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嗜根考克氏菌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酿造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发酵肉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发酵组的色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游离氨基酸等探究菌株K45对发酵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K45发酵组红度a*值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添加菌株K45能促进发酵肉发色;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65.97±3.68)mg/100 g,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两组发酵肉中共检测到1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菌株K45发酵组中检测到131种,有8种挥发性物质仅在菌株K45发酵组被检出,说明菌株K45可以促进发酵肉滋味和香味的形成。通过火山图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结果,发现菌株K45发酵组的特征性风味物质为双乙酰、三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3-甲基丁醛、2-甲基丁酸乙酯、2,3-二甲基吡嗪和萘;特征呈味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综上,接种菌株K45发酵可改善发酵肉制品的色泽和整体风味。
关键词: 嗜根考克氏菌 发酵猪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风味 游离氨基酸


不同来源和年份诺邓火腿的理化和呈味性质
《肉类研究 》 2021
摘要:为研究市售常见诺邓火腿的差异,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诺邓火腿进行综合评价。以洋三元白猪、诺邓黑猪为原材料,按照诺邓火腿工艺加工1、3年火腿,测定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并用电子舌分析其滋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4组火腿质地存在明显差异;4组火腿中均分离出18种游离氨基酸,精氨酸含量最丰富,亮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次之;洋三元白猪火腿(W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诺邓黑猪火腿(B组),B组的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高于W组,氨基酸的释放量可明显将1年和3年的火腿区分开;电子舌结果表明,B1组的滋味丰富性最大,B3组的咸味最大但鲜味最小,W1组的鲜味较大但丰富性较小,W3组的咸鲜味和丰富性适中。综上,鲜味、丰富性和咸味是诺邓火腿重要的味觉指标,诺邓黑猪火腿滋味较为丰富,B3组硬度、咸味最大,加工过程中要控温控湿。


环境和生长阶段对羊肚菌氨基酸的呈味影响
《精细化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羊肚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通过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人工培育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的呈味差异及不同生长阶段呈味特性。结果表明:羊肚菌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差异不显著。人工培育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相比,缺少天冬氨酸、多出苦味氨基酸赖氨酸的呈味作用,鲜味氨基酸味道强度值小于野生羊肚菌。谷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分别是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中TAV最高的氨基酸。羊肚菌游离氨基酸随生长阶段含量增加,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7.31、12.16、18.88mg/g,对滋味有直接贡献的氨基酸种类分别为4、5、6种,从生长中期开始,缬氨酸、赖氨酸出现呈味作用,苦味氨基酸呈味增强。呈味氨基酸TAV均随生长发育而增高。
关键词: 羊肚菌 生长阶段 游离氨基酸 味道强度值 香料与香精


普洱茶晒青样游离氨基酸和色泽差异研究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游离氨基酸和色值在普洱茶晒青样产地及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差异,分析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茶晒青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茶汤色值(L*、a*、b*),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样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两地间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样品中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临沧样品。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对西双版纳和临沧晒青样可以很好区分。台地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含量均比古树茶高,精氨酸含量比古树茶低,其中氨基酸总量、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差异显著,二者也是在主要鲜味氨基酸上存在差异。两地晒青样汤色存在差异,西双版纳样品L*、b*值较临沧大,a*值较小。古树茶与台地茶汤色差异不明显。


亚致死剂量烯啶虫胺对褐飞虱体内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烯啶虫胺亚致死剂量LC10与LC30胁迫12 h与24 h下,褐飞虱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甘油酯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LC30与LC10胁迫下的5龄若虫与胁迫12 h后的成虫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2 h胁迫下,LC30与LC10的烯啶虫胺均能提高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24 h处理下的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烯啶虫胺胁迫12 h后,褐飞虱成虫与若虫体内甘油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24 h处理下的5龄若虫体内甘油酯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烯啶虫胺亚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的褐飞虱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有着相似之处。
关键词: 褐飞虱 烯啶虫胺 亚致死效应 可溶性蛋白 甘油酯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