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滇蔗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来自国家甘蔗资源圃的41份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无性系进行扩增,获得860个片段,多态性条带62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0.73,特异片段54个。遗传相似性系数、UPGMA聚类和主效应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52处做切割线,毛轴野古草、斑茅和滇蔗茅无性系分为3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715处做切割线时,又将41份滇蔗茅无性系划分为3个大类群,云滇07/23独自形成A类群,鉴于其叶鞘背毛,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B类群3份无性系,主要来自云南西南部高海拔地区;C类群37份无性系,其中30份来自云南西南方向的保山、德宏地区,其他地区7份;在相似系数0.738处做切割时,将C类群37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亚类群,亚类群的划分反映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来自同一地区的无性系多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765处做切割可将C4亚类群划分为4个亚类群(C4-1,C4-2,C4-3,C4-4),其中C4-3亚类群中云滇07/9/1与云滇99/4分子聚类最为相似,可作为复份材料保存;C4-3亚类群在相似系数0.773处切割又可以分为3个分支类群,以上分析反映出同一地区无性系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效应分析反映的属间、种间、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丰富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滇蔗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矮壮素对乌头生长特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为拓展野生花卉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利用范围,研究了化控矮化乌头技术。通过用200、600、1 000,1 400 mg.L-1的矮壮素喷施乌头,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乌头生长和开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以600 mg.L-1的矮壮素能抑制乌头伸长生长,缩短主茎和花序茎节长度,显著促进植株花枝长度和花朵数,达到植株矮化、叶片和花序紧凑的丰满效果,乌头适宜进行盆栽,从而提高了乌头的盆栽观赏价值。


冰雹形成原因及灾后桑园应对措施
《云南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冰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在春末和夏季较为常见,小如绿豆,大似栗子,特大的冰雹像鸡蛋、甚至柚子。冰雹灾害出现的范围虽小,时间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特别大。山区丘陵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一场冰雹过后,庄稼七零八落,满目疮痍,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畜被砸死砸伤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中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依托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 2009
摘要:注重茶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兴茶,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对于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服务"三农",稳定边疆,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云南桑树树型养成法介绍
《云南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桑树为乔木,不剪伐的桑树枝高叶疏,占地宽,挂果多,产叶量不足,古人养蚕采桑常常需要爬树或搭梯凳。常年在同一个位置统一剪伐,让桑树养成一定的树型,这一技术过程即为树型养成。树型养成后,便于桑园管理和桑叶收获,维持和促进桑树生产机能,集中养分,减少花果。剪伐还能使桑树树型整齐,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减少桑树病虫害的危害。


光照对云南红梨着色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红梨果实套袋处理,测定其果皮花色苷含量和着色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蔗糖含量,以探讨光照对云南红梨32号、红梨35号和云红梨1号果皮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梨32号、红梨35号和云红梨1号果皮着色指数与光照时间和光照质量有关。相同光照条件下,摘除果袋后果皮着色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云红梨1号>红梨32号>红梨35号,且着色指数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变化趋于一致;自然光、桔黄色光和白色光是诱导果皮花色苷合成的主要色光,其中自然光对果皮着色影响最大。随着果皮着色指数增加,红梨果肉中蔗糖含量不断增加。


土大黄对云南省滇西北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青海草业 》 2009
摘要:2009年9月,用点样(Point Quatfats)法调查了云南省滇西北贡山县迪麻村色娃龙巴高山牧场的4种不同土大黄覆盖率群落的空间垂直分布,并采用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EH)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滇西北高山牧场有比较丰富的牧草资源,共25种;中等和中上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里具有最多的物种丰富度和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同时也具有高的物种均衡性;其次是高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低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里则具有最低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土大黄对高山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造成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家畜的放牧强度和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