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玉米(模糊匹配)
154条记录
玉米胚乳突变体Wrk1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1是在EMS诱导群体中分离得到的玉米胚乳显性突变基因。Wrk1突变体玉米胚乳严重皱缩,导致玉米子粒的千粒重降低30%~50%。研究利用B73为回交亲本构建BC1分离群体,通过9 800个单株把Wrk1基因定位在开发的SSR标记Mssr1824和Mssr2042之间,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1.2 Mb。在此基础上,另外构建一个以Mo17为回交亲本的BC1群体,通过11 280个单株把Wrk1基因定位在开发的SSR标记Mssr1916.2和Mssr1838之间,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185 kb。通过基因预测和注释,发现在该区域内有7个候选基因,为Wrk1基因的最终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胚乳 Wrk1 基因定位 基因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农技服务 2013

摘要:玉米是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3%左右,但单产低、生产总量不足。笔者分析了云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云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玉米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珍油玉9号"最佳施肥量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13

摘要: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种植玉米新品种珍油玉9号,指导农户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特进行珍油玉9号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用600 kg/hm2的复合肥(N∶P∶K=11∶8∶6)作底肥,750 kg/hm2的尿素作追肥,分2次施,第1次施281.3 kg/hm2,第2次施468.8 kg/hm2,产量和综合效益最佳.

关键词: 玉米 珍油玉9号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简要阐述我国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概况,评述热带、亚热带种质利用方法与途径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研究的重要性和利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种质 亚热带种质 温带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及耐旱指标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首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水分处理,设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2个水平;副处理为玉米组合,包括145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试验期间收集与产量和耐旱性相关的主要农艺和生理性状,通过两个水分处理下各性状的比较、方差分析、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研究干旱对玉米各性状的影响以及各性状与产量和耐旱性的相关性,鉴定出与产量紧密相关且表达稳定、可可靠用于耐旱选择的鉴定指标,并筛选一批产量高、耐旱性强及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组合B119、B148、B85、B143、B95在2个水分处理下产量都高,其它性状也表现优良,是优良的高产、耐旱玉米新组合;筛选出株高、小区鲜重、百粒重、8叶期标准化植被指数这4个在两个水分处理下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的性状作为鉴定高产耐旱玉米品种的指标。研究结果对玉米耐旱性鉴定和耐旱玉米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为生产提供耐旱玉米品种,有助于缓解干旱对云南省玉米生产的影响,提高云南省的玉米生产水平。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幼苗根、茎、叶总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改进的三氯乙酸/丙酮法对5叶期玉米根、茎、叶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获得了高分辨率的电泳图谱。在等电点4~7范围内,根、茎、叶电泳图谱上的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100±89、1275±72和1327±98个。3个器官蛋白质点的分布在分子量25~75 kD和等电点5~6的范围内相对集中。通过优化样品的清洗程序结合对蛋白质在丙酮水化液中的2次沉淀能够较好地除去样品中的杂质而保证电泳质量。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试验研究。

关键词: 玉米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TLAB的玉米株型图像分割技术

农业与技术 2012

摘要: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使MATLAB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数字玉米图片中,为了更好的将物体与背景分割开,用对MAT-LAB对玉米成株株型进行分割。成功将自然光下图像中的物体与背景分割开。

关键词: MATLAB 玉米 背景分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遗传效应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玉米 施氮量 产量 养分吸收量 无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玉米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紫色土容许有机复合肥施肥量的确定

科技导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紫色土区玉米种植的容许有机复合肥的施肥量,本文利用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的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原理,通过对不同有机复合肥施肥水平下,玉米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确定紫色土上种植玉米的有机复合肥的容许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株高、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之递增;施肥量为0.75—1.49t/hm2(N-P2O5-K2O=0.128-0.128-0.128—0.253-0.235-0.235t/hm2)时,玉米叶片面积指数较大、植株生长性状良好,光合速率较高,产量较高,并且能够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保证玉米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因此,0.75—1.49t/hm2(N-P2O5-K2O=0.128-0.128-0.128—0.253-0.235-0.235t/hm2)的施肥量为容许施肥量。

关键词: 紫色土 容许施肥量 玉米 生理生化特性 有机复合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