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条件下主要小种特异标记的检出率比净栽的低,净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32和条中29,出现频率分别为81.5%和78.5%,而混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29和水源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和18.8%;混栽田块中41.7%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58.3%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而净栽田块中75.0%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25.0%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表明小麦品种混栽能有效地减少单个叶片中的小种数,并显著降低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的出现频率,前者可能是减少病害严重度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可能对病害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分子检测 小种特异标记 栽培模式


低磷胁迫对水稻不同基因型苗期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营养学角度了解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在低磷胁迫时各基因型对氮、磷、钾3大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及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氮肥、钾肥的吸收量相关不显著,与磷肥的吸收量达显著负相关,即低磷胁迫下耐低磷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增加,低磷敏感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减少;水稻各基因型植株含氮量与氮效率、植株含磷量与磷效率、植株含钾量与钾效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植株肥料利用效率(干重/含肥量)将水稻不同基因型分为4类:Ⅰ增效型、Ⅱ受抑制型、Ⅲ钝感型、Ⅳ互作型。在耐低磷基因型筛选时应选择肥效类型属Ⅰ型和Ⅳ互作型中磷肥利用效率较正常磷处理下增加的水稻基因型。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残留
《分析试验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乳及乳制品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方法。样品经pH 4.0的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漩涡超声提取后,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洗脱液用N2吹至近干后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过PTFE滤膜后在Shiseido MG C18色谱柱上,以V(乙腈):V(10 mmol/L草酸)=27∶73的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检测波长为360 nm。在最优的色谱条件下,各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3.0%~109.2%,相对标准偏差在2.8%~6.1%之间。3种抗生素含量在0.1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乳及乳制品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和20μg/kg。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 四环素类抗生素


云南哈尼族农业生物资源及传统文化知识调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2007—2008年,对云南省元阳、金平、元江、江城、勐海、景谷、勐连、澜沧8个县中,哈尼族人口分布较多的15个乡镇、23个村委会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进行系统调查、收集和整理。共获得与哈尼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农业生物资源299份;按用途分粮食、药用植物、蔬菜、果树、油料作物6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48.2%、21.7%、18.4%、7.7%、2.0%;调查发现哈尼族的农村社会经济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农业生物资源是维系哈尼族农村社会发展的最基础性生产资料。笔者分析了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消长情况及原因,并对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金铁锁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13个金铁锁品系的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根茎重>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根粗>根长;相关分析表明,6个相关性状对小区产量影响的顺序根茎重>根长>根粗>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做了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偏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排序为:根茎重>株高>根长>一级分枝数>叶面积>根粗。通径分析的间接效应还表明,根长和根茎重是提高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


滇龙胆GrCYP450-1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中草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滇龙胆幼叶中克隆萜类合成相关酶基因GrCYP450-17,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根据滇龙胆转录组中GrCYP450-1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GrCYP450-17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进行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GrCYP450-17,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结果 GrCYP450-17 ORF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rCYP450-17基因是CYP714家族成员;蛋白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CYP450-17与番茄SlCYP450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GEX-4T-1-GrCYP450-17重组质粒,获得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克隆了GrCYP450-17基因,建立其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纯化GrCYP450-17蛋白、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GrCYP450-17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甘薯不同茎蔓节段栽培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茎蔓节段的栽培效果,以4个甘薯品种1 m长的茎蔓为材料,按30 cm平均分为一(尖)、二(中)、三(近基部)3个苗段,分别测定其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一段苗、二段苗的分枝数高于三段苗,产量也显著高于三段苗。所以,在甘薯生产上应尽量选用近顶端的一段苗、二段苗来进行栽培;提倡分段栽插,第三段苗不宜与第一、二段苗混合栽插,以便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提高甘薯的产量。通过试验为南方地区采用老茎或宿根育苗的甘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第九讲 温室施工放线
《云南农业 》 2014
摘要:在确定温室建设的类型及数量后,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对温室建设进行放线。将建设场地平整,清除杂物后就可以进行施工放线了。施工放线的任务是具体确定墙体砌筑的位置或基础施工要求基槽开挖的位置。对于日光温室要确定建设的方位角、温室间距。连栋温室放线要与周边的建筑物互相协调,尽量与周边的建筑物、公路等垂直或平行放置,不要出现"三角地",从而影响土地的利用及整体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