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云南省拥有热区土地面积8.11万hm2,其中咖啡宜植面积7.93万hm2,而目前种植面积只占宜植面积的32.34%,因此利用荒山荒坡推行间套种和实施退耕进行扩大咖啡种植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当前,云南省咖啡生产存在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咖啡产业"育—繁—推"体系尚未建立,对产业良性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主要从咖啡产业发展趋势、咖啡发展前景、产业存在问题、产业需求等方面阐述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咖啡
产业
发展
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饮料作物咖啡(Coffea)为茜草科咖啡属的多年生灌木或者小乔木,在中国主要种植于云南与海南两省。该文简要概述了咖啡的主要成分,从咖啡因、丹宁酸、脂肪、蛋白质、糖分及咖啡的香苦酸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植物营养诊断是评价、预测肥效和指导施肥的一项综合技术,随着分析仪器的改进,诊断的内容、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均有较大的发展。该文就咖啡营养诊断相关方面的研究概述,并指出咖啡营养诊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咖啡
营养特性
营养诊断
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云南干热河谷区咖啡园咖啡植株发生黄化症,通过采集咖啡叶片和咖啡园土壤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发生黄化症的咖啡园土壤碳酸钙含量和土壤pH值分别比生长正常的咖啡园高70.89g/kg和1.51。与正常植株相比,发病的咖啡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1.24mg/g,钾含量增高12.16g/kg,钙含量增高5.62g/kg,镁含量降低1.40g/kg。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土壤pH值、叶片钾含量、叶片钙含量达显著相关,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镁含量之间均达极显著负相关。由此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过高是导致咖啡植株黄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灌溉和增施有机肥是防治咖啡植株黄化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咖啡
黄化症
营养诊断
云南
《华北农学报
》
2008
CSCD
摘要:主要介绍了AFLP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技术以及2种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同时,着重介绍了2种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在最后还列举了2个其他的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
咖啡
分子标记技术
AFLP
RAPD
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咖啡采后处理及初加工的工序,包括采收、脱皮、脱胶、干燥及贮藏等,同时分析了各道工序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为咖啡的加工和远销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咖啡
采后处理
初加工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国际贸易及人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遗传育种途径,提高咖啡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已获得咖啡同行的共识;咖啡育种家采用选择自然杂交(变异)单株、人工杂交、秋水仙碱诱导中粒种为四倍体再与小粒种咖啡杂交、中粒种花药培育纯合无性系等方法,培育出大量的咖啡新品种,并在矮化、抗病(咖啡锈病)育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
咖啡
育种
进展
《热带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论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2007年对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概况,共收集到170份咖啡种质资源,其中以卡蒂莫系列品种居多,同时还收集到了三种变异类型的咖啡种质。
关键词:
咖啡
种质资源
云南
《云南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概述了潞江坝咖啡产业化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品种、加工、质量、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本区实际,提出咖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咖啡
潞江坝
产业化
对策及建议
《云南热作科技
》
2000
摘要: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分析以及该区咖啡叶片钾素含量周年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 ,怒江干热河谷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均较高 ,但干热少雨的气候条件对土壤钾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咖啡叶片钾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含量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咖啡园管理水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
钾
咖啡
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