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40条记录
水稻土烟区烤烟不同种植体系对根际土壤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 烤烟 种植体系 土壤特性 产量 烟叶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蜡螟性肽受体基因GmelSPR克隆及表达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交配是昆虫繁衍的重要方式,雌性交配后会显现出一系列保护后代而产生的行为,SPR则是重要的交配行为调控受体基因。本研究根据前期转录组SPR基因数据信息,利用RT-PCR扩增出大蜡螟SPR基因的完整CDS序列,命名为GmelSPR(GenBank登录号:OR34769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48.70718 kDa,理论等电点8.70,有7个跨膜螺旋区,具有典型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特征。系统进化树比对结果显示大蜡螟GmelSPR与螟蛾科昆虫脐橙螟Amyelois transitella、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置信度较高。大蜡螟不同状态、不同组织中表达分析表明,未交尾雌蛾、雄蛾和已交尾雌蛾、雄蛾GmelSPR均在头部较高表达,且在未交尾雌蛾、雄蛾中表达量均高于已交尾雌蛾、雄蛾。本研究克隆了大蜡螟SPR基因,克隆结果表明GmelSPR与螟蛾科昆虫亲缘较近;表达谱分析则显示GmelSPR可能参与大蜡螟交配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中SPR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蜡螟 性肽受体基因 GmelSPR 基因克隆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及收获期的模型,为切花月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生长周期差异明显的3个主栽切花月季品种‘洛神’‘欢乐颂’和‘粉红雪山’为试验材料,无土栽培种植于曲靖市马龙区的塑料温室大棚中,于2021—2022年收集5期的生长发育数据和同期的光照辐射及温度数据。通过分析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特征,构建基于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并使用独立数据对构建的生长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切花月季在修剪到萌芽、萌芽到现蕾以及现蕾到收获这3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辐热积分别为22.08、29.41和38.89 MJ/m~2;本研究所构建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基于生理辐热积,在切花月季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1∶1线性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7、6.5和9.4 d,显示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论】通过考虑光照辐射与温度的综合影响,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切花月季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时间点,以及切花产品的收获期。基于该模型,种植者可以更精准地调节温室内的光照与温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切花月季产品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将为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种植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切花月季 生长发育时期 生理辐热积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水金凤4C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作为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对花青素合成起着重要作用。探究滇水金凤4CL基因(命名为Iu4CL)对滇水金凤花色调控的分子机理,为其花色调控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滇水金凤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克隆Iu4CL1、Iu4CL2、Iu4CL3和Iu4CL4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通过qRT-PCR技术对4CL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白色、粉色、红色和深红色)及其4个不同花发育时期(花苞期S1、始花期S2、盛花期S3和谢花期S4)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u4CL1、Iu4CL2、Iu4CL3和Iu4CL4的cDNA全长分别为1 620、1 653、1 698、1 638 bp,分别编码539、550、565、545个氨基酸;其中Iu4CL1和Iu4CL2分别含有2个和4个内含子,Iu4CL3和Iu4CL4没有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u4CL1、Iu4CL2和Iu4CL4为稳定蛋白,Iu4CL3为不稳定蛋白;4个基因均为无信号肽疏水性蛋白;Iu4CL2有3个跨膜结构,其余3个基因均不存在跨膜结构;Iu4CL基因4个拷贝均属于AMP结合酶超级家族和腺苷酸形成域I类超级家族。同源性分析表明,Iu4CL基因的4个拷贝均与喜马拉雅凤仙花的同源性最高;且Iu4CL1和Iu4CL2处于同一个大的分支中,而Iu4CL3和Iu4CL4处于另一个大的分支中,推测可能为旁系同源。qRT-PCR分析表明,Iu4CL基因的4个拷贝在4种不同花色和4个不同花发育时期的滇水金凤花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Iu4CL1和Iu4CL3基因在白色花器官S3(盛花期)阶段表达量最高;Iu4CL2基因在红色花器官S3(盛花期)阶段表达量达到顶峰;Iu4CL4基因在深红色花器官S3(盛花期)阶段表达量最高。【结论】Iu4CL基因可能在滇水金凤花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滇水金凤 4CL基因 花色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3000 kg/hm2(T1);(3)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6000 kg/hm2(T2);(4)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9000 kg/hm2(T3);(5)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2000 kg/hm2(T4);(6)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5000 kg/hm2(T5),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玉米产量和pH、有机质、交换性钙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最高提高了23.20%,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锰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79%、70%和29.18%;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较CK,最高显著提升了38.19%;施用改性磷尾矿粉的百粒重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4.03%,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改性磷尾矿粉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钙来消减土壤酸化,不同施用量的改性磷尾矿粉对土壤和玉米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施用6000 kg/hm2的改性磷尾矿粉(T3处理)是最优的施肥方案,它可以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关键词: 改性磷尾矿粉 磷素 酸性土壤 土壤团粒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输入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控作用的Meta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外源有机物料输入对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控效应.