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特点、探讨适宜的加工工艺,该研究采用微波杀青+不同温度(60、80、100℃)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工艺加工3个花期(青花蕾期、露白期、盛花期)的茶树花,比较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花蕾期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11.87%~12.60%、25.27~33.53 mg/g、1.57%~1.79%,总抗氧化能力为1.91~2.27mmol Trolox/g、2.45~2.95 mmol FeSO4/g,均高于其他花期;露白期制作的花茶感官品质最佳,平均分为90.75;盛花期氨基酸、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分别为3.74%~4.06%、27.40%~34.59%、230.19~559.05 nmol/g,均高于其他花期。微波杀青+60℃热风干燥加工的茶树花感官品质总分最高,水浸出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能保留更多的茶多酚、咖啡碱、花青素和儿茶素,呈现相对更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花期的紫娟茶树花在感官品质和成分上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开发目的选择适合的花期和工艺参数。


云南野生茶树厚轴茶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云南野生厚轴茶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为云南野生厚轴茶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1份云南野生厚轴茶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等14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鉴定评价其化学成分多样性。结果显示,21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化学成分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80和50.69%,变异系数范围为1.95%~175.06%。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86.24%的信息。基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酚氨比5个指标,在遗传距离15时,把21份种质资源划分为3大类群,Ⅰ类群包含13份资源,主要特点是氨基酸含量普遍较高;Ⅱ类群包含3份资源,主要特点是水浸出物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普遍较高;Ⅲ类群包含5份资源,主要特点是茶多酚含量普遍较高。从中筛选出低咖啡碱特异种质资源18份,高茶多酚优良种质资源12份,高水浸出物优良种质资源3份,高氨基酸优良种质资源1份。


诃子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摘要:诃子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医药体系中,被称为“藏药之王”“蒙药之王”,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等多种病证。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诃子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鞣质类(31种)、酚酸类(15种)、三萜类(13种)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炎、肝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系统阐述了诃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诃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诃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茶叶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特有的藤条茶,源于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留采法,因能促使茶树树干形似藤条而得名。为探究藤条茶留采管理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选取藤条茶园一芽二叶鲜叶制作晒青茶、红茶、白茶,以现代茶园同类鲜叶制样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藤条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茶一般具有更高爽的香气和浓醇的滋味,白茶则具有更浓郁的香气及甘和的滋味,而现代茶园红茶一般具有更高甜的香气和甘爽的滋味。藤条茶的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现代茶园茶树鲜叶,尤其是藤条白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为67.11 mg·g-1,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白茶(84.19 mg·g-1)。藤条晒青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为16.79 mg·g-1,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晒青茶(14.69 mg·g-1)。藤条晒青茶和藤条白茶具有更低的酚氨比。在所有茶样中共鉴定出205个初级代谢产物,藤条白茶中积累更丰富的糖类。此外,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12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不同茶样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藤条白茶中挥发物总量显著高于现代茶园白茶;藤条红茶中香叶醇含量更高,而现代茶园红茶的芳樟醇含量更高。可见,采用晒青茶和白茶的加工工艺一般更有利于获得高品质藤条茶产品。


施氯对贫氯红壤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氯量对云南文山烟区贫氯土壤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处理(CK,常规施肥;T1,增施氯化钾30.0 kg/hm2;T2,增施氯化钾60.0 kg/hm2;T3,增施氯化钾90.0 kg/hm2;T4,增施氯化钾120.0 kg/hm2),分析了不同施氯量处理下贫氯土壤理化性质,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期为该地区贫氯土壤改良及烟叶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较于CK处理,施氯有效提高贫氯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水溶性氯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H,其中T1到T4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了36.7%~64.1%,水溶性氯含量提高了68.5%~229.6%;有效促进贫氯土壤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开片,以T2处理长势稍强;改善了贫氯土壤烤烟经济性状,施氯量增加,烤烟经济性状降低,但均优于对照,以T1处理经济性状最佳,T2处理次之;贫氯土壤施用氯化钾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了化学成分可用性及烟叶氯含量,符合优质烟叶要求.总体看,氯化钾施用量在30~60 kg/hm2时对文山贫氯红壤烤烟栽培综合效应最佳,长期施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应进一步跟踪评价.
关键词: 烤烟 烟叶氯含量 化学成分 文山烟区 贫氯红壤 施氯量


不同品种红花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中成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品种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质量.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HPLC-Q-TOF-MS法对共有峰进行鉴定,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43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鉴定出6-羟基山柰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 烟花苷等11种成分,相似度为0.919~0.998.不同品种样品聚为3类,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等6种成分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品种红花成分差异,为该药材选育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花 HPLC指纹图谱 品种 化学成分 HPLC-Q-TOF-MS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斑鸠菊精油对红火蚁的熏蒸活性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斑鸠菊精油化学成分及防治红火蚁的效果,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斑鸠菊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运用熏蒸法测定该精油对红火蚁的熏蒸活性及亚致死活性.结果表明:黄色透明的斑鸠菊精油具有浓郁香气,提取率为 1.23%;该精油中鉴定出了 15 种化学成分,其中β-香树脂醇和α-香树脂醇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6.98%和 23.00%;该精油对红火蚁的灭杀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处理浓度为 200 μL/L和 100 μL/L时,分别在处理 4h和 6h后致死率达到最高(100%);当处理浓度为200 μL/L时,分别在LT5 和LT10 处理时间后挑取活蚁正常培养,活蚁分别在 6h和 5h内全部死亡.由此可见,斑鸠菊精油对红火蚁具有极高的熏蒸活性,且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蓖麻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3 CSCD
摘要: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大戟科蓖麻属植物,其整株可作为传统中药和民族药使用,具有治疗跌打损伤、泻下通滞和消肿拔毒等功效。化学研究表明,蓖麻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涉及萜类、甾醇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生育酚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和香豆素类,而且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消炎镇痛、抗生育、神经抑制、抑菌和杀虫等。本文旨在综述蓖麻的化学成分和生物药理活性,以期为蓖麻的后续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来源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的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借助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ubrofusarin B(1)、rubrofusarin A(2)、carbonarone A(3)、aspernigrin A(4)、flavasperone(5)、(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7)、ourosperone A(8)、(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9)、stigmast-1,5-dien-3β-ol(10)、fonsecinones A(11)、asperpyrone C(12)、asperpyrones B(13)。其中,化合物1~5和7~13为从该菌种中首次分离。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8对DPPH(IC50=3.453 mg/mL)、ABTS+(IC50=0.155 mg/mL)、OH(IC50=0.019mg/mL)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效果。


烤烟-绿肥轮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评价并筛选出适宜与烤烟轮作的最佳绿肥品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烤烟-冬闲、烤烟-光叶紫花苕、烤烟-肥田萝卜、烤烟-黑麦草,探讨4种轮作模式下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植烟土壤的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轮作显著提升了烟叶均价和产值,其中光叶紫花苕、肥田萝卜和黑麦草轮作处理的烟叶均价分别相对冬闲处理提高15.37%、20.04%和17.72%,产值分别提高23.6%、24.1%和18.3%,光叶紫花苕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轮作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两糖差和非烟碱氮/总氮达到了优质烟叶的水平.综上,种植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均价和产值,并能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多项化学品质达到优质烟叶的标准,是云南烟区值得推广的冬绿肥轮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