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夏番茄避雨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15
摘要:云南夏秋季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夏番茄种植。夏番茄的采收期为7~9月,正值云南雨季,连绵阴雨天气导致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等发生较重,影响番茄果实产量及商品性。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避雨栽培(即大棚只安装顶膜不装裙膜),栽培效果较露地好。1地块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2~3 a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水旱轮作


桑树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及主效基因功能分析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同源比对,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数据库(morus.swu.edu.cn/morusdb/)中鉴定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MaUFGT)家族成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MaUFGT在桑树各组织和发育期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发育成熟,MaUFGT1、MaUFGT2和MaUFGT3的表达模式相似,均呈上升趋势;在从顶芽依次向下不同叶位中,3个UFGT基因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在幼茎皮层和托叶中大量表达,幼茎表皮和木质部、叶柄中表达量较低,有的甚至不表达。MaUFGT2的表达量在3个基因中都是最高的,推测其是该基因家族的主效基因。从桑树品种‘嘉陵40’成熟果实中克隆了UFGT2基因,命名为MaUFGT2,登录号KP455729.1。其c DNA全长为1 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不高。将MaUFGT2克隆到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 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表达。MaUFGT2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该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体外酶活性鉴定MaUFGT2能够催化UDP葡萄糖转移至槲皮素形成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验证了其具有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关键词: 桑树 果实 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 UFGT基因 表达 酶活性分析


溴虫腈与哒螨灵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溴虫腈与哒螨灵的联合杀螨活性,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溴虫腈与哒螨灵不同配比混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杀螨活性,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混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溴虫腈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80、17.69mg/L;溴虫腈与哒螨灵的质量比为49∶51、47∶53、45∶55时增效最明显,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7.94、178.49、173.73,LC50分别为6.65、6.72、7.00 mg/L,其毒力分别是哒螨灵的2.66倍、2.63倍、2.53倍。因此,45%~49%溴虫腈与51%~55%哒螨灵混合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朱砂叶螨 杀螨剂 溴虫腈 哒螨灵 联合作用 共毒系数 共毒因子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7.43、5.81、79.1 mg/kg,三大营养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特别是磷、钾元素成为茶园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茶园中适当施用磷钾肥;少部分茶园铬、铅、镉、汞的含量超标,建议在茶园管理中注意所使用肥料、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番茄斑萎病毒运动蛋白NSm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运动蛋白NSm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NSm蛋白,以Ni~(2+)-NTA agarose亲和柱纯化该蛋白与His组氨酸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体与NSm重组蛋白以及普通烟病叶中的NSm蛋白具有特异性反应。采用该抗体对TSWV感染的普通烟叶片低温超薄切片进行免疫胶体金标记,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特异性金颗粒主要定位在病叶细胞的胞间连丝中,而健康烟草叶片组织中没有金颗粒特异性标记。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用于研究NSm在细胞中的定位。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NSm蛋白 多克隆抗体 免疫胶体金标记


盐边县引进云南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云南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为了民族地区的增收致富,筛选出具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的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引进5个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系)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格萨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抗病性、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新品系S04-921高抗晚疫病,折合单产31 738.5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4 726.5 kg/hm2,增幅为17.8%,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云薯304高抗晚疫病,折合单产31 587 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4 575 kg/hm2,增幅为16.9%,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个品种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薯块较大,商品性好,综合表现良好,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在本地区小面积示范推广。


34份甘蔗栽培原种抗褐锈病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甘蔗栽培原种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甘蔗栽培原种资源中的分布状况,可以帮助筛选甘蔗原种抗源种质,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于2013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4份甘蔗栽培原种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4份供试材料中,1级高抗至3级中抗的有26份,占76.5%。其中13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38.2%,6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占17.6%,7份材料表现3级中抗,占20.6%。分子检测结果显示:34份供试材料中25份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出现频率为73.5%;其余1份抗病材料和8份感病材料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本研究结果显示了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甘蔗栽培原种资源中褐锈病抗性主要由Bru1控制,这一发现为利用Bru1防治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蔗 栽培原种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