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化工 》 2009
摘要:从云南西双版纳大度岗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因、芦丁、水杨酸、没食子酸、牡荆素、(+)-儿茶素、(-)-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中国茶叶 》 2009
摘要: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菌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菌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产地云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道地产区大理鹤庆马场和非道地产区沾益大坡乡云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建立云当归化学指纹图谱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理鹤庆马场云当归中鉴定出了54个化合物,沾益大坡乡云当归中鉴定出了55个化合物,得率分别为0.78%和0.53%,所鉴定的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99.21%和99.17%。


栽培黄藤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药材的化学成分。方法:化学成分用溶剂提取后以色谱方法分离,经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巴马汀(Palmatine,1)、药根碱(Jatrorrhizine,2)、小檗碱(Berberine,3)、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rahydropalmatine,5),罗默碱(Roe-merine,6)、黄藤内酯(Fibraurin,7)、Fibleuc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共11个化合物。结论:栽培和野生黄藤药材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主成分一致,均以巴马汀(1)和黄藤内酯(7)为主。化合物5-6、8-11为首次从黄藤中分离得到。


夜交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夜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测试鉴定结构。结果:13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芦荟大黄素(Ⅳ)、大黄酸(Ⅴ)、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Ⅵ)、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Ⅷ)、新丁香色原酮(Ⅸ)、芹菜素(Ⅹ)、胡萝卜苷(Ⅺ)、β-谷甾醇(Ⅻ)、硬脂酸(X)。结论:以上化合物中,Ⅰ、Ⅳ~Ⅵ、Ⅷ~Ⅺ、X共9个化合物是首次从夜交藤中得到。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晒青茶为原料,开展研究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堆温则上升,且中层比下层温度高、升幅也大;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从五次翻堆的上、中、下不同层次的茶坯中11种内含物质的增减多少快慢比较研究又说明:上层转化最快、程度最深,下层转化速度较慢,中层介于二者之间,为创新工艺、稳定品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