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小粒咖啡不同初加工方法产出率的测定研究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以云南小粒种咖啡成熟鲜果为材料,分别采用5种不同初加工方法,比较其咖啡在产率、洁净度与次品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咖啡产率影响不大,其中浸泡机械脱胶加工的咖啡豆外观品质较好,建议生产上采用。


临沧热区资源与咖啡发展前景
《中国热带农业 》 2013
摘要: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东经98°40′~100°33′、北纬23°05′~25°02′之间,全市国土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其中热区面积7886.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重要的热区之一。临沧市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在耿马县孟定镇种植咖啡,是云南省种植咖啡比较早的地区之一。但咖啡产业化发展速度迟缓,到2006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只有4600亩,年产咖啡豆仅300吨左右。2007年以后咖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8月,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到37.26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临沧市咖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咖啡主要栽培品种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介绍咖啡的3大原种:小粒种(Coffea arabica)、中粒种(Coffea robusta)和大粒种(Coffea liberica),并重点介绍了小粒种的主要品种来源及特性,为科研、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咖啡育苗措施与立枯丝核菌防治效果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2012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云南咖啡育苗措施中各步骤与幼苗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育苗措施与立枯丝核菌防治效果的灰色关联度为:苗床整理0.754 9、浸种0.482 3、拌种0.704 5、播种0.668 7、盖种0.848 9、保水0.743 2、苗床管理0.650 1,其关联度及权重排序均为:盖种>苗床整理>保水>拌种>播种>苗床管理>浸种;苗床整理、盖种和保水措施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最大,提高育苗材料的清洁度,可降低立枯丝核菌对咖啡幼苗的侵染几率。
关键词: 咖啡 育苗措施 立枯丝核菌 防治效果 灰色关联度分析


咖啡提取率影响因素初探
《广西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试材,采用传统浸泡法探讨水温、料液比、焙炒度对咖啡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提取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当水温超过90℃时,咖啡提取率升高趋势不明显;咖啡提取率和咖啡因含量均随料液比增加而升高,当料液比为1∶14~1∶15时,二者趋近饱和;咖啡提取率随焙炒度加深而升高,但杯品口感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得出试验最佳工艺参数:水温95~100℃,料液比1∶14~1∶15,焙炒度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