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甘蔗产业及其机械化应用现状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云南省第二大甘蔗种植区,其产业发展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德宏甘蔗产业发展面临丘陵山地机械化推进缓慢、同其他经济作物竞争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甘蔗产业发展。经调查分析,2021—2022榨季甘蔗种植面积81.3万亩(1亩≈667 m~2),农业产量389万t,入榨364万t,食糖产量47万t,出糖率12.91%。机械化耕整地基本实现,坝区平坦地块机种达99%,机械化中耕培土37.73万亩(占比46.4%),机械化收获9.6万亩(占比11.8%),仅陇川坝区就占全州机械收获量的93.99%。本文就当前蔗区甘蔗产业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甘蔗产业政策、附加值延伸、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产业服务等方面给出建议,旨在推进当地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两个柠檬品种叶片离区响应乙烯利处理的转录组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艾伦尤力克是尤力克柠檬的一个芽变品种,结果性状优良,但冬季落叶严重,影响翌年产量,且其落叶的响应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探究柠檬叶片脱落的分子调控机制,以2个冬季落叶程度不同的柠檬品种艾伦尤力克和云柠1号为材料,分别于落叶前期(E24)、落叶中期(E48)和落叶后期(E72)采集叶柄离区,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2个品种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落叶前期、落叶中期和落叶后期分别获得1400个、2466个和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落叶中期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GO分析表明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铁离子结合、转录调节活性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葡聚糖代谢过程、葡聚糖代谢过程、细胞外围、细胞壁等相关基因在这3个时期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KEGG分析表明,落叶中期富集的差异基因数及相关代谢途径最多,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等途径,通过对以上4个途径的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进行分析,最后筛选得到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蛋白、吲哚乙酸诱导蛋白、吲哚-3-乙酸-氨基合成酶、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发病相关基因转录激活因子AP2和发病机制相关蛋白等13个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柠檬叶片脱落的调控有关.qRT-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相一致.以上结论丰富了柠檬叶片脱落相关研究,为柠檬落叶候选基因筛选、落叶途径解析提供可靠数据.


苏红*明草和云夏3*云夏4饲料效率调查试验初报
《中国蚕业 》 2024
摘要:苏红×明草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近几年合作选育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病家蚕新品种,云夏3×云夏4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为了深入了解苏红×明草和云夏3×云夏4的经济效益指标,以菁松×皓月为对照蚕品种,调查了2对品种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苏红×明草4~5龄龄期经过最短,为11 d 3 h,云夏3×云夏4次之,为11 d 9 h,都比菁松×皓月短。4~5龄桑叶食下量云夏3×云夏4最少,为每头蚕22.684 g,苏红×明草次之,为每头蚕23.089 g,都比菁松×皓月少。基于全茧量的饲料效率和基于茧层量的饲料效率苏红×明草都比其它2对家蚕品种高,分别为9.182%和2.006%,云夏3×云夏4的基于全茧量的饲料效率和基于茧层量的饲料效率分别为8.688%和1.891%,也都比菁松×皓月高。因此,苏红×明草和云夏3×云夏4的饲料效率比菁松×皓月高,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关键词: 苏红×明草 云夏3×云夏4 菁松×皓月 饲料效率 叶丝转化率 全茧量 茧层量


