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农艺性状及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
《农学学报 》 2022
摘要: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切分方式对鲜切黄瓜贮藏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黄瓜为试材,分别将黄瓜切分为丁状、段状和片状,在4℃条件下贮藏,研究了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鲜切黄瓜的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鲜切黄瓜的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切丁的鲜切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速率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的上升速率最大,受损程度大,更易衰老.与切段方式相比,切片方式更有利于延缓鲜切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的上升.贮藏第8天,切段与切丁的鲜切黄瓜菌落总数指标均已达到销售极限,切片的鲜切黄瓜的菌落总数已接近销售极限.总的来说,切片方式更利于黄瓜的贮藏.


洛神花-山楂复合果酱的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通过研究原生态花果酱的最佳工艺,为新鲜洛神花和山楂果食用开发提供新思路。以鲜洛神花、鲜山楂果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粗细程度、纯净水添加量和加热温度对洛神花感官品质的影响,及不同烫漂时间、软化温度、软化时间对鲜山楂果果泥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调制花果酱时鲜洛神花花泥和鲜山楂果果泥比例、蔗糖和果葡糖浆添加量,筛选最优配方。结果表明,新鲜洛神花在胶体磨的转速为2000 r/min打浆,粗细均匀、顺滑度好;当料水比10:2、温度45℃时,熬制的洛神花原酱感官品质最佳。新鲜山楂果在水温95℃、烫漂20 min时,果皮、果核、果肉比较容易分离;鲜山楂果果肉软化温度60℃、时间持续20 min时,果泥形成速度快且口感和香气宜人。
关键词: 花果酱 关键工艺 品质 新鲜洛神花花萼 新鲜山楂果


秦艽专用肥料田间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提高云南丽江地区传统人工种植中药材粗茎秦艽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基于粗茎秦艽在生长中对氮磷钾肥及微元素肥的需求,合理配制秦艽专用活化矿物腐植酸和聚合磷微粒肥的配套用肥.通过试验表明,处理3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微粒肥(N∶P2O5∶K2O=19∶15.5∶18+TE)、处理1活化矿源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15∶5∶7)、处理4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微粒肥(N ∶P2O5 ∶K2O=10 ∶42.5 ∶5+TE)、处理2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粉状肥(N∶ P2O5 ∶K2O=16.5∶45∶0+TE)比处理 5(CK)(N∶P2O5∶K2O=5∶28∶30+农家肥45000 kg·hm-2)分别增产 48.56%、21.88%、18.28%和7.90%;对试验样品内含物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含量进行测定,处理1、2、3、4秦艽专用肥及处理5(CK)秦艽内含物龙胆苦苷(C16H20O9)和马钱苷酸(C16H24O10)总含量分别为9.595%、8.226%、8.956%、9.125%、10.264%,都超过药典要求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含量不低于2.5%的指标3倍以上.


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软米是云南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类优质特色稻种,研究其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对阐明优质食味米机制、改良稻米食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以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软米育成品种及其他育成品种为对照材料,测定不同环境下种植收获的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RVA特征值等稻米淀粉品质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淀粉品质特性与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性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居中;糊化温度最高,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基本介于高直链淀粉品种与糯米品种之间。同时,云南软米品种(指云南软米地方品种和软米育成品种总称)与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和其他育成品种之间的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云南软米品种,尤其是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受环境影响最大,10个性状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余9个性状均表现显著差异(P<0.05)。也发现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淀粉品质特征与其来源地有关系,来自南部边缘水、陆稻区与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材料的淀粉品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描述云南软米品种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征时,除了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基本描述性指标外,还需结合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3个RVA谱特征值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也需注意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的表现对环境敏感,选育广适应性软米品种难度极大。


攀枝花市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21
摘要:为筛选适宜攀枝花市高寒冷凉地区适宜发展的较优马铃薯品种(系),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试验测定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块茎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新品系‘S04-921’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产量34 536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10 074 kg/hm2,增幅41.18%。‘云薯304’产量27 085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2 623 kg/hm2,增幅为10.72%,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是一个鲜食和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


