等级均为中等;全钾和速效钾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结论】在2 000~24 00 m海拔间,随着海拔梯度升高草地土壤肥力增强,同一海拔处轮作草地土壤肥力系数更高,采用“光叶紫花苕-青贮玉米-混播人工草地”的轮作模式可有效改善草地土壤肥力,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也可以解决青干草供求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草地 利用模式 海拔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及空间格局-基于云南省脱贫户数据的分析

生态经济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个子系统基本同等重要;(2)2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生态环境增速高于经济社会,大多数州市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3)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多为中度协调;(4)空间集聚性增强,区域差异有缩小趋势.因此,应通过提升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关注富裕州市脱贫户生计,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不断推进云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变异系数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莫兰指数 空间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别3种葡萄香气特征成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品种鲜食葡萄香气物质的特征差异。方法 以云南同一产地3个不同品种的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3种成熟期葡萄果实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 3种葡萄果实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32种)、醇类(26种)、醛类(17种)、酮类(9种)、酸类(9种)、烯烃类(8种)、苯酚类(5种)、醚类(1种), 3种葡萄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酯类的相对浓度最高,乙酸乙酯、1-己醇、2-苯乙醇、醋酸、己醛、3-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7类挥发性物质是主要香气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 3个品种特征香气成分有较大的差异,黑皇、妮娜皇后和阳光玫瑰的分别有6、14和12个不同的重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结论 同一产地不同葡萄品种香气物质各有差异,黑皇主要由醛类组成,妮娜皇后主要由酯类组成,而阳光玫瑰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主要是醇类和酸类,其中芳樟醇和2-苯乙醇主要贡献了玫瑰香气。

关键词: 鲜食葡萄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环境效率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云南省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环境效率,本研究基于云南省32个县(市、区)共211个生猪养殖户的监测数据,分析2018年云南省各监测县(市、区)不同规模生猪生产投入产出情况,并采用未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对2018年云南省各监测县(市、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测算.结果 表明:相比规模养殖场而言,2018年各监测县(市、区)散养户的生猪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更大;生猪生产的用工数量和其他物质费用均随规模的增大而减少,而仔畜体重、精饲料饲喂量、主产品产量则随着规模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8年云南省各监测县(市、区)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平均值为0.7298,且随着规模的扩大,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中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达到1.0968;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散养户生猪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在所有监测户中最低,为0.5145.2018年云南省各监测县(市、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7631,各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生猪生产环境效率平均值均高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其中大规模户的效率平均值提高了0.0944,表现最明显;考虑非期望产出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中规模户生猪生产环境效率水平最高,为1.2807,高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1.0352.鉴于此,提出积极推进生猪绿色标准化规模生产,倡导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山地养猪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猪;环境效率;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规模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