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成云(精确检索)
95条记录
稻瘟病菌菌丝融合的初步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摘要:为了研究稻瘟病致病性的变异机制。采用水稻、马唐、龙爪稷和蟋蟀草上分离的共155个稻瘟病单孢菌株,作单个菌株的菌丝融合观察,结果:来自水稻上的菌株菌丝融合频率为6l,4%,这表明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普遍存在。不同地区的菌丝融合频率差异很大。通过马唐等寄主上分离菌的菌丝融合频度比较发现,其它寄主上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也普遍存在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可分为4种类型:U-形;H-形;Y-形和锁状融合形。

关键词: 稻瘟病菌,菌丝融合,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分离的稻瘟病菌酯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从水稻、马唐、蟋蟀草、龙爪稷及陆稻等寄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采用SKY培养液振荡培养6天获得菌丝体,提取其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经生%~20%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结果表明,上述5个寄主分离的稻瘟病菌酯酶同工酶酶带在11%~18%在胶浓度之间,相似系数(SC)为0.667~1.0;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在11%~18%浓度之间,相似系数为0.68~0.88,这反映出5种不同寄生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菌株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瘟病菌,寄主植物,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的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本文论述世界上近年来关于稻瘟病菌有性世代、非致病性基因的分析、RFLP分析、非致病性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系的建立、以及转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 稻瘟病菌,有性世代,非致病性基因,RFLP分析,基因克隆,转基因系,转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及其与有性世代形成的关系——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六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为了弄清稻瘟病菌菌丝融合及其与有性世代形成的关系,笔者作了同一菌株内菌丝融合的发生频度与其有性世代形成能高低的比较试验、两菌株间菌丝融合的有无与交配时有性世代的有无的比较试验及同一支配型菌株间菌丝融合有无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与有性世代的形成是各不相关的,菌丝融合远比有性世代的形成普遍.菌丝融合可发生在同一菌株内,以及相同或是不同交配型的菌株间,而有性世代只能在两个具有较高交配能力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交配时才能产生,且自然条件下至今尚未发现.此外,本文还论述了稻瘟病菌菌丝融合的各种形式及细胞核在融合过程中的行动.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菌丝融合 有性世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本文研究了稻瘟病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观察了原生质体再生,并比较了原菌丝体与制各原生质体后再生的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及非特异性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中的谱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igma公司的纤维素酶及国产的纤维素酶,37C,1.5h消化该菌细胞壁,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原生质体并且有再生能力;原生质体经12h,28C静置培养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生质体再生长出的芽管;再生前后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在主要带上一致,在一些次要带上有差异。

关键词: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致病性遗传研究初报——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摘要: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寄主植物上分离的梨孢菌研究——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四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为了解稻瘟病菌的寄主范围和有性世代形成生境,笔者研究了云南省内采集的马唐、蟋蟀草、龙爪稷及水稻上分离的Pyricularia菌作了分生孢子大小的比较、交互感染接种试验及有性世代形成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寄主植物的分离菌应属同一个种,它们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形态十分一致,除马唐菌原外,它们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子囊孢子,但致病性有差异;蟋蟀草分离菌与龙爪稷分离菌可以交互感染,但对水稻、马唐无致病性;水稻、马唐分离菌仅能使分离寄主发病。文章还对该种菌的学名作了讨论,建议我国使用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ardo作为稻瘟病菌无性时期的学名,有性时期学名使用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 comb.nov.

关键词: 梨孢菌 寄主 无性世代 有性世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两性菌株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对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两性菌株的菌体酯酶酶谱相对稳定,同工酶谱带相应分布在凝胶浓度14~26%范围内;交配型A的酯酶谱带明显区别于交配型a,两者相似系数为0.762~0.857;电泳结果,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谱带有22~25条,分布在凝胶浓度5~26%范围内;研究结果认为酯酶酶谱或可溶性蛋白质图谱可以作为初步、快速鉴别两性菌株交配型的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酶谱分析技术在稻瘟病菌分类和演化研究上的意义。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两性菌株 酯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质 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之三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从5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中选出在与标准菌株交配时能较多地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的26个菌株和10个子囊孢子菌株,通过其中A交配型的20个菌株与a交配型的16个菌株相互交配,证明YL90—84、YL90—71等4个分离自西双版纳陆稻上的菌株及子囊孢子菌株A—1具有较高的有性世代形成能。此外,笔者还根据云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菌多能形成有性世代,并具有较高有性世代形成能,单株培养时能产生子囊壳的事实推论:Pericularia菌是从同宗配合菌演化到异宗配合菌,再演化到失去有性世代形成能而单营无性世代的寄生菌;其寄生性从野生植物、杂粮作物到水稻(或陆稻)的分化可能是在水稻起源地带及其附近完成的,有性机能是在寄生物—寄主的共同演化过程中逐渐丧失的。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演化 A交配型 a交配型 有性世代形成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状况,用云南省14个地区采集的约300个稻瘟病菌株和分离自龙爪稷上的A.a交配型标准菌株,在燕麦片培养基上作了交配。交配结果是:西双版纳州、曲靖地区的分离菌中A,a两交配型菌都有;楚雄州、大理州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昆明、保山、玉溪、文山、昭通、迪庆、临沧及怒江等地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红河州和丽江地区的分离菌都末形成子囊孢子,无法确定其交配型。此外,曲靖地区龙爪稷上分离10个梨孢属菌株及日本茨城县糠稷上分离的7个梨孢属菌株,分别与上述标准菌株、云南省稻瘟病菌株、日本秋田县稻瘟病菌株作了交配,都末形成有性世代。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有性世代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