云南白菜根肿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对云南白菜根肿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为云南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乡大棚白菜根肿病发病严重的地块,采集正常生长或发病较轻的白菜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分离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生化检测及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经初步筛选共获得46株细菌.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30株细菌,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TB-7菌株,该菌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6.88%;白菜植株内共分离出16株内生细菌,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EB-15菌株,该菌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7.38%.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TB-7菌株作为目标菌株,经鉴定,TB-7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菌体菌落较小,颜色淡黄色,表面光滑且扁平,菌体湿润,不透明,边缘规则;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TB-7菌株是好氧菌,V-P、淀粉水解、pH 5.7,生长3项检测指标均呈阳性,柠檬酸盐、丙酸盐、D-木糖、L-阿拉伯糖、D-甘露醇、明胶液化、7%NaCl生长、硝酸盐还原8项检测指标均呈阴性;16S rDNA扩增产物约为1500 bp,测序结果表明,TB-7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firmus)同源性达到100%,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结论]通过初步筛选及鉴定,获得1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抑制率达到76.88%的拮抗菌株,该菌株的获得可为解决云南本地日益严重的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天麻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 2024
摘要: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并分析天麻在国际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200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天麻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VOSviewer1.6.19、CiteSpace6.2.R4、BibliometrixR4.3.2和Excel2019对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情况、文献所属国家、机构及作者的合作关系、文献共被引频次、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39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共纳入613篇文献。天麻相关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2000年,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我国关于天麻的文献量最多,共496篇。核心作者共162位,国家、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松散。10篇高被引文章均对天麻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天麻素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热点从天麻提取液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探索转变为疾病改善的通路机制研究;天麻通过参与氧化应激进而影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新热点。结论: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直观反映了天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可为天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麻 天麻素 文献计量学 Bibliometrix CiteSpace VOSviewer


果桑园桑椹菌核病防控实践与发展建议
《中国蚕业 》 2024
摘要: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深入实践,总结了应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归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果用桑品种选育更新推广滞后、果桑园选址建园和种植密度及日常管理不科学、果桑园行间及周边农田栽培作物不当、传统露天栽培模式风险大效益不稳定、适宜防治桑树病虫害的药剂单一且防效差、不能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控草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果桑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及示范推广、科学规划合理定植及精细化管理、果桑园行间合理间套作农作物、周边不种植菌核病易感植物、加强果桑设施栽培研究、规模化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加快病虫害防控化学药剂的研制及更新进度、科学除草及使用除草剂杀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等果桑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桑椹 菌核病 防控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高效发展 对策建议


经典名方中草果的本草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草果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产地、入药部位、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此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草果"一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代本草均以草果为正名,尚有草蔻、豆蔻、漏蔻、老蔻、草豆蔻等别名.历代所用草果的主流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的干燥成熟果实,但宋代草果常作为豆蔻或草豆蔻的别名,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是最早将草果作为单独药材分条记载的本草,清代及其以前受早期古籍的影响,仍有部分书籍将草果与其他姜科植物混淆,直至近现代才将其区分开来.历代本草记载草果的产地为云南、广西,后逐渐扩充至贵州等地,现云南为我国草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成为草果的主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记载草果的采收时间为阴历八月,多为去壳生用或煨炒;现今草果的采收期一般在10-11月,采收后晒干或烘干.关于草果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记载古今文献基本一致,即性温,味辛,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草果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A.tsaoko为其药用基原,炮制方法可根据处方要求,未标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草果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采收加工


云南瑞丽4个主栽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规律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云南瑞丽地区主栽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确定果实适时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主栽的4个柑橘品种(沃柑、冰糖橙、茂谷柑、W·默科特)为试材,分别从花后150~330 d(2020年8月12日—2021年2月8日)和花后240~405 d(2021年11月8日—2022年4月28日)开始采果,每隔15 d定期采样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随着柑橘果实的成熟,4个品种果实单果质量及横、纵径呈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沃柑在花后270 d前、冰糖橙在花后255 d前、茂谷柑在花后300 d前、W·默科特在花后285 d前其果实结束快速生长膨大期;2年内,除茂谷柑转色期一致外,W·默科特果皮转色期早于第1年,沃柑和冰糖橙转色期晚于第1年。冰糖橙、沃柑、茂谷柑和W·默科特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质量分数分别在其花后240、315、300、270 d后基本稳定,可滴定酸(TA)质量分数分别在花后180、210、240、240 d后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考虑单果质量、横纵径、果皮颜色和内含物质量分数等指标,沃柑在花后315 d、冰糖橙在花后255 d、茂谷柑在花后300 d、W·默科特在花后285 d时果实达到采收成熟度,适宜开始采收。
关键词: 柑橘 发育成熟期 外在品质 内在品质 品质变化 采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