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溯源及道地药材初加工方法评价
《药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来源、药材产地及其产出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是临床优质药材(饮片)生产的基本要素.秦艽为多来源品种,云南丽江为其基原之一——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道地药材产区.在药材传统栽培区确定试验样地,对所产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处理,即分别在产地、饮片厂进行平行初加工,分为切片或不切片(原个子)两大类,发汗处理或不经发汗处理,干燥方式为自然晾晒或加热烘干.分别测定其指标性成分,构建HPLC指纹图谱;同时,在课题组前期物种分类学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基础上,筛选DNA片段,测定各加工炮制组药材样品以及丽江产野生植株的相关序列,以构建云南丽江道地产区药材的DNA条形码.结果 显示:①试验样地样品及野生植株均为龙胆科龙胆属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②共得到270条trnC-GC A-petN、atpB-rbcL、psbN、ndhB-rps7及ycf1相关序列,丽江产栽培品分3个基因型,其中Ⅲ型与野生居群共享,由此构建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野生与栽培品)的DNA条形码;③各组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的总含量均大于《中国药典》规定的2.5%;④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9个共有峰,各组内相似度均大于0.999;⑤PCA得分图中,所有切片样品聚为一簇;而原个子样品分布较为分散.本工作可为生产临床质量稳定且优的秦艽药材(饮片)、多来源中药品种的科学评价及道地药材溯源及生产等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 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加工方法;DNA条形码;HPLC指纹谱


基于不同深翻年限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异与稳定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深翻年限下土壤团聚体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空间变异和稳定性.[方法]以云南祥云蔬菜连作土壤为对象,基于深翻年限(2014-2020年)对0~20、20~40、40~60 cm 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进行连续采样监测.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在不同深翻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粒径分布格局、稳定性差异情况.[结果]>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较>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0.25对深翻作用的响应更为敏感,受深翻作用,WR0.25明显低于DR0.25;WR0.25总体呈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在0~2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总体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40~60 cm 土层MWD在深翻1~5年表现为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深翻6~7年后MWD逐渐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随深翻年限增加而降低的趋势;WR0.25、PAD、MWD三者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WR0.25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50;WR0.25与MW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6;PAD与MW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5.[结论]深翻措施直接作用于土壤团聚体结构,团聚体含量组分重组导致原生耕作土壤层次分异,层次分异表现为表层和底层两级分化,水稳性团聚体组分变异较大,层次发生响应更为敏感.深翻作用使土壤表层与底层实现空间位移、混匀,致使各土层原有层次分异趋于同质化,随深翻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分布格局逐渐趋同,稳定性逐渐增加.


滇牡丹PdANR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时期不同花色的滇牡丹花瓣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PdAN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dANR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PdANR基因在各色组织间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滇牡丹原花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dANR基因含有一个1 01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FR),编码33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36.46×10~3 g·mol-1,等电点为8.82,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指数为29.56,疏水指数为0.071,推测其为疏水性的稳定蛋白。同时,亚细胞预测显示该蛋白在细胞外中的分值最高。系统进化树表明,ANR蛋白具有明显的种属特性,其中PdANR蛋白与其它科植物的亲缘关系都较远。qPCR结果表明PdANR基因在花瓣、萼片及花药中均有表达,花瓣中的表达量会随着组织的发育而显著减少。


环境中毒死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毒死蜱广泛使用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很多地区的环境介质中均已检测到其残留.为实现土壤、水等环境基质中毒死蜱残留的现场监测,保障环境质量安全,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环境中的毒死蜱.[方法]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为原理,建立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检测环境中的毒死蜱.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的灵敏度、交叉反应及有机溶剂对抗体的影响等.[结果]在最优条件下,毒死蜱质量浓度对数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B/B0=-24.87 logC+97.55,相关系数R2>0.99,毒死蜱的IC50=81.65μg/L,检出限IC20为5.1μg/L.根据不同的基质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并进行验证,毒死蜱回收率在70%~115%之间,相对偏差在11%以内;方法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均小于10%,与气相色谱法比对证明方法的准确性.在180 d内试剂盒储存于4℃或-20℃下均不影响检测效果.[结论]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可应用于检测不同类型的土壤及水样中的毒死蜱,能够实现快速、灵敏的毒死蜱农药残留检测.
关键词: 毒死蜱 土壤 水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农药残留


