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时空)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不同集流方式产流效率、灌水效率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摘要:云南干旱半干旱地区较多,淡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量占各项用水中需求的首位。如何节约农用水,提高农业水分利用率(WUE)是节约淡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本试验采用原状垄沟、垄沟夯实、垄沟夯实后盖石棉瓦和垄沟夯实后盖塑料薄膜4种集流方式集流雨水,垄上种植玉米。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垄沟夯实后盖塑料薄膜的产流量比其他3种分别多123.1 mm、83.5 mm、50.2 mm;产流效率比其他3种分别高17.1%、11.6%、7.0%。玉米亩产量比其他3种分别高159 kg、41.2 kg、26.9 kg。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其他3种分别高2.23 kg/m3、1.39 kg/m3、0.94 kg/m3。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云瑞47(抗旱性强)和云瑞88(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SS)3个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水(CK),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植株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少、整株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增加,且抗旱性弱的品种云瑞88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云瑞47。(2)干旱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S处理下达到最高。与CK相比,云瑞47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7.04%、16.95%和19.13%;云瑞88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2.55%、11.20%和12.64%;(3)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云瑞47(耐旱性强)叶片MDA变化幅度小于云瑞88(耐旱性弱),尤其SS处理下云瑞88的MDA积累量是云瑞47的1.31倍。云瑞47的各生理参数比云瑞88受旱影响小,干旱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保护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是云瑞47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生理原因。


云贵高原山区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f时空1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及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共配制66个杂交组合。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对照优势等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82、YML5986和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CML166、YML46单株产量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用它们作亲本较易组配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育种潜力较大;杂交组合YML5986×YML46、YML1216×YML46、YML1071×CML486、YML1071×YML5986、YML582×YML46,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苗头组合进一步试验。


不同集雨导流方式对玉米集水效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在云南干旱区设置原状土沟(T1)、坡地夯实(T2)、夯实后盖石棉瓦(T3)和夯实后盖塑料薄膜(T4)4种集雨导流模式,以坡地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导流模式对降雨的集水效率、水分利用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导流模式的集水效率、水分利用率和玉米产量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4>T3>T2>T1。总体来看,四种导流模式的集水效率在41.7%~58.7%之间;相比于T1,T2、T3、T4的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9%、53.5%和92.5%,产量分别提高了1 767、1 981.5和2 385 kg/hm2。
关键词: 云南干旱区 玉米 导流方式 集水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