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生蔗糖含量与气象因素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为探究花生蔗糖含量与气象因素及含油量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400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连续2年分别在湖北武汉(温暖区)和云南昆明(冷凉区)试验田开展试验,通过采集田间农艺、产量数据和气象资料,用Perten DA7250近红外光谱仪品质分析,用简单比较、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蔗糖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参试材料在冷凉区、温暖区平均蔗糖含量分别为5.823%和1.908%,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与生长期间的温度密切相关,与结荚期的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显著负相关,灰色关联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气温>积温,蔗糖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冷凉区和温暖区平均蔗糖含量相差3.915%.研究发现,花生蔗糖含量受生育期内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影响大,且温度越高越不利于籽仁蔗糖积累,冷凉生境更有利于发展高蔗糖含量食用花生种质.降低花生品种的含油量可能有助于提高花生的蔗糖含量.试验还从400份供试种质中筛选出W26、W172、W225、W239、W251、W377和W411等7份高蔗糖含量的种质.研究旨在为培育优质特色食用花生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及理论基础,为优质食用花生生产选择最优栽培条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气象因素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不同种皮预处理对滇牡丹种子吸水特性及萌发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滇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滇牡丹种子.
关键词: 滇牡丹 种子吸水特性 萌发情况 曲线回归 相关分析


稀植鲜食蚕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农学学报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杞麓湖临湖周边种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引进9个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长、百荚鲜重、单株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提高3个性状中的任何1个均对产量有促进的作用.不同蚕豆品种表现出开花期和结荚期生长的不一致性,'云豆早6'和'云豆早7'开花、结荚均比其他品种早,采荚期也最长;'云豆早6'和'玉豆3号'在研究区域种植有很好的产量潜力,但是年度间和地区间的高产稳产性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
《中国热带农业 》 2024
摘要:为明确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通过对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有无咖啡绿蚧危害对咖啡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绿蚧危害显著降低了浆果重、浆果纵径、浆果横径、种子纵径、种形指数、果皮重、种子数,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咖啡绿蚧危害对果实间性状相关性产生了影响,有无咖啡绿蚧危害的果实共同相关性状有4对,差异相关性状分别为4对和6对.主成分分析显示,1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2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数量因子和硬度因子,最终确定种子数和硬度2个指标可作为咖啡绿蚧影响小粒咖啡果实的关键性指标.
关键词: 咖啡绿蚧 小粒咖啡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云南省马铃薯食味性状分析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影响马铃薯食味品质的指标,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食味性状进行评价,并测定淀粉、蛋白质、还原糖、VC、铁、锌、磷、钾、钙和镁含量,同时分析块茎质构及蒸后滋味,研究马铃薯营养成分、质地及滋味与蒸熟后的食味关系。结果显示:在食味评价中,开花洋芋的品尝前薯香味4.65分,块茎易断性5.00分,硬度2.88分,粉面性5.00分,湿黏性3.06分,品尝后薯香味4.60分,云薯702具有与开花洋芋类似的食味特点;马铃薯食味性状与块茎中的淀粉、蛋白质、铁、锌、磷及钾含量具有相关性,其中淀粉含量与食味综合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铁、锌、磷及钾含量与食味综合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块茎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根据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来间接改良品种是加速马铃薯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云南省蒙自地区4种桑葚的酿酒特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挖掘不同桑葚品种酿酒品质特征和风味口感,对4个品种桑葚酿制桑葚酒进行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测定分析,以感官评分为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对不同桑葚酒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品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白(ZJ)桑葚酒酒精度偏低,为5.53%vol,黑美人(HM)桑葚酒挥发酸含量偏高,为2.78 g/L;云桑2号(Y2)桑葚酒总多酚含量(1 319.11 mg/L)、总黄酮含量(669.2 mg/L)、总花色苷含量(438.35 mg/L)均最高,ZJ生物碱含量(66.73 mg/L)最高。抗氧化能力方面,红粉佳人(HF)桑葚酒的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均在95%以上,但总抗氧化能力Y2最强,为3 421.62 mg/L。感官评分方面,HM色泽微红透亮、颜色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ZJ口感适宜,香气协调饱满,口感和香气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结合品质分析,确定云桑2号、黑美人、珍珠白为最佳桑葚酿酒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香味和酒精含量具有一定关联,适量的酒精有利于促进果香味形成,但过量容易掩盖其香味特征;多数香气成分与SO2、总酸呈正相关,与干浸出物、总糖呈负相关;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与酒体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总抗氧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亚洲百合及东方百合 AGPase 酶活性及表达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两类百合不同发育时期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AGPase基因表达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使用qPCR、连续监测法、蒽酮法分别测定材料AGPase基因的表达量、酶活性及淀粉含量,再对比两类百合的异同,以得到两类百合AGPase基因的表达量、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各自的特点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克隆到的AGPase基因都具有PLN02241家族蛋白结构特征;定量结果表明,两类百合AGPase大亚基基因表达模式相同,总体趋势类似。小亚基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且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大亚基基因;淀粉及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类百合总体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AGPase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AGPase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在鳞片中高度线性相关,且叶片中的酶活性与鳞片中的淀粉含量也高度线性正相关。【结论】两类百合不同时期的淀粉含量及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但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百合的淀粉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两类百合大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在鳞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相似,但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百合的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AGPase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与淀粉含量正相关。


云南不同亚种优质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分反映淀粉粘度变化过程,第三主成分与淀粉粘度有关.本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索籼、粳稻食味品质差异的内在因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今后云南高原特色优质米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与萌发期模拟干旱抗性的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萌发期耐旱性,探索油菜籽脂肪酸与萌发期耐旱性的关系,便于耐旱种质的筛选,采用PEG-6000 模拟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对 193 份芥菜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变异丰富,尤其是芥酸、花生烯酸和油酸变异系数均超过 50%;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均能显著影响油菜萌发,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材料相对发芽率差异更大,变异系数为 81.66%~112.88%;芥菜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普遍较高,两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材料耐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 0.35~0.56;芥菜型油菜耐旱性与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相关,尤其是脂肪酸组成,高含量的超长链脂肪酸及低含量的长链脂肪酸有利于芥菜型油菜萌发期对干旱的适应.采用连锁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两种不同胁迫条件下材料的耐旱性表现,筛选出 20 个综合耐旱性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系),其中仅有 3 份为低芥材料,超过 80%的材料芥酸含量大于 25%.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品质 耐旱鉴定 萌发期 脂肪酸 相关分析


外源接菌对发酵辣椒微生物群落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Km和植物乳杆菌QB3制备了多种发酵辣椒制品,理化指标分析发现QB3发酵辣椒消耗最多还原糖,导致发酵液的pH值下降最快,并且使短链脂肪酸和VA含量分别提高了62.5%和13.8%。发酵辣椒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代谢组分析表明,接种QB3发酵具有生长优势并降低了微生物的α多样性;发酵辣椒中共检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46种挥发性化合物可能对风味具有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148种微生物可能参与71种化合物的合成,植物乳杆菌和乳酸克鲁维酵母可能参与26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并且乳酸克鲁维酵母是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而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多数与植物乳杆菌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为通过接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制备多种风味发酵辣椒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发酵食品风味的多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辣椒 乳酸克鲁维酵母 植物乳杆菌 多样性 代谢组 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