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籽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添加300 g·kg-1和400 g·kg-1菜籽油枯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OR30和OR40表示)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云南菜籽油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烟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0个处理:T1,施化肥,即烟草专用复合肥400 kg·hm-2+过磷酸钙362.5 kg·hm-2+硫酸钾160 kg·hm-2(纯氮60 kg·hm-2),T2,施OR30400 kg·hm-2(等氮);T3,施OR30265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等氮);T4,施OR30225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减氮10%);T5,施OR30440 kg·hm-2(增氮10%);T6,施OR40500 kg·hm-2(等氮);T7,施OR40331.2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等氮);T8,施OR40281.2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减氮10%);T9,施OR40550 kg·hm-2(增氮10%);T10,不施肥.结果表明,与化肥(T1)相比,T2、T3、T5、T7和T9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分别显著增加1.74%~4.51%、4.47%~19.11%;T4、T5、T7和T9的根鲜物质量、根干物质量和根体积较T1均显著增加.T2、T4、T5、T7和T9增产率为2.69%~7.46%,T2、T5和T9产值较T1分别显著提高10.99%~13.46%.T2、T4、T7和T9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和水溶性氯含量升高,总氮、烟碱含量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T1相比,T2、T4、T5、T7和T9显著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9.31%~25.17%,氮素生理利用率提高7.67%~22.32%;T2、T4和T9磷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9.85%~28.05%和14.71%~21.39%;T2、T4、T5和T9分别增加钾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8.55%~17.40%和9.06%~21.98%.综合分析表明,适量的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T5和T9)或搭配追施硝酸钾(T4和T7)可促进烟株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促进氮、磷、钾吸收,提高烟叶产质量.


魔芋品质分析方法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降低魔芋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年限,采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烘箱烘烤样品对魔芋品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仅需600 g鲜芋就能准确测定一份样品的含水量、出粉率和精粉黏度,含水率测定值绝对偏差在0.3%以内,出粉率测定值绝对偏差在0.16%以内,精粉黏度测定值绝对偏差远小于NY/T494—2010中规定的二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1000 mPa.s,该方法为魔芋优良种芋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加快魔芋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在NC297烟叶品质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烟区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省昆明、红河和文山3个市(州)31个种植区域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按烟叶品质划分其种植区域.结果 表明:B2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3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6.190、1.797和1.236,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60%;C3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4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5.125、1.863、1.277和1.172,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648%.经聚类分析,31个种植区域的B2F和C3F烟叶样品可分为5类,第1类综合品质好,包括砚山干河、广南莲城和西畴西洒等13个种植区域;第2类综合品质较好,包括砚山盘龙、砚山者腊和马关大栗树等10个种植区域;第3类综合品质中等,包括宜良马街、嵩明嵩阳和泸西中枢等11个种植区域;第4类综合品质稍差,包括泸西金马、嵩明杨林和石林鹿阜等8个种植区域;第5类综合品质差,包括蒙自西北勒、泸西永宁和蒙自老寨等6个种植区域.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将NC297烟叶品质的差异在31个种植区域中划分出来.
关键词: 烤烟 NC297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区域划分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促进云南杨梅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方法]以“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在云南富民县、盘龙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杨梅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杨梅开花前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800 ~ 1000倍液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提高杨梅产量、果实品质;与同期喷等量清水相比,其提高单果重、产量及净收益分别为27.86%~31.54%、13.0% ~13.4%、13.8%~14.2%,处理间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18.4% ~19.54%、18.56% ~24.9%.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清水对果实产量、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应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著,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不同温度条件对洋桔梗切花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Raf.)Shinners]"露西塔"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温度条件实验处理,测定株高、冠幅、茎粗,总花蕾数、花期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洋桔梗生长适温为20~25℃,在此温度区间内植株高度、花朵数量、花梗长度都要好于其他温度区间。温度长期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部分品种会发生簇生现象,特别是温度高于30℃时将造成洋桔梗植株大量簇生以及死亡,植株簇生导致生长停滞,莲座化,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开花。温度大于25℃时有利于植株茎秆变粗且能适当提前开花,但长期高于25℃则会使花梗长度变短,是最终的切花品质下降。
关键词: 温度 洋桔梗 Eustoma grandiflorum(Raf.) Shinners 生长发育 品质


不同品种木薯的主要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木薯品种间的品质差异,为木薯的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木薯中2个不良指标(氢氰酸、单宁)和7个优良指标(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粗脂肪、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为评判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木薯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木薯的品质特性差异较大;经主成分的评价模型综合得分可知,木薯的优良指标得分排名前二的品种是GR891、GR4;经平均隶属函数值的排名可知,木薯优良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前二的品种均是GR891、GR4;采用聚类分析可将13个品种木薯分为4类,第1类是SC5、SC11、SC124、SC201、SC205、GR3、GR911,第2类是SC8、SC9、GR4、新选048,第3类是ZM8229,第4类是GR891.采用主成分分析、平均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对木薯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SC891、GR4在13个品种木薯中品质较好,该研究可为木薯品种的选育和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木薯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平均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影响及其改土作用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元谋红心火龙果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平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低(22.5 t·hm~(-2),L)、中(45 t·hm~(-2),M)、高(90 t·hm~(-2),H),有机肥中竹炭添加量分别为0%(Y0)、3%(Y3)、6%(Y6),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分析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对红心火龙果地土壤性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混施在元谋地区农业生产和红心火龙果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后0—20 cm土壤中养分含量比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竹炭与有机肥混施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脲酶活性;土壤性质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高量有机肥量比低量有机肥量红心火龙果增产24.98%;竹炭与有机肥混施显著增加了红心火龙果总产量,与Y6H处理相比,Y6M、Y6L处理分别增产9.94%、29.82%,且混施增加了红心火龙果中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22.5 t·hm~(-2)或45 t·hm~(-2)的有机肥用量下添加3%或6%的竹炭,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且火龙果品质更佳。因此,需要继续探究施用有机肥用量为22.5—45 t·hm~(-2)与添加3%—6%竹炭的最佳配比,达到既能改良土壤,降低施肥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 竹炭 有机肥 红心火龙果 土壤性质 酶活性 产量 品质


不同时期的轻修剪对云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佛香1-11’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2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处理,对茶树新梢的开采期、新梢机械组成、鲜叶产量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冬季轻修剪处理的春茶和夏茶开采期分别比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早11和8d,但其春茶采摘期较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短;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全年鲜叶产量比冬季轻修剪处理高11.26%,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茶萌发质量,其正常芽叶比例为100%,冬季轻修剪处理春季正常芽叶比例为73.4%,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正常芽叶比例显著高于冬季轻修剪处理;修剪使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显著增高;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季烘青和晒青的香气和滋味,干茶白毫显露.[结论]春茶后轻修剪可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春茶品质,春季芽叶茸毛增多形成抗性结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提质增产抗旱有效艺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