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成云(精确检索)
95条记录
稻瘟病菌色素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对两亲本色素产生能力差异较大的杂交组合 - 6 30 7组合色素遗传进行分析 ,证明稻瘟病菌的色素产生是由一个基因控制。通过 6 30 7R - 9(深灰或黑 )与6 30 7R - 1 0 (白 )进行菌丝融合 ,较易形成色素产生能力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对 5 5 86组合、 6 5 1 5组合等 4个组合共 2 41个菌株色素产生情况的观察 ,进一步验证了稻瘟病菌色素产生由一个基因控制。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色素 遗传 有性杂交 菌丝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转化(2) 植物基因转化方法简介

云南农业科技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 V8 琼脂培养基上与 A1 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 47 个菌株中出现了10 个 A2 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 A2 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A2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及色素的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离自陆稻的稻瘟病菌菌株94-84c(MAT1-1)和95-23-4a(MAT1-2)进行有性杂交,得杂交组合6315;利用本实验室子囊孢子菌株6315R-11(MAT1-1)与中国水稻所提供的6023菌株(MAT1-2)杂交得组合7368;6315R-31(MAT1-1)与95-23-4a(MAT1-2)杂交得组合7370;陆稻分离菌94-80d(MAT1-1)与95-23-4a(MAT1-2)杂交得组合6307。通过6315、7368、7370等3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形成的遗传表现和6307组合色素产生的遗传表现分别对有性世代和色素进行初步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受2个基因控制,分别定名为PS1基因和PS2基因;色素则仅由一个基因控制,定名为M基因。对有性世代及色素遗传进行深入研究,将为快速、有效地培育抗瘟品种及指导抗侵入杀真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有性世代 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部分粳稻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及育种对策探讨

作物品种资源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1985~1995 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 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 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 在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关键词: 粳稻品种 穗数型 穗重型 高产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产孢遗传规律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稻瘟病菌三个杂交组合及一个回大组合的约210个单孢菌株的产孢力进行测定,明确产孢力的变异是连续性的,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稻瘟病菌产孢力平均值约为5.04,个体产孢多少主要取决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其内的聚集情况。同时发现,各组合产孢力平均值间变异程度较小,而各组合内菌株间的变异程度却较大。比较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形成情况,发现两条产孢途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表明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规律 产孢力 分生孢子形成能 子囊孢子形成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演变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云南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由于该省地形地貌复杂,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地势高低悬殊,垂直气候差异显著,致使整个云南省稻谷种植区又分为不同的稻作区,各稻作区又由于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品种布局而形成其独特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群体。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毒传毒媒介虫的寄生菌

云南农业科技 1997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寄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两个陆稻菌株的致病性遗传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94-84c(MAT1-1)和95-23-4a(MAT1-2)两个云南陆稻分离菌的杂交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及其在13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的研究结果。42个子囊孢子菌株与两个亲本菌株回交,共有78.6%的后代菌株在回交中产生了有性世代,其中MAT1-1的菌株22个,MAT1-2的菌株11个。致病性分离的结果则初步表明:94-84c菌株对楚粳17号、岫4-10、云粳135和春江06分别持有1个非致病性基因,对福锦、春江11、云粳34和腾糯2号则分别持有2个非致病性基因。95-23-4a菌株对半节芒/大红谷和大白谷分别持有1个非致病性基因。两个亲本菌株对丽江新团黑谷都不持有非致病性基因

关键词: 稻瘟病菌;致病性遗传;非致病性基因

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1997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