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在双江县亥公村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筛选出决定区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的差异性内含物质。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藤条大树茶和藤条小树茶,另一类为台地茶和放养型茶。所有内含物质中水浸出物占比最高,茶多酚占比第二,其次为儿茶素。各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比最高,其他均在1%以下。磷酸丝氨酸、天冬酰胺等更能代表藤条小树茶和藤条大树茶的特征。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更能代表台地茶和放养型茶特征。通过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进行分析,能够明显区分不同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特征。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茶代谢组学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茶叶通讯 》 2023
摘要:为把握茶代谢组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客观反映不同国家、研究机构、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8—2022年被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国知网)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茶代谢组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报道茶代谢组学最多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日本和法国;安徽农业大学的宛晓春是茶代谢组学研究的引领者。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频次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普洱茶、大鼠、高脂血症、脂质代谢、茶多糖、抗氧化、肾茶、基因表达、茯砖茶及普洱生茶。英文文献频次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Metabonomics、Colonic fermentation、Mass spectrometry、Extract、System、Biomarker、False discovery rate、Energy metabolism、Excretion和Correlation analysis。这些文献分析结果可为今后茶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 代谢组学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特异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以定植于国家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中的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化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特异资源。结果表明,50份云南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茶多酚含量为20.35%~33.02%,平均含量为26.72%;氨基酸含量为1.95%~4.20%,平均含量为2.99%;咖啡碱含量为2.03%~5.17%,平均含量为2.93%;儿茶素总量为8.21%~21.29%,平均含量为11.12%。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32份试验材料属于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茶多酚含量≥25.0%),26份试验材料属于高氨基酸茶树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3.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咖啡碱含量≥5.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儿茶素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总量≥20.0%)。筛选出的茶树种质资源可为茶树遗传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
滇红茶区假眼小绿叶蝉动态监测下全年防控模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结合云南省凤庆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的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效果展开研究,并进行成本核算。分别在6月16日、6月24日、7月22日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的3个高峰期用2次植物源生物农药及1次化学农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推荐最佳防控模式为修剪+石硫合剂封园+蓝板+生物农药(0.6%鱼藤酮450倍稀释液)+化学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1 000倍稀释液),在该模式的防控下3次药后7 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8.85%、64.650%、76.20%,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25.11、41.63、22.68个百分点,产值比常规防治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4.6。
关键词: 茶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 动态监测 农药
茶树CHS基因结构及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试验获得茶树CHS基因(CsCHS)gDNA序列,以进一步确定CsCHS基因结构;研究CsCH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结合茶树多酚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有CsCH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再分别以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CsCHS1、CsCHS2、CsCHS3三个基因的gDNA和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确定CsCHS结构。利用Compute pI/Mw、SOPMA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和比较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以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57份茶树品种为材料,分别以57份材料的c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CsCHS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CsCHS编码区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7份材料多酚含量,利用软件TASSEL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基因中可能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结果】试验获得CsCHS1、CsCHS2和CsCHS3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277、1 320和1 242 bp,各自均包含一个长度为1 170 bp的开放阅读框;CsCHS1、CsCHS2和CsCHS3的g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600、1 330和1 607 bp。通过gDNA序列和cDAN序列比对,结合真核生物内含子GT-AG法则,确定CsCHS1、CsCHS3分别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23和356 bp,CsCHS2可能没有内含子。根据CsCHS1、CsCHS2和CsCHS3 cDNA序列推导三者对应氨基酸序列,比较三条氨基酸序列发现三者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达到92.6%—95.4%,CHS蛋白亚家族中的特征性保守位点在这三条序列中都能找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CsCHS1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71个SNP位点,SNP出现频率为1SNP/16.48 bp,无Indel,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值为0.01088;CsCHS2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55个SNP位点,SNP出现频率分别为1SNP/21.27 bp,CsCHS2核苷酸多样性(π)值(0.00530)明显低于CsCHS1;因扩增CsCHS3 cDNA序列的PCR反应成功率低,未对该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关联分析分别从CsCHS1和CsCHS2中找到2个和4个与茶叶多酚含量相关的SNP位点。【结论】CsCHS1和CsCHS3属于保守型CHS基因,且CsCHS1、CsCHS2和CsCHS3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推测三者可能在茶树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生长阶段发挥类似作用;CsCHS1和CsCHS2活跃,二者编码区内可能存在突变热点区。
关键词: 茶 查尔酮合酶基因(CHS)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茶树CHS 基因结构及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试验获得茶树CHS 基因(CsCHS)gDNA 序列,以进一步确定CsCHS 基因结构;研究CsCH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结合茶树多酚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 位点。[方法]根据NCBI 数据库中已有CsCHS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再分别以基因组DNA 和c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CsCHS1、CsCHS2、CsCHS3三个基因的gDNA 和cDNA 全长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确定CsCHS 结构。利用Compute pI/Mw、SOPMA 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和比较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以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57份茶树品种为材料,分别以57份材料的cDNA 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然后利用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CsCHS 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CsCHS 编码区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7份材料多酚含量,利用软件TASSEL 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基因中可能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 位点。[结果]试验获得CsCHS1、CsCHS2和CsCHS3的cDNA 序列长度分别为1 277、1 320和1 242 bp,各自均包含一个长度为1 170 bp 的开放阅读框;CsCHS1、CsCHS2和CsCHS3的gDNA 序列长度分别为1 600、1 330和1 607 bp。通过gDNA 序列和cDAN 序列比对,结合真核生物内含子GT-AG 法则,确定CsCHS1、CsCHS3分别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23和356 bp,CsCHS2可能没有内含子。根据CsCHS1、CsCHS2和CsCHS3 cDNA 序列推导三者对应氨基酸序列,比较三条氨基酸序列发现三者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达到92.6%—95.4%,CHS 蛋白亚家族中的特征性保守位点在这三条序列中都能找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CsCHS1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71个SNP 位点,SNP 出现频率为1SNP/16.48 bp,无Indel,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值为0.01088;CsCHS2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55个SNP 位点,SNP 出现频率分别为1SNP/21.27 bp,CsCHS2核苷酸多样性(π)值(0.00530)明显低于CsCHS1;因扩增CsCHS3 cDNA 序列的PCR 反应成功率低,未对该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关联分析分别从CsCHS1和CsCHS2中找到2个和4个与茶叶多酚含量相关的SNP 位点。[结论]CsCHS1和CsCHS3属于保守型CHS 基因,且CsCHS1、CsCHS2和CsCHS3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推测三者可能在茶树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生长阶段发挥类似作用;CsCHS1和CsCHS2活跃,二者编码区内可能存在突变热点区。
关键词: 茶 查尔酮合酶基因(CHS)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