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7.43、5.81、79.1 mg/kg,三大营养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特别是磷、钾元素成为茶园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茶园中适当施用磷钾肥;少部分茶园铬、铅、镉、汞的含量超标,建议在茶园管理中注意所使用肥料、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是当今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花蜜生态功能是基于植物-传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花蜜各种化学成分生态意义的耦合。目前人们认为花蜜成分是植物为了提高自身繁殖适合度在吸引传粉者、驱避盗蜜者、保护花蜜免受微生物侵染等生态功能上的折中进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花蜜中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离子、脂类、酚类、生物碱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总结了花蜜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来源、花蜜化学在传粉者类群与传粉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花蜜化学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分子技术和生态学结合起来,进一步揭示花蜜化学成分形成的分子机理,植物调控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适应机制;二是开展群落水平的花蜜化学及其生态功能研究,探讨同期开花植物花蜜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与特化、泛化传粉者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花蜜化学在群落水平上对植物传粉网络的影响机制。


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果实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金钱槭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我们通过各种波谱技术从云南金钱槭果实9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诃子裂酸11,12-二乙酯(1),诃子裂酸12,13-二乙酯(2),诃子裂酸11-甲酯-12,13-二乙酯(3),诃子裂酸(4),二氢红花菜豆酸(5),红花菜豆酸(6),7-Carboxyl-8-carveol(7),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8),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5-羟甲基糠醛(12)。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异长齿黄芪化学成分研究(Ⅱ)
《时珍国医国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异长齿黄芪(Astragalus monbeigii)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材料对异长齿黄芪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技术(NMR、MS、UV、IR)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异长齿黄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glabrol(1)、刺甘草查尔酮(2)、木豆素(3)、soyasapogenol B(4)、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E-二烯(5)、β-胡萝卜苷(6)、二十八醇(7)、蔗糖(8)。结论本次研究对异长齿黄芪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开发利用异长齿黄芪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羟基-6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羟基-6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3β-O-glucopyranosyl-5α,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11)、脑苷脂D(12)。结论化合物1-3、6-12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薰衣草精气与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薰衣草精气与精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7.03%)、乙酸芳樟酯(22.34%)、乙酸薰衣草酯(14.55%)、α-松油醇(4.03%)、乙酸香叶酯(2.05%)。薰衣草精气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异丙基甲苯(23.17%)、柠檬烯(20.76%)、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7.58%)。薰衣草精气和精油在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不同,不能以精油的成分作为精气医用诊疗或保健养生的依据。


勐海古树茶与生态茶品质化学研究
《福建茶叶 》 2012
摘要:实验采用勐海县内10个乡镇晒青茶(古树茶、生态茶),从感官品质,滋味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多酚类单体成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参赛晒青茶总体上条索紧结、显毫色润,滋味较浓,醇厚回甘,古树茶口感较生态茶好。化学成分中古树茶、生态茶均较一般的晒青茶或普洱生茶含量高,尤其是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GA较为明显,变异系数大于15%的物质有EGC、C、EC、氨基酸;两者就同一物质含量及同一物质的含量变异相比,生态茶中氨基酸和EC含量均高于古树茶,其余的8种成分是古树茶含量较高,且古树茶大部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异系数较生态茶小,成分含量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