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中含有许多抗病和高糖优良性状基因,通过杂交育种将这些基因引入到甘蔗中,以期获得性状优良的突破性甘蔗品种,对甘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自问世以来,在植物多倍体物种起源、杂交后代亲本染色体来源及组成的鉴定、染色体行为及核型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应用GISH技术分析甘蔗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其结果可为育种家制定甘蔗杂交育种计划和选择好的杂交方式提供细胞学参考依据,进而可以增加甘蔗育种的精确性,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本研究概括了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及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了 GISH技术在甘蔗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可能为甘蔗研究带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解决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多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问题,建立并优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荔枝中7种杀虫剂和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荔枝全果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后,用石墨化碳黑(GCB)净化,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采用Extend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交替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20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20种农药在荔枝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9.8%之间,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荔枝样品中2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荔枝 杀虫剂 杀菌剂 残留
蔗糖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热点技术分析——基于全球专利视角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通过Innography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从专利申请国家及数量、申请机构及技术差异、研发热点等方面对甘蔗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甘蔗技术专利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落3个阶段,中国、美国、巴西专利累计申请量最多,是主要技术输出国,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科迪华、拜耳、先正达等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也较为活跃,其在甘蔗分子育种、无性繁殖、生化防控等领域申请了大量基础专利,基本实现了在全球的技术保护.国内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利类型方向侧重于甘蔗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
气候变化对野蔷薇全球分布影响的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蔷薇原产于东亚,是现代月季的原始亲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和砧木。由于抗性强和长势旺,野蔷薇在北美洲等引种地已成为入侵物种。为探究野蔷薇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基于1246条分布记录和9个生物气候变量,使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了野蔷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是影响野蔷薇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蔷薇的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及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全新世中期分布格局与当前相似,但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而在末次间冰期,适生区总体向南收缩,同时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地。除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外,由于引种,野蔷薇的全球分布已扩展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及北美洲中东部。2041—2060和2081—2100年间,野蔷薇的分布面积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的3种升温情境下均会扩大,其平均分布中心(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纬度地区偏移的趋势,表明野蔷薇的分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野蔷薇分布面积的扩大。上述结果对于理解野蔷薇的生态适应性及预测其未来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引种该物种后需采取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蔷薇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基于HTP标记对玉米DH、RIL和BC群体遗传规律的比较分析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先玉 335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s,DH)群体、掖 107x昌 7-2重组自交系(Recombined inbred lines,RIL)群体和京724×京92回交1代(Backcross,BC)群体为试材,采用全基因组覆盖的新型区块标记——单倍型标签多态性(haplotype-tag polymorphisms,HTP)标记,从基因型分离比、亲本遗传片段和重组交换3个角度解析DH、RIL、BC群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DH群体虽然偏分离高于BC群体,平均交换频率低于RIL群体,但该群体样本中不存在杂合和外源片段,均为纯合片段;平均亲本遗传片段长度为384个HTP,高于RIL群体;单代上拥有最高的重组交换次数,相较于其他群体,在群体特点和创制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多优势.
金银花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研制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金银花中多菌灵、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方法]将空白的干金银花进行喷药、阴干、粉碎、过筛、混匀、分装、水分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3种分析方法对其联合定值,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得到金银花中多菌灵、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特性值,多菌灵特性值为(1.043±0.056) mg/kg,吡虫啉特性值为(0.995±0.042) mg/kg,该基体标准样品均匀性良好,可在-18℃条件下稳定保存。[结论]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基体标准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能够应用于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准、检测方法确认评估等。
近冰温贮藏在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中的作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室温和4℃为对照,以勃氏甜龙竹笋(Dendrocalamus brandi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情况,总结近冰温(near-freezing temperature,NFT)贮藏对竹笋采后木质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室温和4℃,NFT贮藏显著抑制了甜龙竹笋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上升;延缓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肉桂酸羟化酶和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同时基于转录组技术发现PAL、4CL、HCT、CCR、CAD等家族基因中有3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2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大部分生理指标、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关键基因表达情况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NFT贮藏可通过影响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有效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
基于CARAH预警系统对8种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的防效评估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新型高效绿色杀菌剂及生物农药,为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优化的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系统指导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种新型杀菌剂及2种植物源农药在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上进行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评估,评价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的晚疫病防效。从预测中心病株开始,晚疫病每完成一代侵染进行一次防控。【结果】预警系统预测合作88将在7月2—4日出现中心病株,田间调查显示,对照处理7月3日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优化的预警系统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的准确率达100%;根据预警系统指导,从7月1日第一次施药至8月30日最后一次施药共开展9次防控。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调查显示: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的防效分别在85.50%和87.50%以上,其中31%噁酮·氟噻唑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95.00%和96.75%;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的防效较高,分别达到90.50%和92.50%。预警系统指导下应用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增产显著,增产幅度在116.29%~257.69%,对照处理的商品薯率仅为38.27%,杀菌剂防控的商品薯率为71.60%~79.94%。【结论】CARAH系统测报与田间晚疫病的实际发生高度吻合,可精准指导晚疫病防控。6种化学杀菌剂和2种植物源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高防效,推荐在生产中用于晚疫病防控,尤其是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替代化学杀菌剂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化学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 田间防效 CARAH预警系统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