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胶体与植物蛋白复配对午餐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4
摘要:为改善传统午餐肉易软烂,质构松散的特性,以传统配方午餐肉为对照,选用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及海藻酸钠为辅料进行复配优化,探究植物胶体与植物蛋白对午餐肉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组的最佳配比为:魔芋胶添加量0.20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687%,海藻酸钠添加量0.173%。优化组煮制前后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优化组午餐肉煮制前后的组织形态和总体接受度评分均更高。研究表明植物胶体和植物蛋白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午餐肉煮制前后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


基于文献计量的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中药材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产品品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影响其品质的因素众多,重金属污染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会使其品质下降。探讨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提供依据。结合文献计量学法,通过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下载的1994—2023年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 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不同角度对重金属污染影响中药材相关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94—2023年有关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方面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的发文量最多,为491篇;中文文献相较于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少;中国、美国和日本3国的发文量排世界的前3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290篇,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中占主要地位。该领域共有368种来源出版物,药材、农药残留、土壤、重金属及修复等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领域中,中药材和污染物受到较大的重视,是目前的研究前沿,植物药滇重楼值得继续关注。


不同铵硝比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枝生长、光合特性、代谢酶活性及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粉精灵不同生长期侧枝干物质积累量、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有所差异,以侧芽萌发期T3处理侧枝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2处理在嫩侧枝期、侧枝半木质化期的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侧枝半木质化期,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磷含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Fe元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高,Mg元素吸收量以T5处理最高。此外,在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嫩侧枝期酶活性最高。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粉精灵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且混合氮源处理较单一氮源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侧枝生长,以铵硝比例75∶25促进侧枝生长及提高养分积累和光合效能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高山杜鹃生长发育的氮素施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外源有机肥碳氮比对植烟红壤微环境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碳氮比是反映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有机肥碳氮比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在云南省寻甸酸性山原红壤上,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施无机化肥对照(T1,CK),以及配施不同碳氮比有机肥(10:1、15:1、20:1、25:1)对植烟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5土壤pH升高0.09~0.13个单位;T2、T3、T4、T5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91%~17.40%、9.11%~16.45%、7.16%~43.68%、11.61%~39.54%;T2、T3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12%、14.63%。T2、T3、T4、T5的土壤SOC含量及C/N较CK分别显著提高11.61%~39.54%、4.48%~29.72%。T2、T3、T4、T5的大粒径团聚体(>5、2~5、1~2 mm)含量显著增加20.75%~75.91%、10.06%~54.50%和16.98%~66.13%;而其微团聚体(0.053~0.25、<0.053 mm)含量较CK显著下降10.61%~54.52%;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增加。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其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增加7.36%和14.92%。与CK相比,T2、T3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显著提高11.99%、16.93%及5.92%、15.46%。T3能显著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施碳氮比(10:1、15:1)的有机肥有利于提升土壤pH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丰度,促进烤烟发育,提高烟叶产值和品质。


多用途型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8号的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 2024
摘要:云麻8号是云南省目前工业大麻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覆盖云南省90%以上。云麻8号是集叶用、纤维用、籽糠兼用多用途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雌雄异株,雌雄比例约为1∶1;工艺成熟期103~118 d,全生育期173~192 d;平均株高360 cm,茎粗1.5~2.0 cm;脱胶麻纤维强度10.03厘牛/分特,籽粒含油量30.6%,蛋白质含量23.6%。四氢大麻酚(THC)平均含量为0.07%,大麻二酚(CBD)平均含量为1.33%。该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在云南海拔1400~2300 m的坝区、山区均能种植并获得高产,是符合高产优质及多用途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工业大麻新品种。


侵染云南早春西瓜的西瓜银色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分离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春西瓜是云南热区的特色水果,近年来病毒病发生危害日益严重。为明确侵染早春西瓜的主要病毒,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早春西瓜植株与果实病毒病样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观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D-ELISA)和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侵染早春西瓜的病毒为西瓜银色斑驳病毒(WSMo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ID-ELISA对叶部样品WSMoV和CMV的检出率分别为70%和20%,复合侵染率为15%,RT-PCR对这两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5%,复合侵染率为65%;并且,实验对发病果实种子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发现上述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达10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西瓜WSMoV分离株21YV-40(GenBank登录号:OP617563)、21YV-43(GenBank登录号:OP867047)与云南分离株Banna-2011(GenBank登录号:KM242056)相似性最高,达到99.00%,云南西瓜CMV分离株CMVYN40(GenBank登录号:OP617565)、CMVYN46(GenBank登录号:OP617566)与泰国分离株A27(GenBank登录号:FN552545)相似性最高,达到98.00%。本研究明确了勐海县早春西瓜主要受到WSMoV和CMV的侵染且存在复合侵染,首次发现WSMoV和CMV复合侵染西瓜发病果实种子,为早春西瓜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早春西瓜 西瓜银色斑驳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复合侵染 种子


青蒿中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相关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2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对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2022年,在云南省丽江市烟草种植区不同烟区采集叶片黄化、皱缩以及无症状的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样品共计14份,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和RT-PCR对其病原病毒进行检测。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样品中有9份样品检测出TSWV,检出率为64.28%,有3份样品检测出TMV,检出率为21.43%,2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同样为21.43%;利用RT-PCR对复合侵染的3份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3份复合侵染青蒿样品中获得3条TSWV N基因序列、3条TMV cp基因序列和2条TMV RdRp部分序列。TSW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云南的TSWV-2分离物相似性最高,为99.6%;TM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辽宁的TMV-Shenyang分离物和分离自云南的TMV-Yongren-1相似性最高,均大于99.4%。这是首次发现TSWV和TMV 2种不同属病毒复合侵染青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