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轮作对植烟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Meta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轮作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揭示影响烟叶化学品质的关键因子,在Web of Science、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Google Scholar等中英文数据库,以长期定位试验、烟草轮作、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烟叶化学成分为关键词,筛选代表性文章51篇,涉及轮作试验194个,非轮作对照试验51个,提取有效田间数据1008组,通过Meta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轮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科类作物与烟草轮作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质量指标及提高烟叶钾(42.46%)、糖碱比(40.86%)、烟碱(38.59%)、还原糖(38.59%)和总糖(38.51%)等化学成分指标(P<0.05),使各成分更加协调,其中,以烤烟-禾本科轮作模式的效果最好;化学成分含量还受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1:R2=0.4468,2:R2=0.4673)、有机质含量(1:R2=0.5089,2:R2=0.3674)、酸性磷酸酶活性(1:R2=0.3161,2:R2=0.3850)和微生物Ace指数(1:R2=0.2026,2:R2=0.2660)与烟叶糖碱比(1:R2)和钾含量(2:R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微生物Ace指数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糖碱比的主要因素。轮作模式对烟草叶片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禾本科-烟草轮作模式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烟叶的化学成分都有积极的影响。Meta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基于这些结果,建议实施禾本科和烟草轮作制度,以提高烟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该系统应综合考虑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土壤质量指标,优化烟草生长条件。通过调整轮作制度和土壤管理方法,农民可以在保持烟草质量的同时获得更高的产量,从而提高工业产量和效率。

关键词: 烤烟轮作 烟叶化学成分 Meta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西县云当归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探析及生产建议

中国果菜 2025

摘要:为提高草莓生产力,本文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栽培方式、带动示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挂果情况8个指标,建立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体系,对江川区九溪镇草莓种植情况及莓农种植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九溪镇草莓主栽品种为‘妙香7号’,以简易棚覆盖+平墒栽培模式为主,大部分莓农种植年限在4~6年,种植面积大于0.28 hm2,种植户能较好地掌握植株茎叶、开花、结果期的技术管理及开展病虫害防治,但以施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主,而且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从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评价总分值以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种植规模、挂果情况分值达强关联程度,提高其分值权重能反映草莓种植户的种植水平,表明本次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的设立相对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九溪镇草莓生产应加大草莓主栽品种的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措施落实率,开展优良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示范,推动草莓绿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草莓 种植水平 评价指标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绿肥-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长期施用不同绿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西南地区的绿肥选种提供参考依据。依托7年长期定位试验,选择3种绿肥品种,设置4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CK)、光叶紫花苕+常规施肥(CV)、肥田萝卜+常规施肥(CR)、黑麦草+常规施肥(CL),分析比较不同绿肥处理玉米产量、玉米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同绿肥处理下,2018—2023年6年的平均产量表现为CV>CR>CL>CK,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不同绿肥处理2年玉米籽粒平均氮、磷含量CV处理表现得最高,籽粒平均钾含量CL处理最高。秸秆平均氮含量CV处理较CK提升了约36.5%,秸秆平均磷含量CL处理比CK提升了约75%,秸秆平均钾含量CV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2年均值可以看出,CV、CR、CL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玉米的籽粒氮、钾含量和秸秆氮、磷、钾含量。与CK相比,各处理2年的平均籽粒氮吸收量提高了1.3%~20.0%,籽粒钾吸收量提高了5.2%~47.9%,籽粒氮吸收效率从2年均值可得出提高了1.5%~20.4%、钾吸收效率2年均值提高了5.0%~52.9%,玉米籽粒吸收量和吸收效率均值表现为CV>CL>CR>CK。综合来看,不同绿肥处理均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光叶紫花苕对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肥田萝卜和黑麦草均不同程度提升了土壤的磷、钾含量。因此,在西南地区绿肥选种种植中,选择光叶紫花苕可维持提升玉米产量,且能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改善土壤肥力。

关键词: 绿肥品种 长期轮作 土壤肥力 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2025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石斛生态种植,打造绿色品牌,发挥耿马县石斛产业链完备的优势,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耿马县 石斛 产业现状 转型升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富含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多糖、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潜在的应用价值.广泛研究表明,咖啡对人类健康有益.经常喝咖啡可以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次,喝咖啡也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痴呆)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对这些效应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从生物碱、酚酸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三类着手,从免疫调节,菌群调节、抑制炎症等多方面着手阐述咖啡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为咖啡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助力咖啡的高值化利用.

关键词: 咖啡 生物活性 健康功效 咖啡因 绿原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设计结合CRITIC、熵权-TOPSIS法研究复配精油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易受微生物污染,柠檬精油、香茅精油和肉豆蔻精油的复配精油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精油的配比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以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配比的复配精油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筛选出最适宜在泡菜中使用的复配精油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精油的最佳配比为柠檬精油0.05 g/kg、香茅精油0.15 g/kg、肉豆蔻精油0.15 g/kg。该研究可为泡菜的绿色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泡菜 发酵过程 复配精油 正交试验设计 CRITIC 熵权-TOPS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水稻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与品种的适应性密切相关。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评估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适应性。通过利用AMMI模型,对连续2 a在云南6个不同试点种植的‘云粳37号’及其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性状在品种与环境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基于性状的稳定性参数ASV、Di和WAASBi,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剑叶长度和剑叶角度等,这些与产量和株型紧密相关的性状,在4个品种中‘,云粳37号’展现出最佳的稳定性。这表明不同环境条件对‘云粳37号’的产量和株型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云粳37号’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在云南粳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食味 水稻 粳稻 ‘云粳37号’ 稳定性 AMMI模型 农艺性状 稳定性分析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数学和响应面法优化桑葚醋饮料生产工艺

食品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桑葚为原料制备桑葚醋饮料,以花青素含量和单宁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分析优化桑葚汁酶解和脱涩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模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桑葚醋饮料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桑葚汁最佳酶解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 min,桑葚汁花青素含量为86.95 mg/L;桑葚汁最佳脱涩工艺为单宁酶添加量0.2%、脱除温度50℃、脱除时间120 min,桑葚汁中单宁脱除率达76.02%;最优桑葚醋饮料配方为桑葚汁添加量15%、冰糖粉添加量4%、荞麦醋添加量38%,该配方下生产的桑葚醋饮料模糊综合感官评分为84.62分。

关键词: 桑葚 荞麦醋 醋饮料 模糊数学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枯萎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 2025

摘要:胡椒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而枯萎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深入探究云南省绿春县枯萎病频发的原因,分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并揭示健康与发病状态下的胡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环境因子的差异,采集健康和患枯萎病的胡椒植株根际土壤样本,通过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健康与患病样品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变化,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在门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之相反;在属水平上,健康根际土壤中的嗜酸栖热菌属、HSB_OF53-F07、酸杆菌属、JG30a-KF-32、FCPS473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植株,患病的土微菌属、卢得曼氏菌属、鞘氨醇单胞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LEfSe算法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患病胡椒根际土壤所富集细菌差别较大;RDA分析表明,铵态氮、有机碳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健康与患病胡椒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与胡椒健康状态紧密相关,推测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等有益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和土壤酶活性的降低是导致枯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可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枯萎病 胡椒 根际细菌 土壤理化性质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