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粳型香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穗总粒数少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型软米品质和产量途径进行了探讨。


不同集流方式产流效率、灌水效率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摘要:云南干旱半干旱地区较多,淡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量占各项用水中需求的首位。如何节约农用水,提高农业水分利用率(WUE)是节约淡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本试验采用原状垄沟、垄沟夯实、垄沟夯实后盖石棉瓦和垄沟夯实后盖塑料薄膜4种集流方式集流雨水,垄上种植玉米。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垄沟夯实后盖塑料薄膜的产流量比其他3种分别多123.1 mm、83.5 mm、50.2 mm;产流效率比其他3种分别高17.1%、11.6%、7.0%。玉米亩产量比其他3种分别高159 kg、41.2 kg、26.9 kg。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其他3种分别高2.23 kg/m3、1.39 kg/m3、0.94 kg/m3。


保山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丰缺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保山烟区定位采集土壤样品124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描述性统计特征、空间变异和丰缺格局。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 mg/kg和1.97 mg/kg,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变异;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块金效应分别为46.58%和39.87%,表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64.37%面积的土壤有效硼缺乏;有效锌含量中等,40.58%面积土壤有效锌缺乏。


紫外指纹图谱结合PLS-DA法鉴定不同产地珠子参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珠子参的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UV指纹图谱结合PLSDA法鉴别不同产地的珠子参样品,分析珠子参的UV特征光谱存在的差异,利用PLS-DA方法分析不同珠子参样品UV特征光谱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珠子参样品的UV指纹图谱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波长相似,峰强度存在差异,能有效区别不同产地的珠子参样品;PLS-DA方法能把怒江、玉溪、大理和文山的珠子参样品分为4类,除了大理和文山样品相近,其余产地样品相距较远。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云瑞47(抗旱性强)和云瑞88(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SS)3个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水(CK),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植株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少、整株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增加,且抗旱性弱的品种云瑞88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云瑞47。(2)干旱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S处理下达到最高。与CK相比,云瑞47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7.04%、16.95%和19.13%;云瑞88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2.55%、11.20%和12.64%;(3)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云瑞47(耐旱性强)叶片MDA变化幅度小于云瑞88(耐旱性弱),尤其SS处理下云瑞88的MDA积累量是云瑞47的1.31倍。云瑞47的各生理参数比云瑞88受旱影响小,干旱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保护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是云瑞47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生理原因。


聚肽螯合钾尿素在德宏州农业生产中的实践与前景
《云南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氮肥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其它营养元素。德宏州氮肥应用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主要推广硝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等肥料,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由于氮肥投入量愈来愈大,生产成本在不断增高,肥料利用率却愈来愈低,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农田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随之显现。因此,开发新型氮肥和探索应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田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甘蔗亲本及杂交组合对褐条病的抗性配合力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3个甘蔗母本(ROC5为对照)、21个甘蔗父本(69–463为对照)以及他们配制的29个杂交组合(ROC5×69–463为对照)为材料,进行甘蔗褐条病抗性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母本间、甘蔗父本间以及甘蔗杂交组合间的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差异是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抗褐条病平均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母本(95.3%)、组合(93.0%)、父本(79.1%);一般配合力表现为负效应的母本有Pma98–40、崖城93–26、云瑞05–283、粤糖91–976、川蔗19号、ROC10、云蔗06–80、ROC26、湛蔗74–141、K86–110、云蔗03–194和ROC25等12个,一般配合力表现为负效应的父本有Q199、云瑞06–649、云瑞05–733、CP84–1198、CP88–1762、崖城84–125、云瑞05–784、粤糖00–236、CP72–3591和CP94–110等1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负效应的有Pma98–40×云瑞05–649、崖城93–26×云瑞05–733、云瑞05–283×Q199、粤糖91–976×CP84–1198、川蔗19号×CP88–1762和ROC10×粤农73–204等16个。


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反交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甘蔗大茎野生种57NG208和南涧果蔗正交、反交后代132个真杂种后代的聚类分析及对其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单茎重的分析,研究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交组合66个后代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5,平均为0.618;反交组合的为0.206~0.941,平均为0.593。2)正交、反交后代的变异系数中,丛有效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大于50%),其次为单茎重的变异系数(大于33%),说明丛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离散度较大;茎径的变异系数为14%~16%;锤度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下,说明株高和锤度的离散度最小。3)正交、反交后代的遗传传递力中,遗传传递力大于100%的有丛有效茎数和锤度,株高和茎径的约为80%,单茎重的小于70%。4)正交、反交后代的性状表现超过双亲的有锤度和丛有效茎数;除丛有效茎数外,正交组合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和锤度4个性状的平均值均高于反交组合。
关键词: 甘蔗 大茎野生种 南涧果蔗 正反交 遗传变异 相似性系数


桑粉虱的田间消长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桑粉虱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并筛选有效防控药剂。[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连续2年调查桑粉虱在云南省常用栽培品种云桑2号、农桑14号和湖桑32号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以药膜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桑粉虱成虫在4月中旬零星出现并开始增长,7—9月成虫数量大,3个桑树品种的桑粉虱发生量顺序为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13种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室内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呋虫胺>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霉素>噻嗪酮>虫酰肼。[结论]桑粉虱主要发生期为7—9月份,更趋向于云桑2号,可选择使用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桑粉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