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立初探
《兰台世界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一、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大理位于中国云南西部,是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辖12个县市,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和谐相处,现有人口约346万人。大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13个世居民族


育苗移栽条件下株行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云南芒果变叶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不能离体培养的原核生物,对四环素敏感,主要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中。植原体主要通过叶蝉、飞虱等 取食植物韧皮部的昆虫传播,也可通过菟丝子寄生和嫁接等方式传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1000多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我国大陆已报道100余种与之相关的病害[1]。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症


草莓ISSR-PCR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影响因子:DNA模板(ng/(25μl)、Taq酶(U/(25μl)、引物(mmol/L)、dNTPs(mmol/L)、Mg2+(mmol/L),在4个水平上对其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通过单因素试验验证各因素的最佳反应水平,建立起草莓的最佳反应体系:模板浓度为40 ng/(25μl),Taq酶浓度为0.5 U/(25μl),引物浓度为0.35 mmol/L,dNTPs浓度为0.20 mmol/L,Mg2+的浓度为2.0 mmol/L。研究为ISSR标记技术鉴定草莓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莓 ISSR-PCR反应体系 正交优化


云南蔗区3个主栽品种霜冻后的糖分变化
《中国糖料 》 2014
摘要:对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朋普蔗区3个主栽品种ROC22、闽糖69-421和云蔗03-258在霜冻轻度冻伤后的糖分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霜冻轻度冻伤40d内,闽糖69-421的蔗糖分最高,云蔗03-258的最低;闽糖69-421还原糖分最低,ROC22最高。闽糖69-421在霜冻后糖分下降较云蔗03-258快,云蔗03-258还原糖增加较闽糖69-421快,ROC22的糖分则继续增加,还原糖也继续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霜冻对不同甘蔗品种的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同时为甘蔗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家蚕品种云蚕8的复壮与改良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品种云蚕8与云蚕7的杂交组合已在云南蚕区大面积推广10多年。针对云蚕8的强健性和茧层率性状明显退化的问题,将分点保存的云蚕8多个品系的母种采用循环杂交及回交等方法进行复壮改良,选择的优良组合经过5个世代定向选育重新建立了云蚕8母种的新系统。复壮改良后的云蚕8母种平均虫蛹率和茧层率分别达到93.54%、23.46%,较原品系分别提高5.19%、0.38%,原种的虫蛹率和茧层率分别达到98.11%、24.48%。将复壮改良后的云蚕8与先期复壮改良的云蚕7组配新组合f2云7×f4云8,其健康性和产茧量等与原杂交组合云蚕7×云蚕8相比均得到提高,虫蛹率从95.80%提高到99.09%,茧层率从23.05%提高到24.27%,万蚕茧层量从3.73 kg提高到4.68 kg,万蚕产茧量从16.25 kg提高到20.79kg,有效地实现了对云蚕8母种、原种的复壮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