施用叶面肥对魔芋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研究分析叶面喷施不同量"量宇植物之母"对魔芋长势、叶片光合效率及其球茎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魔芋绿色健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T1(CK,常规农药,苯醚甲环唑10 g+代森锰锌15 g+清水,总体积15 L);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分别为10 mL、20 mL、30 m L"量宇植物之母"+常规农药(苯醚甲环唑10 g+代森锰锌15 g)+清水,总体积15 L。结果表明,施用"量宇植物之母"的魔芋株高、开展度、叶柄高度、叶柄周长都高于处理T1(CK)。施用"量宇植物之母"的魔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高于处理T1(CK);处理T2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最大,大芋平均重量(0.149 kg)、子芋平均重量(13.0 g)和单株产量(0.206 kg)均最高,生长系数为8.24,折合单产为21330 kg·hm-2,比对照增产10.09%。处理T2、处理T3、处理T4的烂芋和死株占比都低于处理T1(CK)。处理T3粘度最大,为5083 mPa·s;处理T4葡甘露聚糖含量最大,为18.91%;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为7.70%;4个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在2.08%~2.11%。施用"量宇植物之母"能够增加魔芋株高、开展度、叶柄高度、叶柄周长,增加了魔芋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强了魔芋植株的抗病性,提高了魔芋的产量。施用较高浓度"量宇植物之母"能够提高魔芋球茎葡甘露聚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


肥效微生物菌剂对魔芋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肥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魔芋品质和产量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为魔芋绿色健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T1为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T2、T3、T4分别为施用稀释100、300、500倍微生物菌剂。用量为200 mL·株-1,施用3次。定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和魔芋长势、产量以及品质。【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后15、30和60 d时T2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T1(CK)。60 d时T2的蛋白酶活性最高,为772.8 U,比T1(CK)提高了44.6%;15、30和60 d时T2的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分别比T1(CK)提高了104.3%、88.71%、224.95%,35.29%、34.91%、20.00%,56.93%、9.36%、28.90%。施用微生物菌剂后魔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尤其是T2表现最为明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最高,比T1(CK)分别提高了5.21%、18.91%、18.74%、4.42%。T2的株高、根状茎数、最大根长、地下部分重量都最大,分别比T1(CK)增加4.5 cm、4.5个、6.5 cm、92.17 g。T4单株产量最高为0.432 kg,生长系数为6.55,折合单产为31 455 kg·hm-2,比T1(CK)增产12.41%。T2的烂芋和死株占比最大,为29.17%。T2鲜芋粘度和葡甘露聚糖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分别为1950 mPa·s和18.51%,比T1(CK)提高了600 mPa·s和4.45%;T4蛋白质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为10.79%,比T1(CK)提高了3.76%。【结论】施用肥效微生物菌剂后提高了魔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加快了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进而促进了魔芋的生长,提高了魔芋球茎的粘度、葡甘露聚糖和蛋白质含量。


施肥量对柠檬幼树矿质养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水平对柠檬幼树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筛选出柠檬幼树适宜的经济施肥量。每株每月分别施用柠檬幼树专用肥0(CK)、10、20、40、80、160 g,测定各处理叶片、果实、果皮、果肉的矿质养分含量,每年统计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探讨施肥量对矿质养分吸收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叶片和果实N、Mg、Zn、Mn、Cu、Fe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K含量先降低后增加,Ca、Mg、Fe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施肥处理3年总产量表现为40 g>20 g>10 g>80 g>0 g>160 g;肥料用量为40 g时的产量和品质最佳,其产量是对照的9.62倍,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分别增加26.97%、7.37%、38.21%、21.57%、39.38%。综合考虑植株的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情况,推荐柠檬幼树生长中每株每月施用柠檬专用肥40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