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核心引物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确定一套适于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SSR引物,利用17对SSR引物对100份已知辣椒(Capsicum)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根据多态性和杂合率两个指标,确定Hpms1-214、Es395和Hpms1-5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首选核心引物,利用这3个引物进行筛选,97个品种(占97%)能够找到具有杂合带型的鉴定引物,确定5个引物Es330、Es363、Epms923、Es120和Es64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备选核心引物。筛选出14个品种的特异性引物,可进一步筛选每个辣椒杂交种的双亲互补型引物。


干鲜两用型辣椒新品种云椒2号的选育
《长江蔬菜 》 2013
摘要:云椒2号是以自交系078-2-3为母本,自交系268-2-S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属干鲜两用型辣椒品种,鲜食为主,中熟;果实长羊角形,果长15~18 cm,横径1.6 cm,单果质量15~20 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深红色,坐果率高,持续挂果能力强,一般667 m2产量3 500~4 500 kg;抗病毒病及疫病,适宜在喜欢鲜椒或大果干椒类型的地区栽培。


辣椒花药培养污染控制技术
《北京农业 》 2013
摘要:此试验通过对辣椒花药培养供体植株的栽培方式、盆栽基质消毒与否、花蕾消毒方法不同处理的污染率比较。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栽培方式对辣椒花药培养的污染率有显著影响。盆栽且基质勿需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就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率。花蕾在接种前,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达到理想消毒效果。花蕾经过预处理后,消毒液可采用0.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液中不必添加吐温。


温湿度对云南潞江坝幼龄胡椒生长量及发病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和湿度对胡椒生长特性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云南保山潞江坝胡椒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了大气温度和湿度对胡椒生长量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在5~10月温湿度绝对值相对大时,胡椒生长变化量较大,且在这高温高湿的月份胡椒细菌性叶斑病、叶斑病、藻斑病及炭疽病发生也较严重,发病率最高分别达44.0%、46.4%、17.7%和25.5%;在11月至次年2月温湿度绝对值相对小时,胡椒生长变化量较小,且在这低温低湿的月份胡椒细菌性叶斑病、叶斑病、藻斑病及炭疽病发病程度也较小,发病率分别达4.0%、9.5%、0.7%和6.3%。[结论]温度和湿度均对胡椒生长特性及发病率有一定影响。


云南辣椒疫病的分子诊断及其病原菌群体特征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5~2007年分离自云南省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PCR特异性扩增表明,引起云南辣椒疫病的病原菌是辣椒疫霉。交配型测定显示,234个云南辣椒疫霉菌株由A1、A2和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组成,以A2和A1A2交配型为主。其中,A2占45.3%,A1A2占43.2%,A1仅占11.5%。大部分产区3种交配型共存,在田间进行有性生殖的可能性很大。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的200个菌株中,甲霜灵敏感菌株是主要菌系,占测定菌株的95.5%,中抗和抗性菌株比例较低,分别为2.0%和2.5%。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与甲霜灵的选择压力有关。云南辣椒疫霉群体组成较为复杂,A1A2交配型可能在云南辣椒疫霉的有性生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