月季花部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月季花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从73份月季资源中选定了 9个花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月季各品种间存在显著不同,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其中,6个定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64.00%,花头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定量描述性状的多样性大于定性描述性状的多样性,花瓣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73份月季品种中存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15对;在欧氏距离为10处可将73份月季品种划分为3组;前3个主成分能够表现出9个花部性状的多数信息,累计贡献率为71.19%,贡献率最大的为第一主成分,达44.50%.73份月季资源中'绯扇月季'的综合得分最高,'无刺野玫瑰'的综合得分最低,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花朵直径、花瓣长、花瓣宽、花瓣面积和花头数可作为月季花部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


昆明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昆明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时空变异特征,可为优质烟叶生产培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用GPS定位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采集昆明市8个植烟县(区)烟田耕层(0~20?cm)土壤样品1146个和1149个,测定土壤pH,以及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异情况,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土壤养分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昆明市植烟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以P2O5计)、速效钾(以K2O计)均值分别为6.03、32.55?g·kg?1、122.68?mg·kg?1、42.33?mg·kg?1和312.49?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15.75%、48.69%、33.46%、80.98%和48.96%,pH为中等变异,且在微酸至中性等级比重较大,其他肥力指标变异较高,总体上属偏高和丰富水平.?与2010年相比,10?a间(2010—2020年)全市土壤pH下降0.15,石林、晋宁、安宁和宜良县土壤pH降幅最大,分别降低0.37、0.22、0.19和0.17,富民、寻甸县无显著变化;全市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比分别增加1.87?g·kg?1、7.21?mg·kg?1、5.17?mg·kg?1和53.05?mg·kg?1.2020年全市土壤适宜性指数IFI变幅为0.22~0.95,IFI均值较2010年降低0.03,年际间差异显著,寻甸、安宁、石林的土壤IFI较高,富民、禄劝、嵩明次之,晋宁和宜良IFI最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土壤pH值略有降低,局部耕地酸化.?生产上应进行区域性"减氮控磷",施入酸化调理剂改良土壤.


西方蜜蜂工蜂不同虫态发育的转录组学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对西方蜜蜂工蜂不同虫态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分析,揭示与工蜂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为深入解析工蜂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西方蜜蜂工蜂的3日龄幼虫、1日龄蛹和1日龄羽化工蜂3个虫态为研究对象,利用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筛选不同虫态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基因,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经转录组测序,在西方蜜蜂工蜂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筛选出4823个差异表达基因(51.86%上调,48.14%下调),在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3295个差异表达基因(57.51%上调,42.49%下调),在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5267个差异表达基因(52.95%上调,47.05%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3个GO功能条目,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5个GO功能条目,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4个GO功能条目,主要涉及细胞过程、细胞部分及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有2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2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7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和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1644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1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45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氧化磷酸化、生热作用和胰岛素分泌等;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2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7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4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蛋白酶体和胰岛素分泌等。6个随机挑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即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结论】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调控与西方蜜蜂工蜂各虫态JH滴度变化规律一致,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则与各虫态的营养摄入和活动行为相关,而胰岛素分泌通路涉及各虫态的营养调控、脂肪体合成及细胞凋亡。可见,昆虫激素生物合成、胰岛素分泌和氧化磷酸化3种信号通路在西方蜜蜂工蜂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方蜜蜂 工蜂 生长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信号通路 转录组测序


蚕豆和豌豆锈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锈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来自我国云南省玉溪市的4份豌豆锈菌分离物及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5份蚕豆锈菌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豌豆的锈菌WX1分离物对蚕豆和豌豆均具有高致病性,在侵染叶片上产生大量锈子器;分离自蚕豆的锈菌CX3分离物仅对蚕豆具有高致病性,能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夏孢子,而对豌豆的致病性相对较低,仅产生少量的夏孢子堆;分离物WX1和CX3对小扁豆和鹰嘴豆不具有致病性.基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不同寄主来源的蚕豆单胞锈菌分离物均聚类于一个系统发育组,但分离自蚕豆和豌豆的分离物分别聚类在不同的亚组.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豌豆上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ciae-fabae应为豌豆专化型,定名为U.viciae-fabae ex P.sativaum,而来源于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蚕豆锈病病原菌为蚕豆专化型U.viciae-fabae ex V. faba.

