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栽培黄藤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药材的化学成分。方法:化学成分用溶剂提取后以色谱方法分离,经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巴马汀(Palmatine,1)、药根碱(Jatrorrhizine,2)、小檗碱(Berberine,3)、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rahydropalmatine,5),罗默碱(Roe-merine,6)、黄藤内酯(Fibraurin,7)、Fibleuc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共11个化合物。结论:栽培和野生黄藤药材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主成分一致,均以巴马汀(1)和黄藤内酯(7)为主。化合物5-6、8-11为首次从黄藤中分离得到。


夜交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夜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测试鉴定结构。结果:13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芦荟大黄素(Ⅳ)、大黄酸(Ⅴ)、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Ⅵ)、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Ⅷ)、新丁香色原酮(Ⅸ)、芹菜素(Ⅹ)、胡萝卜苷(Ⅺ)、β-谷甾醇(Ⅻ)、硬脂酸(X)。结论:以上化合物中,Ⅰ、Ⅳ~Ⅵ、Ⅷ~Ⅺ、X共9个化合物是首次从夜交藤中得到。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晒青茶为原料,开展研究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堆温则上升,且中层比下层温度高、升幅也大;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从五次翻堆的上、中、下不同层次的茶坯中11种内含物质的增减多少快慢比较研究又说明:上层转化最快、程度最深,下层转化速度较慢,中层介于二者之间,为创新工艺、稳定品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磁化复合肥对烤烟产质的影响初探
《烟草科技 》 2001
摘要:对水稻土及 3种旱地土壤烤烟施用磁化肥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水稻土施用磁化肥 ,经济产质量的总体效果不如普通复合肥 ,高用量磁化肥 (纯氮用量 10 .5克 /株 )可得到较高产量 ,还能明显降低烟叶含糖量、提高氮化合物含量 ,并且对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作用 ;低用量的磁化肥可得到较好产值 ,对烟叶化学成分作用不明显。旱地土施用磁化肥 ,增产增值作用较好 ,其中 ,紫色土以高用量磁化肥增产增值效果最好 ,产量、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 7.15%及 2 1.9% ;赤红壤也以高用量磁化肥增产作用最好 ,比对照增产 4 3.7% ,但以低用量磁化肥 (纯氮用量 6.5克 /株 )增值效果显著 ,产值比对照增加 4 6.7% ;厚红壤以低用量的磁化肥增产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4 3.7% ,但以低用量磁化肥 (纯氮用量 6.5克 /株 )增值效果显著 ,产值比对照增加 4 6.7% ;厚红壤以低用量的磁化肥增产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9.56% ,以中等用量的磁化肥 (纯氮用量 8.5克 /株 )增值效果显著 ,产值比对照增加 12 .9%。 3种旱地土壤施用磁化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含糖量 ,但赤红壤作用稍明显 ,且赤红壤施用磁化肥还能有效地降低蛋白质含量 ;对于其它成分 ,3种旱地土壤均无明显变化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