[方法]在Web of Science、Springer、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Google Scholar等中英文数据库,以"长期定位试验"、各类有机肥、主要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 5 种常见病虫害为关键词,筛选出研究地点在中国的论文 128 篇,提取有效田间数据 953 组.此外,于云南省保山市、丽江市和石林县 209 个地块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包括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酶活性,共获得田间试验数据 297 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土壤主要化学和生物学指标与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关系,采用Meta分析评估有机物料输入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有机物料输入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pH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盐碱土pH(P<0.05),提高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含量,降低交换性铝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P<0.05).有机物料输入对作物土传病害发病率具有抑制作用,发病率平均可显著降低 49.7%(P<0.05),且对细菌性和真菌性土传病害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线虫性土传病害的效果;此外,结构方程模型和Meta分析表明,土壤pH降低是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以及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有机物料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并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等含量以及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作物土传病害发病率.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生物学性质 土传病害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产地珠子参的品质评价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野生珠子参的竹节参皂苷IVa和总皂苷的含量差异,结合农艺性状对三个不同产地珠子参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珠子参的栽培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云南三个不同产地野生珠子参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试剂显色法测定珠子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珠子参中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采用民族植物学田野调查法研究云南三个不同产地珠子参的农艺性状.结果:云南三个不同产地的野生珠子参,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野生珠子参中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最高,其珠子参总皂苷的含量为15.21%±1.25%,珠子参中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为4.78%±0.35%,农艺性状也相对较优.结论:不同产地的珠子参质量差异较大,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野生珠子参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珠子参 竹节参皂苷IVa 高效液相色谱 总皂苷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蒜芥茄PR-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由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p.)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对于茄子黄萎病的防治还限于嫁接和化学防治,但二者均不能较好防止该病的发生,而挖掘茄子中黄萎病抗性基因,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黄萎病的最佳途径.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 Lam.)为云南野生茄,对黄萎病具有高抗性.PR基因是编码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的基因,与植物抗病防御密切相关,其中,PR10 蛋白是具有核酸酶相似结构的一类蛋白,但其在蒜芥茄中的抗病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建立的蒜芥茄转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从中分离并克隆得到PR10同源基因,命名为SsPR-10,测序得到 645 bp,其中基因编码区长 480 bp,共编码 159 个氨基酸.将测序得到的编码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sPR-10 蛋白是分子量为 17.71 kDa、等电点为 5.54 的酸性亲水蛋白;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显示 SsPR-10 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 SsPR-10 定位于细胞质;保守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SsPR-10 含有"P-LOOP"环(47~52 位)和保守序列PATHOGENESIS_BETVI(88~120 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sPR-10 蛋白与黄果茄PR10 蛋白同源性最高,其次是马铃薯STH-2 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SsPR-10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SsPR-10在蒜芥茄根部的表达量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接种大丽轮枝菌(V.dahliae)24 h后,SsPR-10的表达量达到初始表达量的 8.16 倍,表明黄萎病病菌可能诱导SsPR-10的表达.本研究对野生蒜芥茄PR-1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SsPR-10基因响应黄萎病等生物胁迫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蒜芥茄 PR10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Cannabis sativa L.)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离与鉴定大麻(Cannabis sativa L.)雌株及雄株3个部位的叶片(从植株茎基向茎尖方向第二轮叶,第五轮叶,雄花周围叶)和花的内生细菌,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其种类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从大麻雄株中分离到6属35株内生细菌,大麻雌株中分离到11属39株内生细菌。内生细菌种属在大麻雌雄植株不同部位的叶和花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大麻雌株与雄株的内生细菌种类只共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马赛菌属(Massilia sp.),其余均不共有。大麻雄株3个部位叶片中共有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而雄花中不存在;在雄花中分离到地衣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而叶中不存在。大麻雌株3个部位叶片共有贝莱斯芽孢杆菌和特基拉芽孢杆菌而雌花中不存在;在雌花中分离到粪短波单胞菌、谷粒申氏菌、农杆菌、香料葡萄球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地衣芽胞杆菌和弗留明拜叶林克氏菌而叶中不存在。结果表明大麻内生细菌在不同植株、叶和花中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内生细菌的分布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大麻内生菌功能性促生菌种的筛选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大麻 内生细菌 分离与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