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野生茶树资源 化学成分 云南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烤烟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分析了云南省保山烟区195份烤烟样品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5县区烟叶平均总糖质量分数变异系数在10%以内,变幅以施甸县最大.蛋白质质量分数接近优质烟叶标准,平均质量分数以施甸(9.28%)最高,昌宁(8.19%)较低;②保山烟区烤烟总糖质量分数与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硫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木克值与pH值、速效磷和有效硫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效铁和有效锰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③该地区属于北回归线区域火山灰土壤特色优质烟区,土壤呈中性微酸,有机质质量分数丰富,总体供氮水平较高,速效磷质量分数中等,速效钾质量分数中等偏上,多数烟区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丰富;④最后构建了保山烟区烤烟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的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程.


云南台地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台地茶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8%,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全铬和全铅平均含量分别为133.55、6.78、83.56、177.55、64.39、24.04、11.35、0.70、0.68、1.22、70.64、83.6mg/kg。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较低,建议在加强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施用量的同时,加大微量营养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符合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毛杨梅化学成分的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毛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yricitrin(1),myricanol(2),myricanone(3),没食子酸(gallic acid,4),ethylβ-D-glucopyranoside(5),间羟基苯甲醛(3-hydroxybenz-aldehyde,6),异香草醛(7),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醇(4-(hydroxymethyl)phenol,9),β-扶桑甾醇(β-rosa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首次用X-单晶衍射验证了化合物2的结构.


红皮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这8个化合物包括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cagayanoneA(1);3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松属素(pinocembrin,2),山姜素(alpinetin,3),5,7-dimethoxy-2-phenylchroman-4-one(4);1个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betulin5);1个内酯类化合物:4-me-thoxy-6-styryl-2H-pyran-2-one(6);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化学成分,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化学成分的异同,评价栽培滇龙胆药材品质。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从栽培滇龙胆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9个成分;栽培品的TLC及HPLC谱图和野生品一致,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4.31%(栽培品)和4.71%(野生品)。结论:首次研究了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并明确其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效成分和野生滇龙胆一致;滇龙胆栽培品和野生品中龙胆苦苷含量相当且均高于法定标准;滇龙胆人工栽培是成功的,应大力发展规模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