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uckwheat(模糊匹配)
40条记录
苦荞不同采收期营养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

摘要:目的 研究采收期对苦荞不同部位营养品质、加工特性与抗氧化活性影响。方法 采收期根据首次开花时间来确定,对苦荞籽粒、茎、花、叶在花后不同采收期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持水性、持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苦荞籽粒、茎、叶与花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活性成分,加工特性优良。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苦荞籽粒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持水性和持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苦荞茎、花的膳食纤维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苦荞茎、叶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减少,苦荞叶的膳食纤维含量、苦荞花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则先增加后减少。苦荞花总抗氧化能力要显著高于苦荞的其他部位,花后14 d总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69.42μmol/g与7.83%,是苦荞籽粒的6.2倍和8.8倍。结论 不同部位的苦荞都有作为食品开发加工原料的潜能与应有价值,可充分利用;采收期对苦荞不同部位的营养与功能成分有直接影响,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目的来确定合理的采收期。

关键词: 苦荞 采收期 籽粒 加工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RILs群体果壳率相关性状的变异分析和QTL定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薄果壳大粒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品种和挖掘果壳率相关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小米荞'(米荞型)和'晋荞麦2号'(非米荞型)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两个生长季节苦荞RILs群体的果壳率、百粒重、百粒果仁重和百粒果壳重等4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和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结果显示,非米荞型亲本和非米荞型株系的4个果壳率相关性状均值均高于米荞型亲本和米荞型株系的.米荞型和非米荞型株系的4个果壳率相关性状变异系数分别在9.01%~15.66%和8.21%~14.04%.果壳率与百粒重、百粒果仁重和百粒果壳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到米荞型株系R160、R198、R199和R46,以及非米荞型株系R102、R120、R125、R142、R157和R178在两个生长季节均表现低果壳率和高百粒重的特点,可作为薄壳大粒苦荞品种选育的候选材料.两个生长季节共检测出17个QTL,其中百粒重、百粒果仁重、百粒果壳重和果壳率的QTL数目分别为5个、4个、5个和3个,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3.76%~48.65%.QTL簇qC1.2含果壳率、百粒重、百粒果仁重和百粒果壳重稳定主效QTL各1个,与已经报道的控制果壳类型和粒重的主效QTL重叠.研究结果可为苦荞果壳率相关性状的分子改良、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苦荞 果壳率 遗传变异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关键词: 荞麦 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杀菌剂 抑制中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6份甜荞种质萌发期耐盐资源评价与筛选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渍化土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土壤资源,而筛选耐盐种质是盐渍化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用浓度18‰的NaCl溶液对46份萌发期甜荞种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相对盐害率指标,对甜荞种质进行萌发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甜荞萌发期指标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在48.95%~75.01%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份甜荞种质可划分为耐盐、中耐盐、不耐盐(敏感、高敏感)三大类群,同时筛选出耐盐种质3份、高敏感种质2份。

关键词: 甜荞 萌发期 耐盐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FtERF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响应因子对植物发育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从苦荞中克隆出ERF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ER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9bp,编码了 24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量26.08kD,等电点9.22,属于亲水性蛋白.FtERF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FtERF含有抑制基序DLNxxP,系统进化表明FtERF和ERF4关系较近.经荧光定量表达发现,厚壳苦荞不同部位表达均高于薄壳苦荞,苦荞发育成熟期表达高于非成熟期.

关键词: 苦荞 乙烯响应因子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甜荞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吉林省西部种植的甜荞品种及其最佳播期,利用34份甜荞品种(系)在3个播期(5月22日、6月12日、7月3日)对14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甜荞品种(系)14个农艺性状影响明显。生育期平均值随着播期的延迟缩短;4个株型性状、6个粒形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随着播期的推迟分别表现为先增后减、先减后增、逐渐增高的趋势。从各性状的遗传率来看,籽粒面积、籽粒周长、长宽比、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圆度等粒形性状以及千粒重的遗传率在3个播期中为0.901~0.992,大于其他性状。在相关性分析中,籽粒面积与籽粒周长、长宽比与籽粒圆度、株粒数与株粒重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3个播期中均大于0.950。结果还表明,适合早播的甜荞品种为呵OK、呵T、喀1;适合中期播种的甜荞品种为呵T;适合晚播的甜荞品种为D2。综上所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结合种植适宜的品种可提高甜荞产量。

