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诱导蓖麻伸缩茎节的转录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探索调控蓖麻株高生长的关键代谢通路及基因,以期为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理想株型的蓖麻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方法】以外源赤霉素诱导蓖麻伸长茎节和多效唑诱导缩短茎节,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赤霉素处理后(GA vs CK)和多效唑处理后(PAC vs CK)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赤霉素处理显著诱导153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619个基因上调,920个基因下调;而多效唑处理则导致786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包括380个上调基因和406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组分构建、生物合成过程、信号传导及转录调控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赤霉素氧化酶基因RcGA2ox7、RcGA2ox3在赤霉素处理下显著上调,而RcGA20ox3和RcGA20ox4则在多效唑处理下上调,这些基因通过调控体内活性赤霉素浓度,响应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作用。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表达基因的主要富集通路包括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以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多种激素相关基因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达。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单木质醇聚合为大分子木质素的过氧化物酶基因28320.t000063和30015.t000008响应赤霉素处理下调表达,响应多效唑处理上调表达。GA处理导致类黄酮合成途径的主要基因上调表达,PAC处理与之相反,GA处理促进类黄酮生物合成增加,导致木质素合成减少。【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成功筛选出一批可能参与蓖麻株高调控的关键基因,包括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生长素信号传导基因、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基因以及类黄酮合成基因。这些发现不仅为揭示蓖麻株高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也为未来通过基因编辑或分子育种技术优化蓖麻株型奠定基础。另外,由于外源赤霉素会干扰蓖麻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蓖麻生产中应避免施用赤霉素。

关键词: 蓖麻 株高 转录组分析 激素信号传导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用杀虫剂对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和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对白背飞虱主要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稻茎浸渍法开展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测定室内毒力LC50和抗性倍数RR;采用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方式对7种杀虫剂开展防治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药后3和7 d白背飞虱的百株虫量和校正防效,以及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百株虫量和校正虫口减退率。【结果】抗药性监测:与敏感种群比较,10%三氟苯嘧啶SC、25%吡蚜酮SC、60%烯啶虫胺SP、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WG、25%吡虫啉SP和25%呋虫胺OD对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的LC50分别为0.18、1.31、0.84、2.40、0.66、0.96和6.43 mg/L,抗性倍数RR分别为0.42、2.74、3.07、4.83、6.87、8.81和31.99倍。该种群对呋虫胺为中等抗性,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为低抗性,对其余药剂敏感。田间药效试验:7种杀虫剂药后7 d对白背飞虱的校正防效为85.35%~95.91%,其中氟啶虫胺腈的防效相对较差,其余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天敌安全性评价:药后7 d白背飞虱的主要天敌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0.37%~51.10%和43.90%~86.10%,7种药剂对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均会产生药害,其中对蜘蛛相对较安全,对黑肩绿盲蝽相对欠安全。【结论】7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效果良好,推荐作为常用田间防治药剂使用。其中,吡蚜酮和三氟苯嘧啶防效更佳,对天敌安全性较好。应注意将呋虫胺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田间药效 抗药性监测 天敌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剂对高水分'热研4号'王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在高水分发酵条件下,不同发酵剂对‘热研4号’王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A组、B组、C组)和对照组(CK),每组3个重复,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与CK组无显著区别,各处理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P含量均低于CK组,各处理组的Ca含量均高于CK组,C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各处理组的所有饲喂价值指标均高于CK组。经发酵剂处理后,A组pH最低,C组氨态氮/总氮最低,各处理组的乳酸含量均低于CK组,乙酸含量均比CK组高,C组的丁酸含量最高。对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可得,各处理组得分均低于CK组。利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王草青贮品质进行综合比较,B组的青贮品质最佳。综上,添加微生物发酵剂能一定程度改善王草的营养品质,除C组外,A组、B组的青贮品质也均能得到改善,但不能提高其发酵品质,仍需进一步开展发酵剂的筛选,以更好推进高水分王草的青贮饲料化利用。

关键词: ‘热研4号’王草 发酵剂 高水分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结合残差神经网络鉴别黄精属物种

分析测试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SG)5种预处理方法,构建了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同时构建了深度学习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绘制了不同维度的光谱图像,包括一维MIR,同步、异步和综合二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投影图像的10个数据集,并将其与ResNet模型相结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不同,MSC预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DT、RF和SVM 3种算法的准确率。基于同步二维相关光谱数据集的ResNet算法建模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100%,损失值较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时间成本低,可以准确鉴别黄精属物种,为食品、中草药等其他领域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黄精属物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不同维度光谱图像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滇重楼灰斑病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气候类型高原湖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素来源及其贡献的差异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不同气候类型高原湖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浓度、主要来源及其贡献差异可为区域地下水硝酸盐(NO3-)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方向.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洱海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程海湖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化学指标和多同位素技术(δ15N-NO3-、δ18O-NO3-、δ18O-H2O和δ2H-H2O),并结合稳定同位素(SIAR)模型,分析洱海和程海湖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差异,识别NO3-来源并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洱海和程海湖区超过33%和5%的浅层地下水采样点硝态氮(NO3--N)浓度劣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Ⅲ类水质要求(20 mg·L-1).洱海和程海湖区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δ18O-H2O和δ2H-H2O)均平行于全球和中国的大气降水线,且存在较大截距,表明大气降水并不是两个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洱海湖区浅层地下水中NO3-来源的贡献率为土壤有机氮(53.77%)最高,其次是氮肥(21.75%)和粪便及污水(21.55%),大气沉降氮(2.93%)最低,地下水氮的转化过程中存在反硝化作用.程海湖区浅层地下水中NO3-来源的贡献率为:粪便和污水(44.88%)>土壤有机氮(37.03%)>氮肥(16.17%)>大气沉降氮(1.92%),地下水氮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硝化作用.气候类型显著影响着浅层地下水位,改变着氮素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进而影响着地下水氮的浓度和NO3-主要来源贡献,但NO3-主要来源并不受气候类型的影响,更多受土地利用、农业活动和粪污处理方式等影响.

