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基于CARAH预警系统对8种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的防效评估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新型高效绿色杀菌剂及生物农药,为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优化的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系统指导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种新型杀菌剂及2种植物源农药在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上进行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评估,评价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的晚疫病防效。从预测中心病株开始,晚疫病每完成一代侵染进行一次防控。【结果】预警系统预测合作88将在7月2—4日出现中心病株,田间调查显示,对照处理7月3日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优化的预警系统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的准确率达100%;根据预警系统指导,从7月1日第一次施药至8月30日最后一次施药共开展9次防控。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调查显示: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叶部和茎部晚疫病的防效分别在85.50%和87.50%以上,其中31%噁酮·氟噻唑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95.00%和96.75%;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的防效较高,分别达到90.50%和92.50%。预警系统指导下应用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增产显著,增产幅度在116.29%~257.69%,对照处理的商品薯率仅为38.27%,杀菌剂防控的商品薯率为71.60%~79.94%。【结论】CARAH系统测报与田间晚疫病的实际发生高度吻合,可精准指导晚疫病防控。6种化学杀菌剂和2种植物源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高防效,推荐在生产中用于晚疫病防控,尤其是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替代化学杀菌剂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化学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 田间防效 CARAH预警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摘要:为了解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产量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云南省2019—2021年地麦区域试验数据和2020—2021年生产试验数据,对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4在2019—2021年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5 620.5、5 223.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02.5 kg/hm2,在参试品种中均排名前列,且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云麦56,表明其丰产性优;高稳系数在2019—2020年排名第3,2020—2021年排名第9,说明云麦84的产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穗粒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可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产量。综合分析,云麦84是一个高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其高产栽培的重点是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云麦84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肥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中晚熟黄绿色免套袋苹果新品种在昭通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中田""青林"是自日本引进的黄绿色中晚熟苹果新品种,"中田"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28.12 g,果面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松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92%,带皮硬度7.28 kg/cm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6.86 mg/100 g,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青林"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17.34 g,果面采收时绿黄色,后逐步变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63%,带皮硬度9.82 kg/cm2,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6.48 mg/100 g,果实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2个品种鲜食品质佳,常温条件下果实可保存35~40d."中田""青林"2个苹果新品种,免套袋栽培性状良好,抗病性有所提高,可供应9-10月中高端市场,适宜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及气候类似地区作为特色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苹果 新品种 引种 无袋栽培 昭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低温诱导的风味咖啡滋味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卡蒂姆咖啡鲜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低温(-40℃)、低温(-20℃)、软冻温度(-7℃)、冰温(-2℃)、冷藏温度(4℃)、常温(25℃)处理咖啡鲜果后咖啡熟豆的生物碱、有机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系统聚类对结果进行分类分析,最后通过感官评定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处理咖啡后酸味相关化合物苹果酸含量由低到高为-40℃<25℃<-20℃<4℃<-7℃<-2℃,苦涩味相关化合物奎宁酸含量由低到高为-40℃<25℃<4℃<-20℃<-7℃<-2℃,葫芦巴碱含量由低到高为-40℃<25℃<4℃<-20℃<-2℃<-7℃.-40℃处理咖啡鲜果,其苹果酸、奎宁酸、葫芦巴碱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3.83、531.91、9.31 mg/g.-40℃处理感官评分最高,能得到诸如热带水果、牛奶巧克力、黑莓等风味.不同温度处理咖啡鲜果后咖啡熟豆中多酚、黄酮含量差异显著,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显著.系统聚类(平方欧式距离为15)获得的分类结果与滋味呈味物质含量、抗氧化性结果一致.综上可得,超低温(-40℃)诱导处理咖啡鲜果可获得风味独特的咖啡.

关键词: 咖啡 超低温诱导 生物碱 有机酸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的活性和含量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不同品种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α-AI)的活性和含量差异,为α-AI专用型白芸豆的品种选育和加工生产提供指导。以大白芸豆(YWL1、YWL2)、中白芸豆(Tbh1、Tbh2)、小白芸豆(云白1、云白2)品种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α-AI的活性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超滤膜进行不同分子量α-AI1(6~20 ku)、α-AI2(21~40 ku)、α-AI3(41~60 ku)的分离,测定不同分子量α-AI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白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灰分含量差异明显,含量分别为17.5%~26.9%、1.1%~2.3%、32.9%~43.5%、3.8%~4.6%。云白1蛋白质含量最高(26.9%);YWL2灰分含量最高(4.6%),Tbh2脂肪含量最高(2.3%);α-AI的活性依次排序为YWL1>YWL2>云白1>Tbh1>Tbh2>云白2;α-AI的含量依次为云白1>YWL1>Tbh1>YWL2>Tbh2>云白2;将α-AI提取液进行膜分离得到3种不同分子量结构的α-AI1(6~20 ku)、α-AI2(21~40 ku)、α-AI3(41~60 ku),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 315±313)、(1 1491±1 226)、(45 683±1 914) U/g,依次是α-AI3>α-AI2>α-AI1。综合比较发现,YWL1具有较高的α-AI活性和含量,分别为23 156 U/g和7.04%,更适于α-AI的生产。

关键词: α-淀粉酶抑制剂 白芸豆 品种筛选 膜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香花型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石斛属(Dendrobium)盛花期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扭瓣石斛(D.tortile)、鼓槌石斛(D.chrysotoxum)和密花石斛(D.densiflorum)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种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共 70 种,包括酯类、醇类、酚类、酮类、烷类、烯类、醛类以及其他等 8 类,其中烯类总含量最高,为主要挥发性成分.球花和密花石斛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β-石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0.46和6.91 μg/(g·h);而扭瓣石斛为醋酸辛酯[6.11 μg/(g·h)];鼓槌石斛为β-罗勒烯[5.23 μg/(g·h)].该研究有利于评价和筛选有价值的芳香石斛兰种质资源,为香型石斛兰品种培育和兰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斛属 花朵 GC-MS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滇黄精多糖及其代谢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滇黄精块茎多糖积累的规律及其酶活性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对3年生滇黄精植株进行4种水分胁迫处理,并对部分重度干旱植株进行复水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SS、SPS、AI、UGP、NI5种酶的活性;采用0.2%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显示,SS、SPS、AI、UGP、NI分别在含水量在20%、40%、20%、20%、20%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滇黄精多糖含量在20%含水量处理组最高.干旱胁迫与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可以提高滇黄精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且有利于滇黄精块茎多糖的积累,能有效提高滇黄精品质,这对滇黄精的种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酶活性 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与路径

中南农业科技 2024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是云南省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关键.基于云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科研院所和行业部门座谈,剖析云南省在建设特色农业强省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从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有效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云南省特色农业强省建设.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 高质量发展 障碍 路径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家蚕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