关键词: 甜荞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矮秆苦荞新品种培育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株高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杂交F2和F3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对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F2和F3群体中均出现超亲分离;主茎节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小于20.00%,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50.0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0%~40.00%.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方差小于显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均大于1.00;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茎粗和千粒重的显性方差小于加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小于1.00.千粒重的狭义遗传率、广义遗传率和固定遗传率均大于其他性状.F3代群体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和茎粗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P<0.001).筛选出13个株高比母本矮、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比母本多的优良单株,其中有3个单株的株高比母本矮50 cm及以上.13个优良单株的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主茎节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株高和单株粒重均与其他性状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苦荞矮秆高产育种过程中,由于千粒重与其他性状相关系数较小,且具有较高遗传率,可在杂交初期世代进行单株选择;株高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则需要综合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单株选择,才能达到选育高产矮秆苦荞品种的目的.

关键词: 苦荞 株型 产量 遗传规律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杀菌剂对荞麦茎溃疡病菌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荞麦茎溃疡病是影响荞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选用常用真菌杀菌剂,测定其对荞麦茎溃疡病菌生物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40%氟硅唑EC、25g/L咯菌腈FS、15%三唑酮WP、40%福美·拌种灵WP抑制作用较好,其中40%氟硅唑EC 500μg/m L抑制率最高,为89.7%,有效浓度EC50为1.56μg/L。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中,250 g/L嘧菌酯SC 675~855 m L/hm2、40%氟硅唑EC 150~375 m L/hm2、250 g/L吡唑·醚菌酯EC 570 m L/hm2、40%福美·拌种灵WP 0.15~2.85 g/hm2和50%氟啶胺SC 375~480 m L/hm2防治效果较好,产量和净利润明显提升。生产中,荞麦茎溃疡病可以使用嘧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福美·拌种灵和氟啶胺沟施防治。

关键词: 荞麦 荞麦茎溃疡病 丝核菌 生物活性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荞麦种子在盐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用不同盐(NaCl溶液)、碱(NaHCO3溶液)、复合盐碱(NaCl、NaHCO3 1∶1混合溶液)分别对荞麦种子进行处理,设置0(对照),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200 mmol/L,250 mmol/L,300 mmol/L,350 mmol/L,400 mmol/L 等 9 个浓度梯度,探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NaHCO3、NaCl+NaHCO3处理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碱、复合盐碱浓度的升高,荞麦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和苗鲜重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盐浓度大于400 mmol/L、碱浓度大于200 mmol/L、复合盐碱浓度在苦荞中大于250 mmol/L,甜荞中大于300 mmol/L时种子的萌发完全被抑制.同时,盐浓度大于150 mmol/L,碱浓度大于0 mmol/L、复合盐碱浓度在苦荞中大于50 mmol/L,甜荞中大于100 mmol/L时,均没有测量到胚根长度和苗鲜重.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依次为:碱性单盐>混合盐>中性单盐.

关键词: 荞麦 发芽率 NaCl NaHCO3 NaCl+NaHCO3 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FtHCT的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探究苦荞HCT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对苦荞果壳发育形成的影响。运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两条苦荞HCT基因,命名为Ft HCT-1、FtHCT-2,对两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不同组织器官及果壳不同时期混合材料进行RT-q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HCT-1、FtHCT-2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分别为1 347、1 278 bp,各编码448和42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9.66和46.57 kD,理论等电点为5.72和6.64,均为亲水性蛋白,处在细胞质内,均属于PLNO2481和Trasferase超家族,具有高度同源。两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克隆所得两条HCT基因在苦荞果壳生长发育中特定表达,推断其表达影响苦荞果壳木质素合成,为薄果壳形成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苦荞 HCT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