关键词: 气候类型 高原湖泊 浅层地下水 硝酸盐来源 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蒜芥茄SsFLS2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云南野生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 Lam.)中的FLS2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以及表达情况予以分析,初步探究野茄FLS2基因在黄萎病胁迫下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前期所测转录组数据(蒜芥茄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克隆获取蒜芥茄FLS2基因,命名为SsFLS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SsFLS2基因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其在蒜芥茄根、茎、叶的表达以及在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蒜芥茄SsFLS2基因全长3655 bp,具有完整的ORF框,编码1126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5596H8814N149401627 S4,理论分子量为124.34 kD,理论等电点(pI)为7.33,总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081.该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42.81%的无规则卷曲、40.23%的α-螺旋、13.23%的延伸链以及3.73%的β-折叠组成,且存在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膜上,其中可被磷酸化且超过阈值线的位点,共计151个.SsFLS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同源蛋白(XP 006358149.2)的关系最近.RT-qPCR检测发现,在蒜芥茄根、茎、叶中均有SsFLS2基因的表达,且根、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茎部;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72 h內,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在24 h时,SsFLS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大幅度增加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蒜芥茄的SsFLS2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基因表达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sFLS2是蒜芥茄响应黄萎病胁迫的重要基因,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蒜芥茄黄萎病抗性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蒜芥茄 Flagellin sensing 2(FLS2)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食螨释放量对其防控柑桔全爪螨效果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云南省泸水市怒江大峡谷的一个沃柑基地,2022年9月中旬于柑桔全爪螨不同种群密度(≤15头/株、25~55头/株和≥95头/株)区分别每株释放捕食螨1袋(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3 000头)和2袋(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6 000头)后(以不释放捕食螨为CK),调查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变化,分析释放捕食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柑桔全爪螨≤15头/株区,每株释放1袋和释放2袋捕食螨的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差异不明显,但与CK差异明显;在柑桔全爪螨25~55头/株区,每株释放2袋捕食螨的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明显低于释放1袋,且释放捕食螨的均明显低于CK;在柑桔全爪螨≥95头/株区,2个捕食螨释放处理的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均表现下降趋势,释放1袋的柑桔全爪螨种群下降速度低于释放2袋。在柑桔全爪螨≤15头/株区,捕食螨释放1袋/株和2袋/株均可起到好的防控效果,但考虑到防控成本,建议选择释放1袋/株。在柑桔全爪螨25~55头/株区,释放捕食螨2袋/株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第28天至第63天的防控效果达(84.19±4.99)%以上。在柑桔全爪螨≥95头/株区,释放捕食螨防控柑桔全爪螨的效果差,宜先使用药剂防控来降低柑桔全爪螨种群基数,再释放捕食螨。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柑桔全爪螨 种群动态 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棱羊肚菌营养亲和调控行为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梯棱羊肚菌Morchellaimportuna同一子囊果的子代单孢菌株间普遍表现为营养不亲和关系。本文以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多个梯棱羊肚菌子囊果为材料,分离同子囊中的单孢菌株,研究同子囊、不同子囊单孢菌株间的营养亲和关系,并鉴定它们的交配型和mimpvic32、mimpvic33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来自YPL6群体的所有子代单孢菌株间营养亲和群数不超过4个,营养亲和的单孢菌株Y282与Y346杂交,子代子囊果同子囊中单孢菌株营养亲和,所有分离单孢菌株与亲本菌株形成一个营养亲和群;产生Ⅰ型拮抗单孢菌株Y282与Y134杂交,产生Ⅱ型拮抗单孢菌株Y282与Y88杂交,子代子囊果同子囊8个单孢菌株形成2–3个营养亲和群。Y282分别与两株野生单孢菌株ZQW10和ZQW31杂交,同子囊的8个单孢菌株形成4个营养亲和群,而不同子囊的单孢菌株间普遍表现为营养不亲和,形成多个营养亲和群。梯棱羊肚菌的营养亲和性或由多个位点调控,亲本间调控位点上无遗传差异,则所有子代单孢形成一个营养亲和群;亲本间具有遗传差异的调控位点数越多,子代单孢形成的营养亲和群数越多。每个子囊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间重组、交换和分离的方式不同,导致同子囊、不同子囊的单孢间具有遗传和表型的差异。

关键词: 羊肚菌 子囊孢子 拮抗 交配型 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杀菌剂对玛咖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霜霉病是玛咖繁种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时可造成玛咖种子大量减产.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玛咖霜霉病的化学药剂,以7种常规杀菌剂为供试药剂,对玛咖繁种期发生的霜霉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间隔期10 d在田间连续喷施3次后,10%烯酰吗啉水乳剂1 2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对玛咖霜霉病的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以10%烯酰吗啉水乳剂的防效最佳,第3次施用后防效为97.79%.

关键词: 玛咖霜霉病 杀菌剂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