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合欢花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合欢花为原料,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利用超声提取法研究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对合欢花黄酮含量的影响;并研究合欢花黄酮的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合欢花中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20 W、料液比(1∶8) g/mL、乙醇浓度80%、时间为100min,提取的合欢花黄酮含量为9.23%。对合欢花黄酮提取液真空冷冻干燥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时发现,当合欢花黄酮浓度为7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67.15%;浓度为100μg/mL时,对ABTS+·的清除率为83.27%。LC-MS检测到合欢花黄酮类物质有27种,其中槲皮素量最高,达到412.472μg/g,其次是芦丁,含量为88.753μg/g,异槲皮苷的含量排在第三,含量为83.641μg/g。该研究为合欢花在食品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合欢花 工艺优化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种植适宜区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三七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三七引种栽培、规模生产以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云南省131条三七地理分布数据和15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影响三七分布的主导因子,划分云南省三七种植适宜区,明确1961—2020年间云南省三七种植适宜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三七分布的主导因子和对应的最适宜区的阈值分别为平均气温日较差(小于10.0℃)、最高气温≥33℃天数(少于5 d)、坡向(北向)、≥10℃年积温(4708.0~5331.9℃d)、年日照时数(1636.7~1963.3 h)和降水季节性差异(92%~96%)。(2)三七种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东南部,包括文山、红河、昆明、玉溪和曲靖等地,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4.8%。(3) 1961—2020年间的气候变化提高了云南三七的种植适宜性和适宜区面积,适宜性提高的区域约占全省的18.1%。(4) 60多年间,云南省三七最适宜区界限呈向北扩张趋势,适宜区呈向高海拔、高纬度区域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云南省三七产业布局和降低气候变化对三七生产的潜在风险,以及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三七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主导因子 种植适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黔西南烟草中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鉴定及遗传结构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烟草中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的发生和病毒的群体遗传结构,了解该TVBMV贵州烟草分离物上的遗传变异机制.利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超薄切片制样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自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具有典型TVBMV症状的烟草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基于病毒分离物CP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22份烟草样品中,TVBMV的检出率为13.64%;所获得的TVBMV贵州烟草分离物与GenBank上公布的其它42个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4.1%-99.6%和93.4%~100%;基于C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按照地理分布将分离物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受到地理分布的影响,各组TVBMV分离物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负选择作用、遗传漂变和生态环境是TVBMV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方式.研究结果为贵州烟草病毒病的防控和抗病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烟草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变异 CP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试早柚'果实无核成因探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试早柚'果实无核成因,以'东试早柚'及其杂交群体为试材,利用醋酸洋红和苯胺蓝染色法、杂交授粉及分子标记等手段探究'东试早柚'无核原因.结果显示:'东试早柚'的花结构完整,花粉活力及萌发率分别为94.80%和86.20%;'东试早柚'自交表现为不亲和,而与'沙田柚'杂交亲和;利用S5、S6基因型分子标记从'沙田柚'×'东试早柚'的175株杂交子代中共鉴定出F1代杂种164株,排除了'东试早柚'雄性不育的可能;连续2 a田间试验观察显示,'东试早柚'刺激性单性结实和天然单性结实的平均座果率分别为13.04%和25.56%.结果表明,'东试早柚'自交不亲和并具有一定的单性结实能力是导致其无核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 ’东试早柚’ 雄性不育 自交不亲和 单性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甲基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协同包埋柠檬香茅精油及微胶囊抑菌性能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柠檬香茅精油在延长泡菜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以柠檬香茅精油为芯材,羧甲基淀粉钠、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制备柠檬香茅精油微胶囊,考察羧甲基淀粉钠与酪蛋白酸钠的质量比对柠檬香茅精油微胶囊的理化性能、微观形态、热稳定性等的影响,评估微胶囊化对精油中化学成分及泡菜中主要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淀粉钠与酪蛋白酸钠质量比为1:5、1:9时,精油包埋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98.29%、96.90%,其外观为球状、块状,随酪蛋白酸钠含量的增加,微胶囊表面的微孔逐渐减少,空洞变小。热失重曲线中最大失重速率的温度随酪蛋白含量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最高达314.27℃,纯精油仅为106.2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精油微胶囊处理保留了诸如橙花醇(34.69%)、乙酸香叶酯(27.41%)、芳樟醇(5.65%)、石竹烯(6.50%)等抑菌成分。这使得柠檬香茅精油微胶囊对泡菜中枯草芽孢杆菌(主要的腐败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包装袋胀袋的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性,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97.66、195.31μg/mL,最大杀菌浓度均为1562.5μg/mL。综上所述,羧甲基淀粉钠与酪蛋白酸钠作为包封剂制备柠檬香茅精油微胶囊具有可行性,且对泡菜中主要腐败菌有抑制效果。