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云南小麦种质资源的全生育期抗旱性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云南旱地小麦育种对高产、抗旱资源的需求,以云麦39号、云麦42号及云选11-12为对照品种,在大田自然干旱胁迫和人工浇灌条件下,鉴定了圆锥小麦、硬粒小麦、密穗小麦、云南小麦和普通小麦5个亚种的地方品种及普通小麦过时品种(品系)的196份材料的全生育期抗旱性,并分析了6类材料的抗旱指数差异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云麦42号的全生育期抗旱性较云麦39号和云选11-12更强,是发掘云南高产、抗旱小麦资源的最佳对照品种;2)以云麦42号为标准对照品种,筛选出了48份抗旱指数(IDR)≥1.1的抗旱资源,占参试材料24.2%;3)6类材料IDR有显著差异,依次为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云南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普通小麦过时品种或品系;4)抗旱指数与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每穗粒数(r=0.525*)和千粒质量(r=-0.719**)、浇灌条件下的单株有效分蘖(r=-0.399**)和千粒质量(r=0.342*)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这3个性状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和杂交低世代材料全生育期抗旱性的形态辅助指标.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全生育期 抗旱性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云南省


云南国外引进小麦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云南小麦育种水平,对云南50年来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形、壳色、粒色、粒质、饱满度频率分布较集中,遗传多样性较低。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有效分蘖、株高、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结实小穗数、空瘪粒数,千粒重、溶重、产量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幅度系数为1.22%~28.36%,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1.7321,结实小穗数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81,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4105,表明13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本苗与最高茎蘖数、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55、0.76,最高分蘖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6,基本苗是分蘖数、有效穗形成的基础,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相关系数别达-0.61、-0.62,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是产量构成的一个矛盾体,产量与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分蘖、千粒重、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穗空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3,因此,在不影响茬口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基本苗,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空瘪粒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


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
《中国糖料 》 2013
摘要:以云南省第十轮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13个品种6个参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的甘蔗产量、甘蔗产糖量及甘蔗含糖为对象进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通过遗传变异、方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1)各试点甘蔗产量和甘蔗含糖分遗传率中等到高,甘蔗产量的遗传变异比甘蔗含糖分遗传变异大;(2)甘蔗品种(基因)效应最大,其次是年份效应和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表明甘蔗新植与宿根有差异,基因与环境有互作效应;(3)试点间甘蔗产量及甘蔗含糖分的相关性多数较高。试验点的选择是适宜的。
关键词: 甘蔗产量 产糖量 含糖分 基因与环境互作 遗传变异 相关性


大麦农艺性状分析及籽粒黄酮含量的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黄酮含量和发掘高黄酮含量的大麦品种,测定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77个大麦品种的黄酮含量,并对其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极显著遗传差异;性状间遗传力(h2)大小顺序:千粒重(48.47%)>全生育期(46.34%)>株高(46.18%)>实粒数(41.23%)>穗长(38.94%)>有效穗数(34.04%);大麦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云南表现的遗传变异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不同品种中黄酮含量差异大,中国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5.08±19.00)mg/100g高于外国大麦籽粒(112.68±16.24)mg/100g,多棱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1.56±17.72)mg/100g高于二棱大麦籽粒(114.28±17.48)mg/100g;其中来自中国的紫光芒大麦黄酮含量177.384 mg/100g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大麦籽粒总黄酮含量与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关系,尤其总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和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实粒数和棱型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蛋白质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及NIRS模型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2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测定Mg、Ca、Fe、Zn、Cu和Mn等6种矿质元素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K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P含量。对糙米蛋白质与矿质元素、矿质元素间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测定的蛋白质含量的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建立糙米蛋白质预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糙米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P>K>Mg>Ca>Zn>Fe>Cu>Mn,蛋白质与P、K、Cu和Mn等矿质元素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通过比较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谱区的处理效果: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谱区为11995.7~7498.3/cm和6102~4597.7/cm建立校正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效果最佳,糙米蛋白质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化学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校正决定系数为92.8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89.91;筛选到小黑谷、小红米和紫糯米等高蛋白、富矿质营养的种质材料,可作为富营养稻米品种创新的亲本材料;通过利用蛋白质和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借助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辅助测定蛋白质含量,并间接选择富矿质营养水稻种质,聚合高蛋白和富2种以上矿质元素,可能是水稻营养品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糙米 蛋白质含量 矿质元素含量 相关性 NIRS模型


组成型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提高转基因马铃薯抗旱耐盐碱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组成型表达来源于野生大豆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etase,GsSAMS)基因,获得PCR及RT-PCR阳性的转基因马铃薯。应用SAS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化株系分别经干旱、盐、碱胁迫及无胁迫后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保水率、相对电导率等形态及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M22、SM4、SM33、SM13等4个马铃薯转基因株系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无论是逆境还是正常条件下栽培,产量均比未转基因植株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处理后马铃薯叶绿素含量、株高、相对电导率、相对保水率与产量具有线性相关性。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遗传转化 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相关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