这为进一步探究柠檬香茅精油在延长泡菜货架期上的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柠檬香茅精油 微胶囊 羧甲基淀粉钠 酪蛋白酸钠 抑菌性能 泡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坚果加工与产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澳洲坚果种植大国,但我国澳洲坚果还处在初加工阶段,加工副产物也未被充分利用,为促进我国澳洲坚果的精深加工利用,综述了澳洲坚果的营养成分、加工产品、产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并对澳洲坚果的综合加工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澳洲坚果富含脂肪、蛋白质、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其主要加工产品有坚果油和开口坚果;澳洲坚果产业副产物包括饼粕、青皮、果壳、叶、花,在提取蛋白质,制作堆肥、燃料、茶叶、花茶等方面有应用价值。未来我国应重视澳洲坚果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澳洲坚果副产物,提升澳洲坚果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营养 活性成分 加工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候特征的时序SAR水稻指数构建及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获取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对于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云雨地区缺乏有效光学影像影响水稻识别的问题,该研究以多时相Sentinel-1 SAR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后向散射系数的时序变化提取多个特征构建遥感指数以实现水稻提取。首先采用SG(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对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时序曲线进行平滑处理;然后计算像元与水稻样本点在水稻生育期内时序曲线的动态时间规整距离、像元时序曲线最小值与水体的差异、像元时序曲线最大值与植被的差异这3个值以量化水稻生育期的不同特征,并将三者相乘作为归一化差异水稻遥感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ice index, NDRI)进行阈值分类后得出水稻空间分布情况。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选取云南省盈江县为研究区。结果表明:1)基于时序SAR特征能够实现对水稻实现准确提取,模型总体精度达到89.42%,Kappa系数为0.82;2)盈江县2023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99.83 km2,且大盈江沿岸种植面积占全县的90.76%,水稻种植存在明显的集聚性。该研究为多云雨地区的水稻空间分布的准确提取提供一种方法,并可为相关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农业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时序特征 Google Earth Engin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立地分类及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内220个弃渣场立地类型,评价不同类型立地的植被恢复条件,为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引水工程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提取海拔、坡度、坡向、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作为主导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值计算,对弃渣场进行分类,并进行植被恢复条件评价。(1)制定因子分级标准,利用6个因子将弃渣场分为5个类型组,不同类型组的海拔、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因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坡度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5),坡向因子组间差异不显著。(2)以差异极显著的因素作为主导因子对弃渣场类型组进行分类并命名,分别为低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中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高海拔-高年均温-中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大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中黏聚力组。(3)弃渣场植被恢复条件评价结果表明,类型组可分为易(D<0.4)、中(0.4≥D>0.6)、难(D≥0.6)3个等级,植被恢复条件评价为易、中、难的弃渣场占比分别为22.27%、68.18%、9.55%。在滇中高原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弃渣场类型的划分结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措施,确保植被恢复效果,防治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系统退化。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弃渣场 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MS分析鼓槌石斛不同花期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广西植物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开花时挥发性成分特点及释放规律,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鼓槌石斛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及盛花期唇瓣、萼片、花瓣和花蕊柱4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释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在鼓槌石斛4个时期,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29种,分别为13种烯类、6种醇类、2种醛类、2种酯类、2种烷类、1种酚类、1种酸类和1种其他类;在鼓槌石斛盛花期4个部位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9种,分别为15种烯类、9种醇类、4种烷类、3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醛类、2种其他类和1种酸类。(2)鼓槌石斛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在花朵从盛开到衰败的整个过程中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盛花期挥发性成分最多有22种,主要为烯类和酯类。(3)醋酸辛酯、罗勒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7种成分为鼓槌石斛中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醋酸辛酯和罗勒烯在盛花期释放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31.74%和24.98%,醋酸辛酯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3个时期均被检测到且含量都较高;(+)-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5种挥发性成分仅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被检测到,并且随着花朵的开放含量逐渐增加。(4)鼓槌石斛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释香部位为花瓣和萼片,在萼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29种),在花瓣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有20种,总含量最高(为5 754.26 ng·g-1)。综上认为,鼓槌石斛在不同花期和不同部位释放的花香物质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鼓槌石斛花日化产业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花香 鼓槌石斛 固相微萃取 花香释放规律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彩云红梨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